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而在現(xiàn)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的競爭也越來越嚴重,這就給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學好英語,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就特別的重要。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因為教學觀念的影響,所以教學效果往往不夠理想。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加入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就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
一、 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必修的學科,很多教師也在一直研究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在現(xiàn)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學好英語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還是特別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在以后的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它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教師們認識到除了要深入地了解相關的內容之外,還要把教育心理學應用在其中??梢哉f,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趨勢。從這個地方看來,增強教育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還是很有必要的。
二、 行為主義的學派
(一) 基本理論概述
它作為心理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們認為它是刺激和反映的集合,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的強化。在具體的學習中,教師都會太過于重視其約束性,他們希望能夠控制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上攵?,這樣太過于模式化的教學就會嚴重地阻礙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而其他的教師認為在英語學習中應該更加重視聽、說、讀、寫的練習,通過反復的強化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形成相應的學習習慣。
(二) 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行為主義心理學對英語教學會產生很久遠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型教學法的產生。這種方法最早是出現(xiàn)在20世紀的法國,它更加重視教學圖像和音頻間的聯(lián)系,然后將它應用在語言的教學活動中。既然是通過后天的刺激和反應,那么就應該更好地發(fā)揮大腦機制的作用,為學生構建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加強刺激和反應。從現(xiàn)在的改革情況來看,教師不僅僅要增強對學生聽的練習,還要更好地使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學因為改革的需要,在教材中新加入了很多的聽說內容,并且在逐漸拋棄以語法為重的教學模式,這樣就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度。
所以在英語教材的編寫方面,相關人員要增加關于口語的訓練,借助一些視聽的工具來開展教學活動,并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來有計劃地調整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一部分學生會因為成績的增長而受到激勵,如果他們出現(xiàn)了錯誤也愿意去探索原因,從而形成良性的學習過程。
聽說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于現(xiàn)階段的教學事業(yè)發(fā)展會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不過其中還是有著不足。它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沒有增強對學生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就會使課堂失去活力。為了能夠更好地改善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認知心理學就逐漸地滲透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認知主義的學派
(一) 基本的理論概述
它是指人們通過內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規(guī)律上面來,從而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人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學會靈活的使用這些知識,形成交際能力。所以英語教師需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相應的氛圍,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來,師生要經(jīng)?;?,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才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認知結構是進行再次加工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重新構建新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 理論的具體應用
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生的主人翁角色,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可以通過相關的歸納、分析,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是很有意義的,他們會整合新舊的知識,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生能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識,會受到認知結構中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的影響。這種理論以獨特的優(yōu)勢滲透在教學活動里,只有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規(guī)則,才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從現(xiàn)在看來,英語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很多的英語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養(yǎng)成相應學習習慣,從而熟練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責任,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增強學生的興趣,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也就是說,英語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環(huán)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它主張學生在情境中同時使用口語和書面語,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同時在英語教學中也要加入漢語,讓學生感受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形成相應的對比。
四、 人本主義的學派
(一) 基本理論概述
它主要就是突出人們的主體性,激發(fā)人們的內在潛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興趣,建立價值觀,從而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它是通過營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里面進行主動的學習。
(二) 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從現(xiàn)在的情況看來,社會對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本主義強調學生自我情感和價值的體現(xiàn),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等設備,并選擇學生熟悉的句型開展教學活動,如“Who is this?”等等。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去介紹自己的看法,進行分組交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學習,增進師生感情。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作為世界性的語言工具,現(xiàn)在對使用者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使用教育心理學也就成為英語教師們的最佳選擇。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涵陸.教育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國語言文學,2017(10).
[2]段紅.教育心理學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18(2).
[3]蔣柏明.淺談教育心理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國語言文學,2013(7).
[4]董芳.論教育心理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影響與應用[J].外國語言文學,2018(6).
作者簡介:劉桂琴,江蘇省淮安市,江蘇淮安市淮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