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摘要:在生活上,孩子經(jīng)常會有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即所謂的犯錯誤,比如灑了杯牛奶、損壞了一件玩具、作業(yè)磨蹭、撒謊、生活不獨立、洗臉刷牙百般磨蹭、吃個米飯灑的滿地都是……那么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行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糾正? 幼兒問題行為? 策略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你越打罵孩子越不管用的現(xiàn)象,家長的說教、批評效果往往并不好,孩子大一些的話,甚至會引起孩子的辯解和逆反,從而陷入親子沖突中。問題到底出在哪?罵孩子前,你問過孩子這些問題嗎?本文針對糾正幼兒問題行為做一些淺析。
1.問題行為得不到有效糾正的原因
1.1家長的說教和批評方式不恰當
很多時候,家長的說教和批評只是在表達對孩子的不滿,甚至是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這往往會使孩子感到羞愧。孩子的思想都集中在“爸爸媽媽對我很失望,我不夠好”的自我批判中。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內(nèi)在的防御機制,可能會跟成人辯解和爭論。結(jié)果就是:孩子的大部分注意力消耗在負面情緒上,思想根本沒有放在如何改正問題行為上。有的孩子干脆破罐破摔——反正我也做不好,干脆就不做了。如果孩子經(jīng)常有這種被否定的負面體驗,再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事情就會逃避,完全不想面對責備和批評。
1.2教師對幼兒的理解和幫助不到位
在幼兒園,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推搡別的小朋友,很多人都會批評指責,完全沒有理解這只是幼兒還沒學(xué)會用合適的方式社交;幼兒在游戲區(qū)一不小心黃豆撒在地上,教師沒有給學(xué)生自己總結(jié)錯誤、撿豆子的機會,這樣就失去了幼兒鍛煉三指抓握能力(即孩子開始拿筆練字的重要能力);孩子的工作操作不正確,教師可能冠以“笨”的批評,沒有認識到這是孩子可能不熟悉這份工作或者能力還沒達到的原因;
2.家長糾正幼兒問題行為的策略
2.1詢問
“發(fā)生什么事情了?”——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別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
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他真的有錯,也會因為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2.2同理感受
“你的感受如何?”——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傄鹊剿那槠届o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理解他的感受,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3、表達想法
“你想做什么?”——知道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
4、尊重與接納
“那你覺得有什么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為孩子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想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今后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想著向你求助。
5、引導(dǎo)思考并承擔責任
“你這么做,后果會如何?”——引導(dǎo)孩子思考結(jié)果
讓孩子去思考,每一個解決方法背后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后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后果?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思考明白。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訴孩子什么后果是他必須承擔的。但是父母應(yīng)該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6“你決定怎么做?”——讓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行動
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后果之后,孩子也會權(quán)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而且,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你出爾反爾,以后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xué)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xùn)。
7“你希望我做什么?”——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位置
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幫助他時,家長一定要表示支持。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堅強的后盾,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再問他最后一個問題。
8“下次我們該怎么做?”——讓孩子學(xué)會反思
等事情過去以后,給孩子審視自己的機會,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3.教師糾正幼兒問題行為的策略
3.1退后一步,給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并調(diào)整的機會
當看到孩子即將出錯或者已經(jīng)犯錯,如果我們馬上提醒,表面上看孩子很快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效率比較高。但經(jīng)常這樣,會讓孩子依賴我們,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修正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3.2觀察孩子,找出孩子出錯的原因
孩子出錯的原因是什么?是教具操作的步驟不記得了,還是能力沒有達到?這些都需要老師對孩子全面詳細的觀察,找到原因:如果是步驟不記得,老師跟孩子示范下正確的做法。如果是能力沒達到,說明基礎(chǔ)沒有打牢,老師找合適機會再一起練習。
3.使用正面、肯定的句式引導(dǎo)孩子
教師要采用正面、肯定的句式去正向引導(dǎo)孩子。即不是告訴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讓孩子知道他能做什么。因為孩子對我們的語言印象最深刻的是后面的部分,當使用“你不能……時,孩子就會重復(fù)后面的語詞和行為。不但沒有正向引導(dǎo)的作用,而且又把不恰當?shù)男袨閺娬{(diào)了一次。
4、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
孩子出現(xiàn)錯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錯誤,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用正面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改正錯誤。只有這樣的孩子,才不怕犯錯。不斷嘗試、修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畢玉靜.幼兒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J];山東教育;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