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班主任老師是聯(lián)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橋梁和紐帶,在家校合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班主任工作既要和家長密切溝通,及時聯(lián)系,還要保證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連續(xù)性。而家訪正是做好這種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如何使家訪形式和家訪內容適應新形勢,則成為班主任老師在教育活動中探究的新課題。
密切家校聯(lián)系,探究家訪形式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xié)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家庭是人生第一個啟蒙學校,家長是人生的第一個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情況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子女本人,而且能通過學生影響整個班級的思想品德和其他工作的開展。因此,班主任老師應當經(jīng)常到學生家里去走訪,協(xié)調好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記得一個周末,按照我和學生家長的約定,我來到一名學生家中家訪。當我走進村莊按照學生的提示來到這名學生家附近時,恰巧有一群婦女們在路口聊天。當我走向前向她們詢問哪一家是我班學生的宅院時,這名學生家長正好從一座院落中走出來迎接我。我便和家長寒暄著向他們家走去,但背后婦女們的議論也傳到了我們的耳廓:原來是老師來了,準是她家孩子又惹事了;平時看這個孩子挺老實的,原來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還讓老師操心……
我發(fā)現(xiàn),不僅是這次我聽到了大家的議論,幾乎每次我走訪一個學生家庭時,只要在村口、樓道口遇到老百姓,他們都會有這樣的議論。在大家的心目中,只有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學校的老師才會家訪。這次家訪后, 我就琢磨如何糾正大家的習慣思維,不能再讓老百姓主觀上感覺老師家訪就是學生犯錯了,老師家訪就是向家長告狀來了。
終于,我找到了解決的途徑:現(xiàn)在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很多,每次活動后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都要對開展的專項活動做總結,還要發(fā)放獎狀或者證書以及獎品等。學校每次召開完表彰會后,我就把學生的證書和獎狀都暫時集中到我手中保管著,然后把獲獎學生名單綜合在一起打印成五顏六色的宣傳單,再去家訪時,我就先去那些獲得了獎狀、獎品的孩子家里去家訪。這樣,當我走到學生家門口時,學生家的街坊四鄰看到老師手里拿著獎狀、喜報甚至還有獎品,再加上老師略帶夸張地大聲宣傳孩子取得的成績,學生家長和街坊們的態(tài)度可就不一樣了。每當這時,孩子家長會高興地笑得合不攏嘴。家訪形式的小變化,使我走出了以往家訪時的尷尬氛圍。這種其樂融融的場面讓我沉浸在家訪的愉悅氛圍中,也體會到了家長對老師這種家訪形式的由衷感激,甚至感受到了老百姓對老師家訪的認可。
強化家校溝通,豐富家訪內容
學校和家庭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能夠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我的教育過程中,我始終在堅持進行家訪,而且家訪的目的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第一,了解孩子,拉近與學生感情上的距離,使學生愿意與你親近;第二,了解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氛圍,向家長傳遞溝通與交流的信息。我家訪的內容除了了解性家訪、 目的性家訪外,大部分都是溝通性家訪。我認為對學生進行家訪是班主任老師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老師工作的信任與配合。
我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晚自習課,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默默學習,我在教室里巡視著。恰巧發(fā)現(xiàn)一名男生正在玩弄手機,專注得可以說如入無人之境。我隨意看了一眼屏幕,感覺是一份愛情短信,也沒再繼續(xù)翻看。晚自習后我沒有和他提及此事,也想故意吊吊他的胃口,給他一點小懲罰。
第二天早讀,一封信躺在講臺上,是給我的,信中滿是那名男生道歉的話。大課間時他又主動向我承認錯誤。看他如坐針氈又滿心誠意的樣子,放晚學時我約他談話。我首先肯定了他對這件事有了認識,贊許他在事發(fā)時沒有莽撞,給了我們彼此冷卻下來平靜處理這件事的機會;同時還檢討自己平時對他關心不夠,師生之間缺少交流;沒能在他自制力不強的時候及時監(jiān)督提醒他避免犯錯誤。連續(xù)幾次誠心的談話,終于讓這名男生吐露了心聲:這是他和另一個班的一名女生的短信往來。我還了解到該男生父母常年不在家外出經(jīng)商,學生平時住校,放假就跟著爺爺奶奶過,缺少交流的他內心變得孤獨。小學初中成績還好,而進入高中放松了自己,成績差了,感覺老師都不關心他,身邊缺少朋友。人活著總是要有精神寄托的,而他的寄托則是他的所謂的“愛情”。
我盡量理解他,也嘗試多種方法幫助他盡快走出迷途。他的變化從向我討教學習化學的方法開始。但他畢竟意志力不強,學習的狀態(tài)時好時壞,成績不太穩(wěn)定。在幫助他的過程中,我們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入,談學習的重要性,談他未來的生活,還談到現(xiàn)在戀愛的弊處,拿出一些身邊及自己上高中的例子,曉之以理;同時,我也把談話的對象擴大到那名女同學。在以后的學習中我特別留意這兩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轉變,學習成績慢慢提高。我相信他們能夠走出這段插曲,走進新的生活。
用心去感化和溝通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構建老師與學生和學生家長關系的金鑰匙。所以我一直堅持著用心去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家長溝通,用心智開心鎖,用心愛育心靈,在家訪的形式與內容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讓自己的教育理念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家長的觀念。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qū)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