張玉蘭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是師生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心情與靈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種和諧、真誠的統(tǒng)一體。在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即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又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呢?下面淺談一下我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要樹立新的正確的學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的新的學生觀。因為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自我觀念、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追求和個性等主觀意識。在這種主觀意識的支配下,個體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被外界環(huán)境機械地決定,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始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起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歸宿。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二、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平等對待學生
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與人交往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學生也應當受到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同樣得到尊重?,F(xiàn)在的學生自尊心較強,他們往往要求獨立自主,不喜歡別人的管教。恰恰他們的自尊心又非常脆弱,獨立自主的能力又很差,這就需要教師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要正確引導,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采取對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只有這樣,學生的心靈才能為你敞開,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學生就要做到“五個不要”:不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要辱罵及大聲訓斥學生;不要冷落歧視學生;不要羞辱嘲笑學生;不要隨意當眾批評學生。
尊重學生就要信任學生。信任也是一種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積極要求上進。盡管學生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他們心靈深處都隱藏著自信心的渴求,這是喚起學生自我意識的契機。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心靈是為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敞開的。教師要用真情去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善于與學生溝通,給學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關愛每一位學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學生,家庭不健全的學生。只有在愛的氛圍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學生才盡可能地釋放出所有潛能,發(fā)展其天賦與個性,具備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從而自我教育、自我踐行、自我評價,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三、學會欣賞和贊美你的學生
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tài)度,也是有效教育的途徑之一。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成一個獨立的、有自尊的人來看待。不僅欣賞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活潑與頑皮。就象有人說的一樣:“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每個人都有他的閃光點。后進生身上的問題多,有些老師說在他們身上就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而事實并非如此,他們身上不是沒有優(yōu)點,而是我們缺少發(fā)現(xiàn)。贊美是欣賞的結果,是欣賞學生的自然流露,是對學生傾聽與欣賞的鞏固。贊美是融合人際關系的法寶,它跟表揚不一樣,表揚是當著被表揚者的面,贊美則是多在被表揚者不在場的情況下。實踐證明,兩個相互仇視的人,一方如果聽到對方在背后贊美自己,仇恨往往會煙消云散,所有恩怨也會化為烏有。老師的傾聽和欣賞不是故意做秀,要想讓學生深信這一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老師贊美的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這時,學生才會肯定老師的誠意,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才會與老師合作,才會對老師的教育由衷地生出感激之情,才會自覺地向老師期望的方向邁步前進。
四、要因人因材分層施教,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育教學中,要做到不偏不袒,教育公正。素質教育要求變選拔教育為全體教育,變英才教育為普及教育,要切忌重優(yōu)輕差,杜絕兩極分化,建立公平合理的學習氛圍是千千萬萬差生的共同心聲。教師要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愛好和特點不同,做到因人因材分層施教,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不搞一刀切。點撥指導時也不能變換方式,因為差生往往不是智商低,而是由于一步踏空沒有得到及時的輔導補救造成的。只有在教學中分層分類點撥指導,才能使差生迎頭趕上優(yōu)生,優(yōu)生也更優(yōu),提高整體素質。
五、塑造和提升現(xiàn)代教師人格
教師的人格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師。“親其師,信其道?!爆F(xiàn)代教師人格,內在地規(guī)定了教師應成為學生思想政治的領路人,道德品質的塑造者。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若不重視自身思想品德修養(yǎng),在言行上出現(xiàn)雙重人格,學生對教師關于做人的教誨就難以信服,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時,教師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基本準則和指導,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用滿腔愛心關注和平等對待全體學生。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潤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心靈。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待心心相印。同時,學生也要尊重教師,體諒教師的良苦用心,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相互理解,達到師生雙方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