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艷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重視。小學階段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真正認識到學以致用的開始,但是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較少,閱讀書籍也較少,導致寫作能力的薄弱。教師應通過改進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效率等手段,讓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既是考查小學生對于語言文字運用熟練程度的一個方面,也是體現(xiàn)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當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分析身處寫作起步階段的小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習慣,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很快地學會組織和運用語言,學會一些寫作的基本方法,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生活是藝術的來源,也是寫作的動力,更是人們感受世間百態(tài)的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緊密切合現(xiàn)實生活,自然而然地用文字將生活中遇到的有感觸的事記錄下來,從而加深對于文字的理解和熱愛。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理解力,寫出的作文就不會空洞無物,而是富有生活氣息。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時,可以鼓勵學生感知生活中的聲音,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比如組織學生寫“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歷,談談自己知道或者聽到過的奇妙聲音。學生們暢所欲言,然后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課堂氛圍融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建立適當?shù)慕虒W情境,吸引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更加感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課文有比較深入的理解,才能夠在寫作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更好地完成一篇作文。教師還可以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情景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腦海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象的情景,然后再用文字表達出來,完成作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
例如,在教學“海洋中的世界”主題作文時,為了讓學生對大海中的景色有所了解,培養(yǎng)學生對海洋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其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海洋世界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觀看并感受海洋的美麗與奇妙。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觀看后的感受,展開交流互動。比如,有的學生假設自己是一條魚,暢游在海底世界,遇見了各種各樣的生物,結交了不同的朋友……這樣也就打開了其他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
這樣的情境教學方式,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獲取了靈感,讓學生更高效地寫作。
三、合作教學,讓學生感知主題內涵
對于教學過程中一些可以開展實物表演的主題,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將主題擴展開來,形成一個迷你劇本,然后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表演情景劇。
比如教師在圍繞“守株待兔”這個成語開展寫作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表演舞臺劇。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對成語所涉及的角色的理解就會更深刻,同時也會對這個成語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再比如教師在開展“美麗的花朵”這一主題的作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細致地觀察公園中的花,仔細地觀察不同花朵的顏色,花瓣形狀,整體形貌等特征。然后再讓學生寫作,學生就會有內容可寫。
學生通過合作和細致的觀察,就能提高寫作能力,同時也能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
作文的寫作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學方法,靈活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作文技巧的練習和作文素材的積累,學生就能有內容可寫,并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展現(xiàn)出來,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