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鳳賜
初中生所要用的復習方法必須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因此,筆者提出了如下的復習策略。
一、復習時要突出重點內容。
重點內容不僅包括學習的重點,也應該包括在中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內容。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伴性遺傳等。對這些重點內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決情景中的問題。要力求做到知識點、能力點、薄弱點、應用點和考查點心中有數。
二、學科復習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
在復習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生物課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中運用幻燈、錄象、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技術教育手段進行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綜合運用達到提高學生興趣,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學生的疑點、難點,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常見的復習方法有以下幾種:
綜合歸納法:例如,可將以基因為中心的知識歸納為:細胞核—染色體(DNA)或染色質—基因—遺傳密碼—氨基酸—蛋白質—性狀—中心法則。又如,生物的結構層次知識串聯為:化學元素—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比較復習法:在專題復習中,使學生能運用比較法進行知識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如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水代謝與礦質代謝的比較等。
實驗復習法:在實驗的原理、操作程序、結果觀察和分析的復習中,應該開放實驗室,放手讓學生自主選做實驗;開放錄像室,讓學生自由觀看生物實驗的錄像。
三、多聯系,重應用,重能力培養(yǎng)。
中考命題趨勢越來越注重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教師在復習中應盡量將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遵循“能聯則聯”的原則。
四、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 ? ?(一)生物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加工。
處理和加工信息,這是一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技能。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處理信息、形成知識網絡、并用來處理問題的內化過程。學生一旦學會一定方法將能做到終生學習,終生受益。
信息提取指導: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分析知識及知識結構特點,尋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領悟書本知識是一個過程性知識,利用分析過程對方法進行加工、掌握。掌握過程中每一步的發(fā)生情況,提取變化的主線。
信息處理方法:信息只有經過加工處理,并通過加工者以一定形式正確表達出來,才能說明真正掌握。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并加工正確,再有教師的激勵,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關于生物學習的認知,解決問題指導。
1、分析學習材料性質的指導:這實質上是分析了學習結果。學生一旦知道了學習結果,學生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學習策略?;蛘邥a生對策略選擇的內需,此時,教師加以一定方法指導,容易起到長效作用。正面的影響學生學習,達到正遷移作用?!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
2、掃清學習障礙的指導:學習過程中,對相應學習信息獲取過程中把握主旨知識的同時,必然會遇到一些阻礙信息提取、處理的障礙,影響學生進一步獲取信息、解決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突破障礙。當然,實際問題的設置必然隱藏著一些未知或己知但未及時被提取出來的一些信息。
3、常規(guī)思維方法指導和思想的提煉:各門學科有著其本身的科學研究方法、思維技能等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對其提煉并加以應用,能夠有效地解決很多問題。
綜上所述,在大綱的基礎上,突出能力的培養(yǎng),在選擇時,立意于能力,注重對知識的分析和運用,同時不忽略基礎知識的復習,始終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為出發(fā)點,改變教法,消除滿堂灌、簡單地重復知識的傳統(tǒng)復習方法,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