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暉
初中語文課程中囊括了很多知識點,如果是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可能很難調動學生興趣。通過生活化教學,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融入知識點,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希望能夠融入生活,讓初中語文課教學更具魅力。
初中語文 生活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098-01
初中教學中,語文作為基礎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生基本的綜合素質。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主,這樣就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將生活內容和語文課程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要求教師能夠將教學與生活相互關聯起來,利用生活的元素來了解語文知識,并且通過語文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最終提高綜合素質。傳統課堂受到諸多限制,偏向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會影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全面認知,無法確保課堂教學的效率。將生活與教育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課堂與教材的解放,同時也可以激勵學生做好語文知識的分析和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西方文化的滲透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很多初中學生被西方文化侵蝕,從而影響了學生價值取向,這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也產生了直接影響。生活化的語文教學,能夠融入人文教育、價值觀教育、生活教育,通過生活化的體驗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2.運用生活元素,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生活化元素,融入生活,感悟生活;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挖掘人文性,不斷豐富生活化內容;走向社會實踐,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融入生活,品味生活化感悟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對基本字詞句的掌握,還應該利用諸多生活化的案例,啟迪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背影》的教學中,傳統教法是進行課堂誦讀,欣賞經典文句,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人物形象。但是這樣的教學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無法滿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要求。要實現三維目標,就需要將課堂與學生的實際情感結合起來。比如,讀到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堅持穿鐵道,爬月臺,為“我”買橘子的情景時,引導學生體悟父親對“我”的摯愛。父親盡管老態(tài)漸顯,但“我”聯想到他還得繼續(xù)掙扎,以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計,流露出“我”對父親的同情和憂慮。文中父子深情應該很容易觸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感情。老師只要合理引導,很容易就能喚醒學生的情感,從而暗示學生通過本文表現出來的方式和技巧對故事進行描述,以實現對情感的表達。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考慮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課件的精心設計,利用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出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思考課文內容,并將文本所描繪的情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還以《背影》為例,父親爬月臺的情景可以用動畫展示,學生通過視覺感知,就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相關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再比如教學《三峽》一文,課前可以播放有關三峽的視頻,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視頻情節(jié)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獲得很多教學資源,還能夠密切文本和生活經驗的聯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深挖人文性,豐富生活化內容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初中語文教材得到了修改與完善。課文的表現形式和主體內容豐富而生動,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起來了。這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就需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容與生活內容,從而實現教材的整合。在充分運用教材的同時,注意滿足學生精神層面的需求,最終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理解課文內容。
(4)走向實踐,實現學以致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直接關聯到現實生活。所以,初中語文教學真正的走向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走出教室,融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將它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鄉(xiāng)愁》一文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課前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回到家鄉(xiāng),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體會。在課文正式學習中,引導學生將自己記錄下來的思鄉(xiāng)情緒與課文進行比對,以此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鄉(xiāng)情。這樣的學習方式,比學生死記硬背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可以實現靈活的運用。
3.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現實的生活與教材結合起來,實現彼此的融合,這樣才可以運用生活中積累出來的點滴知識化解課堂上的理論問題,以此達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從而確保語文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玉云.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8(06):31.
[2]鄧建萍.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38-39.
[3]牛寧寧.捕捉生活元素,找尋別樣趣味初中語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J].學周刊,2018(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