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芹
摘要:繪本作為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載體,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幼兒繪本閱讀教育中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首先提出選擇幼兒繪本時應當遵循的幾個原則,其次結合具體繪本,就幼兒繪本的閱讀指導進行探討,期望本文能夠為繪本閱讀教育提供一些具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幼兒繪本;選擇;閱讀指導
一、選擇幼兒繪本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1.與幼兒身心發(fā)展相適應
在學前教育的任何教學模塊中,“與幼兒身心發(fā)展相適應”都是應當遵循的首要原則。在3~6歲時期,個體的身心發(fā)展非常迅速,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觀察、理解、想象方面等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必須要選擇與他們的成長階段相適應的繪本。
在3~4歲的小班階段,繪本應以生活類繪本為主,繪本所講述的故事應當貼近生活經驗,讓幼兒能夠從中尋找角色認同。小班孩子正處于書面語言的準備時期,語言能力不強,因此繪本中的文字應當以簡短的口語對話為主, 如繪本《喬比生活故事》。
2.符合幼兒閱讀興趣
繪本必須具有童趣,只有符合幼兒興趣的繪本,才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繪本的童趣表現在故事內容和圖片呈現兩個方面。在故事內容方面,幼兒喜歡故事新奇有趣的繪本故事,能夠讓他們在故事的基礎上產生進一步的想象。故事并非一定要情節(jié)復雜、嚴密,只要有一個細節(jié)能夠讓幼兒展開想象即可。
在圖片呈現方面,要從色彩、構圖、線條、設計、編排等各方面選擇符合幼兒興趣的繪本。繪本色彩的基本標準是要色彩鮮明,能夠給幼兒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從構圖上看,3~ 6歲的所有幼兒都喜歡人物或動物角色在畫面中占據主體部分。
二、幼兒繪本的閱讀指導策略
(一)優(yōu)化繪本精讀
在教師引導下的繪本精讀活動是繪本閱讀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許多繪本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幼兒認知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夠發(fā)掘這些內涵。另外,從最直接的角度來說,幼兒能夠識記的文字量很少,因此就更需要教師的指導。
1.預測故事內容
幼兒在教師引導下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應當盡量由幼兒自行去讀懂故事的角色。在繪本精讀中,教師并非只是一個講故事的角色。因為幼兒對文字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通過讀圖來預測故事內容便成為繪本閱讀的重要方法。繪本中的預測包括封面預測和內容預測。我們以中班繪本《為什么我不能》來說明預測策略在繪本精讀活動中如何使用。《為什么我不能》繪本上畫著許多的小動物,教師可以向幼兒發(fā)問:“封面上有這么多的小動物,請你猜一猜,小動物們會對媽媽說什么呢?”因為提問非常寬泛,而且畫面信息有限,所以此時幼兒難以準確預測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但是封面預測階段的預測結果并不重要,只要幼兒產生了對故事內容的好奇心,就達到了教學的目標。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讓幼兒獲知開頭幾頁的內容。幼兒便知道,小鳥在問媽媽:“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鴨那樣?”小鴨在問媽媽:“為什么我不能抓蝴蝶,像貓咪那樣?”當幼兒獲取了這些信息之后,預測后面故事的能力將大大提高。每個頁面的問句都涉及到三種主體事物,幼兒要能夠發(fā)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才能夠作出正確預測。幼兒要善于組織語言,才能夠正確描述出畫面的內容。因此,幼兒的預測過程也是一個組織思維和組織語言的過程。
2.提問引導思考
提問是繪本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技巧之一,提問不僅能夠開啟幼兒的思維,還能使教師根據幼兒的反饋掌握幼兒對繪本的理解程度。預測策略其實也是提問策略的一種。在提問時,要盡量避免提出“這個故事中發(fā)生了什么?”“在故事中有什么人物?”“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等小學化提問,要多提一些適宜幼兒身心特點的啟發(fā)性提問。
我們仍以中班繪本《為什么我不能》為例,說明在教學中應當怎樣運用這種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向幼兒提問時可能會引起一陣沉默,因此在提問前,教師需要使用一定的引導性語言。這種引導性的語言常表現為故事的復述、概括。當教師希望幼兒回答小動物的本領時,如果教師只提問:“小動物們有什么本領?”可能使幼兒感到突兀,而且難以理解教師的意思。可以使用這樣的提問:“小鳥有玩水的本領,小鴨有抓蝴蝶的本領,那么小兔子有什么本領,小狗又有什么本領呢?”這是歸類性問題。我們還可以提出假設性問題:“現在有一只羨慕小青蛙的小兔子,請你想想,它會對媽媽說什么呢?”這個提問能夠起到鞏固對故事的理解以及啟發(fā)想象的作用。
(二)開展游戲化閱讀
單一的繪本閱讀形式容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在繪本教學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更能夠讓幼兒對繪本內容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幼兒園教育的實踐中,游戲化教學主要有兩種途徑。
第一是根據繪本內容創(chuàng)造具有相似性的情境,例如在《葉子鳥》的閱讀活動可以在幼兒園的草地上開展。這個故事將秋天的落葉在風中飛舞的場景想象為一群小鳥的舞會,與幼兒的想象非常接近。在這個故事中,秋天不再是凄涼落寞的,而是具有生機的。在幼兒園的草地上,我們可以讓幼兒親身感受秋天,草地上的一片片落葉能夠開啟幼兒對故事的想象,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道具、背景音樂創(chuàng)造情境,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游戲化教學的第二個常用策略是開展繪本劇表演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幼兒對表演活動有很高的興趣。在繪本劇表演中,幼兒挑選一個角色進行表演,能夠加深對角色情感的體悟。可由教師引導幼兒開展DIY活動,師生共同布置表演舞臺背景,共同制作角色面具。在成功的繪本劇表演活動中,會出現幼兒想要輪番更替表演其他角色的情況,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開展親子繪本閱讀
親子繪本閱讀是家園共育在繪本教育方面的表現形式。家庭是第一教育場所,繪本閱讀對幼兒和教育者之間的溝通有較高的要求,親子之間具有良好的溝通默契,加之許多繪本都是親情主題的繪本,因此親子繪本閱讀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家長可在睡前與幼兒共讀一本書,為提高親子閱讀的效力,幼兒園可以為家長提供一定的指導,例如使用繪聲繪色的語言閱讀文字以及在閱讀時輔之以動作和神態(tài)等,讓幼兒投入到“共讀”的情緒中。當家長為幼兒閱讀完故事后,可以讓幼兒再參照圖片將故事講給家長聽。親子繪本閱讀也可以發(fā)生在幼兒園中,定期邀請家長來園參與“媽媽講故事”活動,鼓勵幼兒、家長展示自己。
參考文獻
[1]賀小花.幼兒園繪本選擇的現狀研究——以保定市三所幼兒園為例[D].保定:河北大學,2016,5:34
[2]王海燕.繪本的選擇[C].2014年1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