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釩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經(jīng)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政治觀。本文先對“一案到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簡析,然后在加強學生愛國情懷與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觀相關基礎上,詳細分析與闡述初中道德與發(fā)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課堂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一案到底;高效課堂
在課程改革之下,品德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要求提升之下,品德課堂的教學要更高效,在教學中需要使用有效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與法治觀念。一案到底,是一種有效的案例教學方式,經(jīng)過對這種方式的使用,可以構成自主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因此,本文對“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課堂的實踐措施進行分析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一、“一案到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
“一案到底”在教學中是一種案例教學方式,具體是指教師遵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講一個典型案例作為課堂教學主線,將其貫穿于教學的開始和結尾,引導學生在討論與分析案例時,自主建設知識結構體系的一種教學方式,將其使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使其產(chǎn)生以下作用:其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新編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材。在社會發(fā)展之下,教材中的內(nèi)容必定會和現(xiàn)實社會相脫離。在教學內(nèi)容上看,依舊存在了乏味的說教成分。若是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時,依舊使用單一的教化方式,學生必定會不感興趣,而且課堂效率也不高。而經(jīng)過對一些案例的使用,引進一些具有哲理的德育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同理情緒,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引導學生思考。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仍存在一些比較抽象的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時若是實施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有可能打擊學生的信心。而在教學中使用“一案到底”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抽象的內(nèi)容用案例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其中的思想與知識,從而讓學生以案例為基礎展開思考與分析,進而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課堂實踐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初中道德與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課堂實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案例加強學生愛國情懷
愛國精神的培養(yǎng)也是《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案到底”的教學方式,要依據(jù)教材中的實際內(nèi)容來做好教學工作。在教學《與世界緊相連》這一課程時,其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比如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中講到,2014年的時候,西非地區(qū)出現(xiàn)了埃博拉疫情。我國政府先后向疫區(qū)排出了上千的醫(yī)務人員,并提供援助,為疫情的控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這一案例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先分析為什么中國要堅持參加這個援助行動。中國是世界的一份子,在災難面前中國不應該推諉與逃避,這一觀念是學生必須要認知到的。在使用和分析這個例子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一下,中國在國際上作出了什么貢獻。比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比較熟悉的“一帶一路”的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這項戰(zhàn)略為沿線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以及其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除了經(jīng)濟與救助方面,還有哪些歷史文化方面在國際上有影響,讓學生講出走出國門的中國文化有哪些。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加強學生的認同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清醒,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2.使用案例加強學生職業(yè)觀
九年級的學生即將邁入高中,高中是學生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在進入大學畢業(yè)之后,怎樣選擇職業(yè)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使用案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yè)觀。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時,就需要多多接觸和了解學生的世界,讓學生可以在案例中感受到其真實性與客觀性。比如教師在教學《多彩的職業(yè)》這一門課程的時候,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就可以先從學生的立場上出發(fā),詢問學生自己未來的夢想是什么?讓學生回答自己比較熟悉的職業(yè)有哪些?對于即將邁入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有很多學生可能在剛剛進入初中時就有了關于夢想職業(yè)的想法。比如科學家、教師、醫(yī)生以及作家等,都是不同行業(yè)的不同職業(yè)。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教材上的一個案例:小王從事機器人維護和檢修工作,他對機械有很大的興趣,即便是工作辛苦,卻也能夠從中體驗到快樂。教師在將這個案例作為教學基礎,讓學生回答為什么小王工作很快樂?并且將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職業(yè)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自己思考,各個行業(yè)和職位需要有怎樣的能力,自己的特長與愛好適合做什么。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告知學生,工作除了興趣之外,還要愛崗敬業(yè)的精神,以此來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yè)觀。
3.使用案例讓學生勇于面對未來
初中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在初中畢業(yè)之后,學生會進入高中學習,會面臨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同學和新的教師,同時還會面臨新的學習問題與壓力。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使其勇敢面對未來。比如在教學《走向未來》這個課程時,就可以使用教材上李大釗在《晨鐘之使命》的文中發(fā)出的那一句感慨,將此材料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先對這句話的意思進行了解與掌握,然后讓學生說出從中獲得的啟發(fā),并分析自己應該要怎樣面對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敢于面對未來,實現(xiàn)教材教學要求。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與生理還處于成長階段,對其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案到底的教學方式,將具體的案例使用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思想教育,同時還可以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進而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程曉佩.淺談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102):87.
[2]王秋波.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山海經(jīng):故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