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煒
摘要:本文開宗明義對校園書法教學自定義,在指出由于當今社會的負面影響而必須強化校園書法教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礎上,聯(lián)系筆者長期進行學生書法教學和參與組織學校開展“書法進校園”活動的實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同時根據(jù)實踐提出了書法教學四大方面的思考性啟示。
關鍵詞: 校園 書法教學 思考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凈化校園語言文字環(huán)境,全面提高師生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和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常州市盛毓度小學啟動了“書法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教師書法社團活動”“書法小故事演講”“學生書法小報創(chuàng)作展示活動”“現(xiàn)場書寫比賽”“師生書法作品展覽”等有效方式助推素質教育,幫助師生更好地傳承包括書法藝術在內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
一、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書法修養(yǎng),是教好書法課的保障
書法課程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教師的書法修養(yǎng),盛毓度小學聘請了區(qū)書法教研員楊旭老師為“毓美教師書法社”的導師。楊老師并不急于教授大家如何練好字,而是先從字形、開筆、執(zhí)筆、坐姿和凝心聚力等最基礎的知識講起;接著講漢字的間架結構;再從起、行、收(即起承轉合)動作的力感強調書寫要領;最后,楊老師現(xiàn)場示范書寫,并巡視指導教師們的書寫實踐。
二、正視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努力營造校園書法氛圍
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對于書法的認識較為模糊,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這是一門“副課”,比較突出的問題有:
一是寫字課可有可無,有時甚至形同虛設;二是教學要求不嚴,學生寫字習慣不理想;三是教師教學往往避繁就簡,重“硬”輕“軟”;四是軟筆書寫需要較長的時間練習,學生缺乏持久的興趣。
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至少有三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書法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書法學習興趣。書法學習需要堅持不懈的練習,例如基礎描紅、臨摹等練習,很多初學者對這些練習都缺乏足夠的耐心。為了幫助書法初學者更快地入門,書法教師要精心設計書法教學課程,為書法訓練增添新鮮感和趣味性,保持初學者學習書法的熱情,這是學習書法的“穩(wěn)定劑”。
其次,要對學生的書寫水平進行分層,制定不同層次的書法訓練計劃。小學生愛聽愛講故事,在低年級里開展書法小故事演講比賽,例如書法名作《蘭亭集序》,王羲之以書法會友,活躍了書法教學氛圍,這就是書法學習的“催化劑”。
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給予其展示成果的機會和平臺。中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小報制作非常感興趣且得心應手。學生們廣泛收集資料,用優(yōu)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圖、合理巧妙的編排,創(chuàng)作出了一張張圖文并茂、形式多樣的手抄書法報,展示出他們出色的動手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這是推進愛書法、學書法的“促進劑”。
三、校園書法教學實踐的四點啟示
一是要注重選帖和臨帖。選帖要遵循“厚古薄今”的原則,擇優(yōu)選定;初學者適合臨摹晉楷、唐楷等字體;對鑒賞能力較差的學生,可由教師推薦幾種字帖以供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二是實行因材施教十分重要。目前書法班都是校外輔導班,存在著書法初學者、有功底書法愛好者混合教學的情況,這些學生之間的書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書法教師要做好因材施教。
三是引導學生學習做到 “四多”:
1.“多觀察”, 就是多看多記。學生在書法練習中首先要熟悉偏旁部首的結構、動態(tài)書寫過程,要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在運筆時才可以一氣呵成。
2.“多比較”就是和范字比較、和別人比較、和以前比較。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自己每一節(jié)課的作品進行對比和反思。
3.“多練習”是指學寫書法態(tài)度要老實,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王獻之能寫盡九缸墨汁,智永和尚的爛筆頭裝滿五個大箱子,懷素的筆能寫穿木板,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練字要肯下苦功,功到自然成。
4.“多請教”是在寫字過程中有不懂的理論或寫不好的地方,多請老師給予講解和示范。往往教師的一個點撥,一個示范就可使學生很快地云開霧散、豁然開朗。筆者在輔導室里專門貼上“多觀察、多比較、多練習、多請教”這個標語,是在書法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時刻提醒學生并鞭策自己。
結語
校園書法教學是一項綜合性教育,對于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對于促進學校提高各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于完善和強化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教育任務。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針對目前學校寫字教學存在著各種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教學方法,使廣大教師達成共識,齊抓共管,花精力下工夫,一定能夠抓出成效、教出成果,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新一代。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盛毓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