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貴忠
摘要:傾聽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其意義十分深遠。文章主要圍繞“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這一主題內容,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提出了三點具體意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傾聽習慣;培養(yǎng)策略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運用科學的課堂教學導入方式
1.談話導入法
談話導入法,主要就是師生之間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例如,在教學《西湖》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與西湖相關的美景,并引導學生一起欣賞,隨后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的美景嗎?當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后,回答教師問題的積極性也較強。如果班上有學生曾經(jīng)去過西湖,還可以讓他和班上其他學生分享游玩西湖的感受。趁學生學習欲望強烈時,教師再結合課堂內容向他們描述西湖美景,并在語言表述上盡可能地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
2.故事導入法
眾所周知,故事往往具有生動且形象的特點。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課堂伊始運用故事導入法,收到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之前,教師事先引入“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讓聽過這個故事的學生與大家分享,并鼓勵學生討論“聽完這個故事后的感受”。正當學生興致勃勃的時候,教師直接和課文知識結合在一起,帶領學生通過課文去感受藺相如的精彩表現(xiàn)。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如果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都堅持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必定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并且出現(xiàn)上課走神、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等現(xiàn)象。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除了在課堂教學導入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改變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也是一個好方法。
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以《推敲》這篇課文為例,即興寫成的《題李凝幽居》中有兩句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雖然使用的是“敲”這個字,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用“推”這個字更適合。由于這是一篇五年級的課文,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的辯論賽。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再引導學生按照辯論規(guī)則自由辯論。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辯論成功與否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認真傾聽對方的觀點,這樣才能夠找到漏洞,同時進行有效的觀點反駁。在有序引導下,學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有些學生認為使用“推”字更準確,原因在于深夜推門肯定會發(fā)出聲響,并凸顯出夜色的靜謐,進而也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賈島和李凝之間的關系。而認為“敲”字更好的一方,也說出了自己的理由:無論朋友是否在家,未經(jīng)允許就推門而入,顯然不十分禮貌。雙方能夠給出如此有力的證據(jù),表現(xiàn)出大家都在認真傾聽別人的辯論,從而找到更有效的反擊辦法。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如何實現(xiàn)有效傾聽也形成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
處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收到的教學效果都非常令人滿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要想讓他們在整堂課上都具有較高的注意力十分困難。但是,如果教師可以為他們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教學氛圍,其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必定會延長,同時也更愿意傾聽教師對相關課文知識點的講解。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圖片,呈現(xiàn)給學生的內容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樣的珊瑚、成群結隊的魚,等等。海底是一個未知且神奇的世界,學生好奇心強,對于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必定也想深入地了解、探究。借此機會,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教學。為了緩解緊張的教學氛圍,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播放一些與海底世界相關的背景音樂,此時再引導學生,他們將很快融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在傾聽教師講課、回答教師提問方面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判斷一個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關鍵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這也是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此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加強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筆者根據(jù)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三點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學生能夠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