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燦金
孟姜女用眼淚走進了歷史,以哭長城的故事被人們熟知。但是,“孟姜女貴姓”大家卻不一定知道。有人會簡單地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或是姓孟名姜的女子。其實不然,“姜”才是她的姓,“孟”只是表示她排行老大,“女”則表示她的性別。
? 先秦的姓不同于后世的姓。我國漢代之前有姓有氏,姓與氏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通鑒》說:“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币虼?,姓是整個氏族或部落的稱號。
? “姓”標志著是否有共同的祖母,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而古代的貴族男子一般不稱姓,所以女子稱姓就顯得特別重要。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古書中記錄了很多諸如此類的話:“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 為了區(qū)別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當時社會就自然出現(xiàn)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譬如為“姓”加前綴或后綴。先秦時代,女孩的名字主要通過加前綴或后綴的方式來與他人相區(qū)別。其中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排行加姓的方式,譬如伯姬、叔隗。所謂“伯”“叔”者,其實就是排行,古時常用“孟仲叔季”代指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因此,所謂“伯姬”“叔隗”和我們今天常說的“張三”“李四”差不多,只是古代把排行放在了姓的前面。加了前綴之后,有的還要加后綴,譬如孟姜女。同理,按這樣的命名方式,也可以出現(xiàn)仲姜女、叔姜女、季姜女。因此,孟姜女的姓是中間的“姜”字,“孟”和“女”分別是前綴、后綴,這個名字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意思則是“姜家的大姑娘”。有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就會知道,孟姜女不會姓孟而只能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