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近幾年高考數(shù)學的特點是:突出能力立意,考查數(shù)學思想;倡導理性思維,提高思維質量;立足基礎知識,淡化知識分類;加大新增知識的考查;出題類型新穎,倡導創(chuàng)新題型。針對以上特點我認為在高考復習中應處理好以下的六大關系:
一、 基礎與提高的關系
每年高考的基礎題與中檔題都占整張試卷的80﹪以上,真正的難題只有約20﹪,而今年的高考數(shù)學試卷更體現(xiàn)出這個特點。而且今后幾年變化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高考的大較量,并非是拼難題,而是拼基礎。因此,高考備考特別要注意重視基礎,切忌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難題上。特別是在第一輪復習中要回歸課本,認真研究課本的概念定義公式,以及課本上的例題,練習,習題,以它們作素材作用深入淺出,并舉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適當?shù)淖冃?,形成典型例題,構建知識塊,提煉通法,以更好地融會貫通地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完整的高中數(shù)學知識結構體系。
二、 全面復習與重點復習的關系
全面復習是指在教師的領導下對整個高中數(shù)學的每個知識點的系統(tǒng)復習,加強知識點的全面理解與掌握,融會貫通,并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通過全面復習可以起到質變的效果,學生會有大副的提高。但并非每個知識都能學得好,而且教師在全面復習中更好地從練習量和時間上把握好高考的主干知識的復習,這就需要學生在跟隨老師的全面復習的同時,針對自己的特征進行重點復習。首先,是自己的弱點,其次是高考的主干考查的知識點。對于自己的弱點,學生可以通過平時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每次錯得多的地方,就是你的弱點,你就應該認真對待,首先找出該題在課本的知識點,重新理解知識點的概念定理,推導方法,總結解決這種題目的通法。作好糾錯本,把做錯的題目整合在一起,按周期性地回顧訓練理解,力求安全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完全消除這個盲點弱區(qū)。其次,對于高考的主干知識內容,最好要設立專題復習,可以把所做過的試卷中的相關題目集中起來進行復習整理,從中歸納總結高考考察的題型和解題方法,以促使自己在平時復習中重點復習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在哪里,會使復習目標更明確,避免走彎路。
三、 練習的數(shù)量與質量的關系
很多學生在備考中采用題海戰(zhàn)術,一拿到題就做,根本就不進行甑別選擇,這樣很容易形成知道的知識點練得多,不懂的練得少,形成不必要的重復訓練和針對性不強的訓練,導致事倍功半,復習效率極低,而且耽誤了大量時間。所以在復習時,不要一味強調數(shù)量的多少,要注意訓練的效率,針對自己的重點復習和主干知識要多加練習,不做偏題怪題,務必做到每題弄懂弄透。還要對高考中的經??疾斓姆椒ㄟM行必要的強記,如:數(shù)列求和的幾種方法,課本中的一些公式定義等,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公式方法,才能在考試中從容不迫,贏得寶貴時間。另外,針對高考的常見題型,求存在性,唯一性,不變量,參數(shù)問題,數(shù)列的綜合問題,圓錐曲線問題,都是高考中的難點,應是平時的重點訓練對象,應該多做多總結解題方法。
四、 動筆與看題的關系
有很多學生在復習備考中不是在做題,而是在看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而且連上課時,也是純粹的聽課看課,不動筆,這樣的備考效率極低。基礎的提高不是看出來的,而是作出來的。而且,從今年高考數(shù)學的各地試卷來看,雖然計算能力有所降低,但還是要求有一定的計算能力的。所以,如果不動筆是沒有辦法提高計算能力的,而且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是在動筆訓練中得以提升。(此關系并非贅述,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學生可能是由于基礎差,自己做不來一邊看題一邊看答案,花了時間沒有效率)
五? ?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關系高三的上復習課與平時的新授課一樣也需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這是很多同學不可接受的,他們認為我已經學過了,對老師上課的知識點已經知道,為什么還要預習?其實,我們復習課的預習與新授課的預習是不同的。首先,對知識點的認知程度不同,新授課的預習一般只是對該節(jié)課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只需要解決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的理解,而高三復習課的預習則除了需要重新理解知識點的概念,推導公式以外,還要求預習該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以及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通過預習題,總結與該知識點相關的解題方法,形成自己對該知識點的初步認知,以便在上課時間更好的聽課,形成更完善的認知。
同時,課后復習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上高三復習課,老師是把知識點進行高度歸納的,是該節(jié)課的知識點的高度濃縮,而且還要涉及整個高中數(shù)學的相關問題,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訓練量,所以課堂容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基礎稍差的同學是不可能在上課45分鐘內完全吸收消化所有的知識。因此,課后復習是非常必要的。那怎樣進行課后復習呢?我建議大家可以先拿一張紙把老師上課的內容草記在紙上,課后再把它加以整理傳到筆記本上,這樣記筆記既可以使筆記更條理化以便以后查閱,又起到復習的作用,因為上課是既要聽課又要做筆記,還要思考是非常困難的。
五、練習與反思的關系
在做完一道題或老師講解完一道題以后,我們必須進行反思,切忌老牛拉車式“只顧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 ,這樣的做題效率是很低的。我們要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怎樣進行反思呢?主要從三點進行:一是反思該題的知識點,它是考察什么知識點?它是怎樣考察這個知識點的,考察了這個知識點的那些方面?二是反思解題的方法,解決這個題目用得是那些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把題目條件換換怎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解這個題目關鍵是什么?是否遇到過類似的題目?今后如果遇到這樣的題目怎么辦?三反思自己的弱點:自己為什么沒有做出來?原因是什么?是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還是方法不得當?等等,只有這樣做題才會有高效。
總之,要想在高考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到:重基礎輕難題,多總結歸納,有針對性做題,不作題海游,協(xié)調好全面復習與重點復習的關系,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