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河
導語: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用到景物描寫。景物,就是周圍的景和物的綜合,景物描寫就是把周圍的景和物寫下來。好的景物描寫可以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背景,可以再現特定情境下的生活場面,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或渲染一種氣氛……怎樣才能在作文中寫好景物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開啟下面的學習之旅吧——
片段一:這時似乎有點兒清冷的月亮高高地懸在光溜溜的天上,襯得夜空十分空闊。雪白的月光均勻地播撒下來,照著泛著寒波的水面,霧氣裊裊飄動,讓人覺得寂寞而神秘。月光下的村子,既像在白晝里一樣清晰可辨,可一切又都只能看到個輪廓:屋子的輪廓,石磨的輪廓,樹的輪廓,大樹上烏鴉的輪廓。巷子顯得更深,似乎沒有盡頭,還有個大村子,有十多條深巷,而巷子與巷子之間,還有曲曲折折的小巷。哎,這樣的月光下,整個村子就像個大迷宮了。巷前巷后,還有林子、草垛群、廢棄的工棚……
——《草房子》第五章紅門(一)
片段二:陽光照著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樹,樹葉就將影子投在地上。無風時,那枝葉的影子很清晰,一有風,就把影子搖亂了。亂得晃人眼睛。風掠過枝頭,總是那番單調的沙沙聲。這沙沙聲仿佛已經響了千年了。枝頭上偶然落上幾只鳥,叫兩聲就不叫了,因為安靜,就立在枝頭上打瞌睡。睡著睡著,忽然覺得太安靜,就驚醒過來,一身羽毛收緊,伸長脖子東張西望,然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叫了幾聲,受不了這份安靜,朝遠處飛去。
——《草房子》第八章紅門(二)
片段一先寫了天空中“清冷的月亮”“光溜溜的天上”“雪白的月光”,然后寫了地面上“泛著寒波的水面”“月光下的村子”及村子里“屋子的輪廓”“石磨的輪廓”等景象。這種寫景的手法類似于攝影中的“搖鏡”技法,鏡頭由天上到半空,再到地上,作者筆下的景物畫面就像手卷一樣次第展開。
片段二先以“大視野”寫了柿子樹,寫了樹枝葉的影子,然后把關注點聚焦到“枝頭的幾只鳥”身上,寫了小鳥們“打瞌睡”的靜態(tài)形象和“羽毛收緊”“東張西望”的動態(tài)形象。這種寫景技法好比攝影機往前“推鏡”,景的縱深一步步顯現出來,鏡頭中攝取的影像范圍由寬泛到狹小、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局部,畫面越來越清晰。
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掌握“搖鏡”和“推鏡”這兩種寫景的技法,請看下面的選文——
1. 亭子靜靜地立在公園的中央,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亭頂,亭頂的四角向上翹起,四根粗大的柱子直直地立在那里,亭子中間還擺著石桌和石凳。亭子旁邊栽了幾棵小樹,樹下是綠綠的草坪。風一吹過,花兒在微風中搖來搖去地舞蹈,樹葉沙沙作響,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芳草的幽香。我走近一看,柱子上還刻著一條威風凜凜的巨龍,正在向上盤旋呢,仿佛真的要從柱子里飛出來似的。我輕輕地摸一摸,巨龍凹凸不平,有些硌手,還有點兒冰涼。
賞析:片段先運用“搖鏡”技法,“掃描”般依次寫了亭子的頂、亭頂的四角、亭子的四根柱子、亭中的桌凳、亭旁的小樹和草地;然后用“推鏡”技法,寫“我”走近亭子近距離看到的巨龍雕刻。
2.糖果店中到處都色彩繽紛,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裝飾物與糖果陳列在各個地方。最中央是一棵裝飾的大樹,只見樹干上貼滿了彩虹波板糖,把顏色單一的大樹裝扮得色彩斑斕。樹枝上,還掛著一個個彩虹般的禮盒,里面塞滿了各種口味的糖果,甜絲絲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中。樹下,是一個個圓筒形狀的糖果柜,光滑又帶著光澤,與粗糙的大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柜中的一顆顆糖果泛著誘人的顏色,有的糖紙在燈光下還閃閃發(fā)亮,讓人垂涎欲滴。一旁,大人正在陪著小孩兒挑選糖果,酥甜的糖果味令小孩兒愛不釋手,都不肯離去。整個糖果店洋溢著小孩兒銀鈴般的笑聲,充滿幸福的味道。
賞析:
片段整體上運用了“搖鏡”技法,寫了糖果店中央的大樹、樹下的糖果柜、店內選糖果的人們;局部則運用了“推鏡”技法,如寫糖果樹時,就從細處著手,寫了樹干上的彩虹波板糖,寫了樹枝上的禮盒;再寫糖果柜的時候,也從小處入手,寫了柜中糖果“誘人的顏色”以及“閃閃發(fā)亮的糖紙”。
1.景物描寫要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運用“搖鏡”手法寫景時一般按照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空間順序來寫;運用“推鏡”技法時一般是按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來寫。
2.景物描寫要能給人留下“感官印象”。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腦是一切感官的中樞。眼睛是視覺,耳朵是聽覺,鼻子是嗅覺,舌頭是味覺,身體各個部位是觸覺。描寫景物需要我們綜合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去發(fā)現、觀察可寫的材料。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給人留下感官印象。如例文1,既寫了視覺看到的亭子及周圍的景物,又寫了聽覺聽到的樹葉的“沙沙”聲,還寫了嗅覺聞到的“芳草的幽香”。
3.景物描寫要“動靜結合”。也就是既要寫動態(tài)的景物,又要寫靜態(tài)的景物。如《草房子》片段二中柿子樹、打瞌睡的小鳥就是靜態(tài)的景物,“搖晃”的樹葉影子、“東張西望”的小鳥則是動態(tài)的景物,這樣動靜結合,營造了一幅飽含生活氣息的生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