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情 王景雙
摘要:在世界動畫電影史中,美好的童話千千萬萬。但《千與千尋》卻成為全球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之一,它可以跨越東西方的文化障礙,同時引起巨大反響,讓不同年齡的觀眾均能產(chǎn)生共鳴,從不同的欣賞角度都能解讀出符合自己的精神領(lǐng)悟,這便是宮崎駿先生筆下人物與劇情所獨有的魅力。
關(guān)鍵詞: 文化差異 思維方式 價值取向 人生感悟
1 影片的內(nèi)涵與成就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一個十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到鄉(xiāng)下的路上,闖入一個魔法世界,在父母都被變成豬之后,千尋靠著他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不僅救回了自己的伙伴白龍,最后還把爸爸媽媽帶回了現(xiàn)實的故事,故事中充斥著大量的隱喻警醒世人,在誘惑與利益面前如何正確選擇,在自我與奉獻之間如何進行取舍,在情感與夢想間如何進行掌控和拼搏。社會的問題與思考,歷史的責任與擔當,都有著清晰明確的思考角度暗喻在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影片的訊息值得深入品味與思考。
電影上映后在動漫界反響巨大,曾先后獲得第52屆柏林國際金熊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2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yōu)秀作品獎,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獎等等。全球票房竟高達304億日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觀看此影片年齡段并不僅僅只有孩子,更多的則是成年人。由此可見,《千與千尋》絕不僅僅像一般動漫那樣只適合孩子看,宮崎駿先生在其中所隱喻的道理甚至值得許多成年人反復推敲。它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可以使不同國度接受著不同文化的人們接納并認可這部看似普通的動漫,無疑《千與千尋》是成功的。
2 東西方不同思維方式下的觀影共鳴
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注重理性分析實證,剖析整體再加以綜合。在西方哲學家看來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在《千與千尋》中小白對千尋說的“沒有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便與西方人的思維產(chǎn)生了共鳴。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人要工作。當無面人捧著一堆金子送給千尋時,千尋卻說“我不要,我有事,我先走了”,這里隱喻著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不要為了一時的沖動而被欲望沖昏了頭腦,金錢并不是人所需要的全部,充分闡釋著理性的重要性。
而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歸納推理去推導這個故事,而是基于事實。影片中小白被湯婆婆派去做任務身受重傷時,千尋說“小白救過我,所以我也想救他”,從這段對白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祖輩流傳下來的那句“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的真情實感。湯婆婆的娃娃,更準確的說法是湯婆婆的巨嬰,因為從來都沒有出過門,雖然身體長得又高又胖,但心智就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娃娃,在變成老鼠之前任性又無理。很經(jīng)典的一句臺詞是“你不和我玩我就哭喔”,深刻批判了當今時代的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們,有些孩子已經(jīng)成年卻生活的還一如湯婆婆的“大寶貝”,衣食住行無父母不可,其中體現(xiàn)的當代現(xiàn)實,非常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如何用傳統(tǒng)的精神文明來治愈當下社會的癥疾。
3 東西方不同價值取向下的人格解讀
西方的價值取向注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當小白告訴湯婆婆,她最重要的東西被掉包時,湯婆婆首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金子,對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來說,金錢一直都是她們心中最重要的東西。這個世界真的很現(xiàn)實,每個人都在為了同一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著,心甘情愿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塌地的付出。再此強烈體現(xiàn)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和黑暗,對他人關(guān)懷與憐憫的丟失,對道德與人性的泯滅與無知,深刻警醒著利益至上與唯我獨尊價值取向的危害性與迫害性。
中國人的價值觀強調(diào)群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的重要性。推崇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整體利益,只有整個社會得到發(fā)展,個體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在片中的那個古代小鎮(zhèn)像極了當時日本泡沫經(jīng)濟時代。人類的自私與貪婪,導致出過度開發(fā)、經(jīng)濟投機、倡導消費的虛假繁榮,一度造成日本之后的猶如油屋般物欲橫流的金粉世界。然而充滿正能量的千尋卻能代表正義的力量,化解一個個社會現(xiàn)象和難題,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的得失積極努力,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也圓了他人及社會的美好追求。這種鮮明的環(huán)保主義訴求,在宮崎駿的每部作品中都有所呈現(xiàn)。
4 《千與千尋》影射的人生感悟
這部影片是在二戰(zhàn)后的日本,各種產(chǎn)業(yè)受到毀滅性打擊的獨特歷史背景下制作完成的,在《千與千尋》上映的2001年之前的十年,被公認為是日本經(jīng)濟“失去的十年”,影片雖無過多交代時代背景,但一家人從城里搬到鄉(xiāng)下的行為已經(jīng)很明顯的交代出了時代大背景,這也正是宮崎駿想要展示給成年人線索的開始。宮崎駿并不僅僅想寫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故事,而是把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成長的共同煩惱匯集一起,統(tǒng)一呈現(xiàn)了出來。成年人不僅要應付成年世界中的工作、友誼。還要管理好自己的內(nèi)心。迷失了的人或像無臉男那般孤獨、無助,或貪得無厭,或小心翼翼?;蛟S有一天當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之后,可以找回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孩子們從中看到的是童真、成長,而成年人看到的則是諸多無奈與回不去的故鄉(xiāng)。人生就是一列開往未來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要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