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
【摘要】流行歌曲風格多樣,中國古典風和通俗風是兩大風格。分析這兩種風格流行歌曲中的修辭現象,能夠了解絕大多數歌曲的修辭手法。中國風歌曲以互文手法見長,便于營造古典韻味;通俗風歌曲以排比等手法為主,主要便于吟唱。
【關鍵詞】:中國古典風 通俗風 互文 整句 散句 排比
一、引言
近年來,流行歌壇各種風格的歌曲層出不窮,其中,主要以中國古典風與通俗風為主。本文對這兩種風格的流行歌曲修辭現象進行對比研究,具體以中國風的《蘭亭序》與通俗風的《牽手》為案例進行研究。
二、《蘭亭序》與《牽手》修辭對比
(一)互文
《蘭亭序》的歌詞最主要的修辭現象是與古典詩詞之間的互文。本部分將從兩方面論述互文手法的使用。
(1)古典與流行之間主題的照應
歌詞的題目讓人第一時間想到“書圣”王羲之的稀世珍品——兼具序文和書法的《蘭亭序》。方文山大膽借用作品名,讓人首先聯想到這件經典作品。聽眾在接觸到歌詞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將該經典作品所抒發(fā)的情懷與歌詞中主人翁臨摹書法的意境相融合,對經典的膜拜嫁接到對歌詞的欣賞。這樣的借用將該歌詞上升到與古典同在的高度。同時,歌詞中愛情的主題又是當代流行音樂的主題。因此,《蘭亭序》是古典與流行之間主題的照應。
(2)對古典詩詞意境的模仿和改編
《蘭亭序》的歌詞以詩人的情懷刻畫了一份堅守愛情的孤獨意境。其歌詞如下: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夕陽余暉,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彈指歲月,傾城頃刻間煙滅;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約
恨了沒,你搖頭輕嘆誰讓你蹙著眉
而深閨,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飛,轉身一瞥你噙淚;掬一把月,手攬回憶怎么睡
又怎么會,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若花怨蝶,你會怨著誰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又瀟瀟了幾夜我等春雷,來提醒你愛誰
歌詞中借景抒情,月下把酒,雁南飛,蝶戀花,夕陽西下,青板小徑,雨打芭蕉,無不讓人聯想到古代的意境。整首歌曲的歌詞將互文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極具中國風。相比較而言,《牽手》中并未運用到互文手法,因此并不具有古典意境,更偏重于通俗化。
(二)整句與散句
《蘭亭序》歌詞以整句為主,這個特點與《牽手》歌詞相同。
例《蘭亭序》中: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
牧笛橫吹,黃酒小菜又幾碟;夕陽余暉,如你的羞怯似醉
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彈指歲月,傾城頃刻間煙滅;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約
與《牽手》中: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
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
這幾句便都是整句。整句結構統(tǒng)一,形體對稱,聲音和諧,語氣暢達,具有
整齊美的特點,能夠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在唱詞、詩歌等韻文中使用頻繁。
雖說是以整句為主,但《蘭亭序》歌詞中仍然有散句。
例: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
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
等幾句就是散句。整散結合,使《蘭亭序》歌曲曲折生姿,美不勝收,具有極深的古典韻味。而《牽手》中只有整句,使其相對于《蘭亭序》而言更顯通俗化。
(三)排比
《牽手》的歌詞大量運用排比手法,無論是吟詠還是歌唱,能令人產生朗朗上口之感。下面引入歌詞,具體分析: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
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
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因為誓言不敢聽,因為承諾不敢信
所以放心著你的沉默,去說服明天的命運
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牽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
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
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
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
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
《牽手》歌詞運用大量排比手法,《蘭亭序》中排比則運用較少,且不是很規(guī)范。因此,與《蘭亭序》古典意境相比,《牽手》更顯平淡、從容、雋永、深情。
三、小結
通過《蘭亭序》與《牽手》歌詞的修辭手法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中國風歌曲多運用互文手法,句子整散結合,古典意味濃厚;通俗歌曲大量運用排比,更注重朗朗上口之感。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可以生動表達不同的風格意境。
參考文獻:
[1] 方文山.方道文山流.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
[2] 方文山.中國風:歌詞里的文字游戲.上海:接力出版社,2008
[3] 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