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琳 于曉瑩 孟爽
摘 要:繪畫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視覺文化之一,當它發(fā)展到16世紀時,其造型技藝已臻完善。畫家可以用畫筆描繪出客觀世界的各種物質屬性,形體、質感、色彩和空間透視等。攝影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伴隨著工業(yè)文明而到來,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攝影技術的直接性和科學性實現(xiàn)了比畫家的繪畫更真實的視覺形象的新的可能性,但也正是這用直接性和科學性掩蓋了其藝術價值,從而使攝影在最初只能以模仿繪畫來爭取自己的藝術身份。因此從一開始,繪畫與攝影便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關鍵詞:繪畫;攝影;借鑒;藝術
一、攝影與繪畫的異同點
(一)攝影與繪畫的相同點
第一,攝影與繪畫都是視覺藝術。攝影和繪畫都是讀者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具體形象的藝術形式;第二,攝影與繪畫都是瞬間藝術。這是將攝影與繪畫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而言的。如話劇、音樂等,它們展示的都是時間的過程,而攝影和繪畫是表現(xiàn)某一固定時刻的;第三,攝影與繪畫都是平面藝術。攝影和繪畫都是二維的平面展示藝術形象。它們不同于雕塑和舞蹈;第四,攝影與繪畫造型元素一致。攝影和繪畫的造型元素是一致的,都是用色、線、形等形式要素將要表現(xiàn)的事物凝固起來展示給觀眾。
(二)攝影與繪畫的不同點
第一,攝影偏向于現(xiàn)場感、客觀性,而繪畫偏向于假定性、理想化;第二攝影與繪畫的瞬間的表現(xiàn)不同。攝影與繪畫都要凝固瞬間,然而攝影對瞬間凝固的方式是受天、時、人的嚴格限制的,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攝影家只能在頃刻之間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頓,不能修改,不能再做考慮。在他打開鏡頭的一剎那,所有細節(jié)全被記錄,甚至比他用腦筋記憶還要快。而繪畫則不同,它雖然也只能表現(xiàn)某一個歷史瞬間、某一個生活斷面,但它顯得從容自由,畫家完全可以將反復構思的瞬間凝結,存之于心,隨后在畫室胸有成竹的反映出來;第三光攝影與繪畫的對影的應用不同。光的記錄作用是攝影的特長,可以說攝影是用光來表達思想和記錄情感的,而繪畫對光的表現(xiàn)就略遜一籌。在光的應用上,攝影影響了繪畫,也提高了繪畫的技能,完善了繪畫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彩色攝影技術,提供了畫家眼睛感覺不到的光。
二、攝影與繪畫的相互借鑒
繪畫悠久的歷史所給予人類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攝影畢竟年輕很多,所以攝影從繪畫中吸收營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攝影對繪畫有借助的作用,諸如構圖、色彩、用光、題材、形式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在攝影作品張宏,都不難看到繪畫的影響。繪畫對攝影的影響使畫意攝影作品太接近攝影的面貌,在創(chuàng)作意念、創(chuàng)作形式和技巧上以為攝影很難突破繪畫的束縛。其實在眾多的藝術媒介中,攝影可以說是最年輕的一種,它要吸收其它藝術媒介中的長處以為己用,力求壯大自己,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它不但可以吸收繪畫方面的技法,而且還可以吸收其他如戲劇、音樂、文學、雕塑的各方面的長處。
當然攝影和繪畫的借鑒是相互的。由于攝影本體語言的發(fā)展,攝影表現(xiàn)手法更顯多樣,繪畫也在不斷向攝影借鑒。而借鑒的目的根本是要發(fā)揚和光大,藝術是個人行為,最終還是要體現(xiàn)個性,個性的凸顯,才有可能實現(xiàn)攝影創(chuàng)作上的多樣化。攝影給畫家?guī)淼挠^察世界的新視野、新方式、新感受,攝影的獨特技法為現(xiàn)代畫家突破經(jīng)驗繪畫方法所提供的借鑒意義。特別指出,攝影和繪畫均要保持自己獨立的品格,各自才具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隨著攝影的發(fā)展,畫家們從攝影中吸收了諸如高低視點的運用,大膽的剪裁、廣角透視效果等新的視覺元素,而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們則試圖在客觀世界逼真的再現(xiàn)方面超過攝影。
三、攝影與繪畫的相互融合
美國藝術家、攝影師曼·雷(1890—1976年)曾經(jīng)就攝影與繪畫之間的關系作了這樣經(jīng)典的闡釋:“我拍攝不想繪制的東西,繪制我拍攝不出來的東西?!边@一信條深刻的揭示出繪畫與攝影之間的互補關系,同時曼·雷兼具畫家和攝影師的雙重身份也從實踐上印證了繪畫與攝影之間的親密姻緣。在當今,作為藝術表現(xiàn)的攝影已經(jīng)取得了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承認與尊重,許多美術館、藝術收藏機構、畫廊向攝影家們敞開了大門。很多攝影作品像繪畫一樣被藝術機構收藏。像辛迪·雪曼、南·哥爾丁等人都是在攝影與繪畫領域中的藝術家型的攝影家或攝影家型的藝術家。在一些攝影家的作品里,模仿繪畫作品的風格和效果的作品也不少。隨著技術進步,攝影可以在油畫布、水粉紙等多種材料上打印,其效果很像繪畫作品的意境。在后現(xiàn)代藝術中,攝影作品繪畫化與繪畫作品攝影化的相互滲透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明顯。
四、攝影在繪畫藝術中的發(fā)展
80年代后期,帶有個性化的紀實性黑白攝影作品向人們展現(xiàn)了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魅力。如呂楠的精神病院和宗教信徒系列等。另一方面,數(shù)碼攝影的出現(xiàn)和電腦的普及,使影像的制作、復制、傳播變得十分便捷,并且向個人化發(fā)展。圖像的制作便捷使其成為自由表達個人思想、情感、觀念的手段和媒介。1996—1997年之間,藝術家們因為繪畫、行為、裝置等藝術形式與攝影技術的接觸而自然地開始利用攝影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媒介和材料。在現(xiàn)代藝術中,從可以借鑒到挪用變得合法化,波普藝術就是一種代表。從攝影術發(fā)明開始,到畫意攝影、紀實攝影等以至當代的個性化、實驗化攝影,觀念總是在不斷變化著,前人不知道今天的攝影觀念,同樣我們也無法預知將來會有什么樣的攝影觀念出現(xiàn)。因為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每一關鍵時刻,藝術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使人類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施為繪畫、行為、裝置等藝術形式與攝影技術的接觸而自然地開始利用攝影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媒介和材料。
五、結論
每個時代都應有自己時代的新作,誠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盡管是莎士比亞,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藝術是表達思想情感的,人創(chuàng)造了藝術語言,用藝術語言傳達人類喜怒哀樂,來滿足我們?nèi)祟愄赜械膶徝缾酆?。作為藝術的攝影,自從發(fā)明開始,就和繪畫互相啟發(fā)、相互競爭發(fā)展到今天的這種派別繁多、種類復雜、不斷推陳創(chuàng)新的地步。攝影在當代藝術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在其他藝術的發(fā)展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任何時代都具有不可重復性,時間不會停止,新舊不斷更替。所以無論是攝影還是繪畫,唯有創(chuàng)新才是進步的靈魂。
參考文獻:
[1]李玲恒﹒攝影與繪畫的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17)
[2]胡曉璇﹒攝影術發(fā)明以后繪畫對攝影的反應[J].文學教育,2010,(11)
[3]朱鴿翔﹒攝影對繪畫樣式的挪用和演繹[J].美育學刊,2011,(1)
[4]賈方舟﹒融繪畫于攝影——顧桃的《船》系列作品[J].美術研究,2009,(12)
[5]張燕方﹒論數(shù)字時代下攝影與繪畫的關系[J].美術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