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文
一紙清鳶,提筆落墨,書一世真情。一剎流年,花甲前后覽厚積薄發(fā)。不忘初心,筆耕不止,觀其揮毫情真,落字成暖。
走近胡真來先生的花鳥畫,猶如置身于一片野芳幽谷之中,那熟悉的一花一鳥不經(jīng)意間就棲息到了滿布塵埃的心靈上,使得人心豁然開朗,純凈無比。在胡真來先生的花鳥作品中,我們窺見的不僅僅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角,也不只是當時內(nèi)心的寫照,更多的是他把對萬物和生活哲學的領悟融匯其中,讓人生禪意自然的流露。正是這樣,無私的季節(jié)并未忘記這位才思敏捷的畫家,那千樹萬樹的桃花、梨花、夏日的荷花、秋天的銀杏,總是和他相伴,八哥、白鷺用它們善變的羽毛,為他的畫面渲染著多彩的華章。
如今,作為一名藝術家,胡真來同時也是一位美術教育家,二十多年的繪畫教學讓其桃李滿天下,如今他昔日的學生有的也成為了老師。他說:“中國畫的發(fā)展離不開薪火相傳,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繼續(xù)攀登。”
出生于解放后的胡真來也是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念書學畫,小小的胡真來對美術仿佛有天生悟性,當時國人生活普遍艱難,胡家根本買不起畫譜,胡真來就對著搪瓷臉盆和茶缸上的圖案臨摹,每日樂此不疲。
“家父尊崇異子而教,書畫同源的古理,于是將我領到蜀中著名書法家王砥如先生處,拜王老為師學習書法?!焙鎭碚f。七八歲的時候,胡真來開始正式握管習畫。
1972年,在那個動蕩的歲月里,胡真來初中畢業(yè)就不得不步入社會,擁有一技之長的他進入成都詩婢家,成為一名在絹扇上作畫的畫工。“那時我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廠里,然后馱回一紙箱空白扇子回家干活,畫一把掙三分錢,每天能畫100把?!被貞浧鹎嗍[往事,胡真來的臉上泛出笑容。
胡真來在詩婢家一干就是20年,這期間各朝各代的著名山水、人物、花鳥畫他幾乎都臨摹過,范寬的《溪山行履圖》、韓干的《牧馬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宋徽宗的《紅蓼白鵝圖》等經(jīng)典名畫在他筆下幾乎可亂真。
在詩婢家上班的時候,胡真來還相繼跟隨岑學恭、趙蘊玉、吳一峰、李道熙等國畫大家學畫,他說:“當時這些老前輩都是四川文史館的館員,一有活動老師就領著我們觀摹習畫,慢慢引領我上手并時時點撥,通過現(xiàn)場教學讓我領悟國畫真諦?!?/p>
在諸位名師的指點下,胡真來的畫技突飛猛進。上世紀90年代初,他創(chuàng)作的國畫還曾被臺灣地區(qū)的畫商大量收購,1992年,胡真來和另一位年青畫家姚葉紅聯(lián)袂在四川美術館舉行雙人展,當時這個展覽在本土藝壇引起不小反響,胡真來也正式步入職業(yè)藝術家之列。
成名之后,胡真來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經(jīng)常在成都各大中小學給廣大青少年進行國畫教學,他感慨地說:“四川藝術圈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傳、幫、帶,當年那些老先生們毫無保留的教我,如今我也有責任把水墨之道傳給下一代,這樣我們的國粹才能薪火相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