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良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構建學生認知和初中物理知識的連接點,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提升他們對物理概念、定義以及定理的認知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整體的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差。有些初中物理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物理知識,趕教學進度,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導致實際的教學策略實施效果差。第二,教學以課本為主體。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圍繞課本的內容開展授課,照本宣科,脫離生活學物理,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未創(chuàng)設和學生認知相近的教學模式,無疑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本文針對以上現(xiàn)狀,從具體實施的角度予以分析,旨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一、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
物理學來源于生活,我們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對學生進行提問,調動他們對生活常識的認知,并適時地將物理知識和學生的認知進行巧妙地融合,從而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增強他們對物理概念的認知。與此同時,我們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現(xiàn)象,對相關的初中物理知識進行詮釋,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慣性”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導入,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教師在此作引導學生回憶:我們在坐公交車時,突然啟動時,我們的身體向后倒,當司機遇到緊急情況,突然踩剎車時,我們的身體向前傾。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大家都有過坐公交車的經歷,上述情況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場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這就是本節(jié)所要講的‘慣性’知識?!睂W生從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例初步領會到慣性的現(xiàn)象,再結合課本的描述,加深對“慣性”的理解,在學生進一步探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慣性是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啟動前,我們和汽車都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汽車啟動受到力的作用開始運動,而我們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向后倒。而在發(fā)生剎車之前,我們與汽車運動狀態(tài)相同,而在剎車之時,汽車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改變了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汽車突然減速,而乘客仍舊保持之前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乘客的運動速度大于汽車剎車后汽車的速度,因而乘客的身體會向前傾。”教師適時地對學生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慣性現(xiàn)象?”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得出利用慣性的例子:跳高跳遠助跑,射箭等,以及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例子:司機要系安全帶,百米跑終點要留一段距離等。教師運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場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在增強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同時,提高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運用生活問題,增強物理教學的互動性
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運用生活化的問題和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由淺入深地掌握物理知識,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與此同時,我們物理教師可以選擇符合本班學生最大認知公約數(shù)的教學內容開展授課,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有所得。
例如,在講授“壓強”這部分內容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問題,開展與學生的互動,增強學生對初中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可要學生隨手拿起手中的筆,用兩手指卡在筆尖和筆尾間,問學生手指的感覺,在得知對著筆尖的手指要痛些時,適時地引導學生分析,兩手指受到的力大小相同,為什么效果不一樣呢?進一步分析得出,原來是兩個力的受力面積不同,導致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因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看力的大小,還要看受力面積的大小。即就是說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共同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就用壓強來表示力的作用效果。接著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手指往墻壁按圖釘時,同樣大小的力手按圖釘帽與圖釘尖按墻壁的效果大不相同。還有書包帶寬些還是窄些好,刀磨一下切菜為什么容易些?等等。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壓強的概念,并能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利用生活現(xiàn)象,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物理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作為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現(xiàn)象反證物理知識,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如下的視頻,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教師將一張紙蓋在盛滿水的水杯中,并進行倒置,紙沒有掉落到地上。學生受到這種現(xiàn)象的吸引,瞬間瞪大眼睛。教師適時地講授物理知識,在大部分學生掌握本節(jié)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如何運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在我們周圍,大氣壓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家里掛衣的塑料吸盤。大塑料桶倒油或酒時,打開上面那個小蓋快些。裝滿礦泉水的瓶子,下面鉆一個孔,水不會流出來,再在上面鉆一個孔水卻從下面那個孔流出來了,等等。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到利用大氣壓的例子:抽水機,吸飲料,以及我們時刻進行的呼吸等等。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從我們身邊熟悉的物理現(xiàn)象,悟出蘊含的物理知識,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深入觀察生活,構建知識學生認知的連接點,而且可以和學生積極的進行互動,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探究物理現(xiàn)象,讓學生活學活用物理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增強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朝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的融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5) .
[2]張永紅.基于新課改理念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