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紅
小學高年級學生,從心理、生理上已開始處于一種朦朧燥動時期。由于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個別單親家庭學生失去父母溫暖,“學困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心理目標指向不明確,這部分學生往往游離于學校、班級、老師的管理之外,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現目前班內約有14.5%學生存在著心理障礙,如何控制學生不良情緒,讓學生能快樂健康的學習與成長,是小學六年級德育教育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情緒如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微笑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小學六年級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對周圍的環(huán)境都比較熟悉,加上面臨小升初的壓力,所以同學間易心浮氣躁,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班上一些學生不善于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因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fā)脾氣;因考試不理想或學習上的壓力,居然裝病逃學或離家出走??梢娪行Э刂茖W生不良情緒,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北京大學心理系孟邵蘭教授指出:“情緒情感是認識自我的鏡子。每當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時,應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增強自我認識水平。”實踐證明,一個人的情緒是否穩(wěn)定,很大程度體現在自身情緒控制的成敗上,只有及時疏導,才能讓學生微笑的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
二、心靈是自我作主的地方:在心靈中,天堂可以變成地獄,地獄可以變成天堂
馬斯洛曾說:“心態(tài)若改變,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尤其是今天,強競爭、快節(jié)奏、多變化給人帶來更加強烈的不良情緒沖擊,使矛盾、沖突更普遍更尖銳。因此,作為從事基礎教育的普通教師,為有心理智障的學生補上調控不良情緒教育這一課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教育中,我們要時刻加強對學生不良情緒調控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深刻提醒學生:痛苦時,不要在痛苦中迷失自己。無論怎樣,一切很快都會過去,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經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住挫折考驗,面對挫折恐懼而消極悲觀、抑郁者,自然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重者則導致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從我班部分學生平時的心理現象、心理矛盾、心理沖突、心理行為的內隱及外現表明,應對不良情緒和其它心理品質相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增強。
在班級德育教育中,我總是積極教育、循循誘導學生自我接納自己現實中的狀況,不因自身優(yōu)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因為積極的人視不良情緒為成功的踏腳石,并將挫折中受到的不良情緒轉化為機會;消極的人視挫折為成功的絆腳石,任機會悄悄溜走。平時,我讓班上學生有意識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挫折所產生的不良情緒,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所帶來的一切不良情緒,更有作為。
語文課上,我會依據課本資源對學生進行如何應對不良情緒的教育,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的我自從癱瘓后,性格變得暴躁,易怒,亂發(fā)脾氣,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可當他看到母親在生命最后一刻還在囑咐他要好好活時,他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振作了起來。文章含義深刻,耐人尋味。再如《將相和》一文中的廉頗將軍,當看到藺相如憑著一張嘴一步步地超過自己的職位,心里非常不服氣,此時廉頗心理產生了一種什么樣的不良情緒?假如你是廉頗你會怎樣做呢?可是文中的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避著廉頗?從這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品質?面對廉頗的不良情緒,藺相如又是怎樣應對的?藺相如的做法是盡量避開廉頗,為的是避免兩人之間發(fā)生矛盾。他巧妙地運用了轉移法和控制法躲開與廉頗的正面沖突,化解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假如藺相如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會是怎樣的局面呢?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情緒呢?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給學生應對不良情緒的方法,效果極好。
在班會課上,近年來,我改變了以往只有學習、紀律、思想品德等教育內容的狀況,而增加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內容,并結合學校開設的“如何對待榮譽,應付挫折”“認識自我與悅納自我”等專題,利用班會課,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通過集體討論或專題辯論等多樣形式,對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如“做情緒的主人”、“我的煩惱”等等,讓學生敞開心扉,談自己的心里話,培養(yǎng)積極向上和愉悅的心態(tài),改變錯誤、盲目的認識,避免消極心理。通過舉行“兩人三足”的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默契與配合。被綁住腿的兩個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互相協(xié)調,以一致的步伐前進。在這種愉快的協(xié)調過程中,學生意識到合作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深對合作的體驗。在學校舉行的有關藝術類的活動中,我注重學生的身心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和興趣怡情養(yǎng)性;在學校舉行的科技類活動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心理品質,人人悟出“我能行”,在模仿中創(chuàng)意,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大家都來露一手。通過活動來消除畏難心理、恐懼心理和自卑心理。實踐證明,多彩的活動,是普及發(fā)展性心理教育的廣闊的時空。
不僅如此,我還在班上設立了有不良情緒帶來的“心理信箱”,要求學生每個學期至少給老師寫一封信,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承受能力。然后把學生反映的心理問題認真進行分類,根據我班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在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認識“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注重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對女生,注重引導他們自信、自強、自尊、自愛。這些都有效地增強了學生承受應對不良情緒的能力。
三、人生如茶: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總會苦盡甘來,四溢飄香
咖啡苦與甜,不在于怎么攪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傷痛,不在于怎么忘記,而在于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美國心理學教授馬丁認為:“樂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币蚨囵B(yǎng)學生還要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樂觀就是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它能非常好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樂觀的人多數是自愛、自信、自我控制能力強,且性格外向易與他人交往。如何使我的學生樂觀起來呢?鑒此,我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各種資源,教給學生應對不良情緒的方法;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通過辯證討論,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幽默感,讓他們以輕松的心情對待環(huán)境壓力,以微笑面對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變得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社會、自信積極,樂觀向上。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的德育工作會變得更加繁瑣與復雜,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情緒、心境,增強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是新課改賦予教育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