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江西省南康中學坐落在南嶺北麓、贛水之濱,南有牡丹亭,北有郁孤臺,浸染了千年文明,這里人杰地靈,弦歌不絕。學校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省重點中學。老師嚴謹踏實,進取奉獻;學生勤學博學,活學樂學,形成了“嚴教勤學、團結奮進”的校風,歷來享有“校風嚴、學風好、質量高”的美譽。
譚新陽,江西省南康中學高級教師,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省第一批骨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大量論文、散文及學生習作,創(chuàng)編大量試題,參編十幾本作文書,主持兩個省級課題。
情不知所起
□江西省南康中學? ?賴雯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輕撫書頁的肌理,細品文字的芳香,我看見,“情”在文學的血液中沸騰。情之所起,生離死別,一字一句,有愛有恨,“情”是怎樣匯聚到文學作品中的呢?
我看見,在被打罵被厭棄的生活里,氓的妻子是怎樣傷心垂淚,懊悔自責,又是怎樣地說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壯語。我看見,崔鶯鶯與張生是如何在萬般障礙下,終究得到紅娘的幫助而喜結連理。我看見,楊玉環(huán)的金釵是怎樣被無情地摔落,世人難忘這一段帝王驚世戀。中國人的情,從普通人到帝王,都免不了悲歡離合。所以才有人把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悲情的文學作品中。
他們悲傷,但卻不悲劇。
又想起《源氏物語》中平安時代眼花繚亂的愛情,同樣有著如此極端的性格與命運。或許在這個島國上的情,是正如它的文化精神一般迷離幽深。我看見,人們是怎樣厭惡唐澤雪穗的惡,看見她眼底危險的光。東野圭吾推理下的愛情,與中國人的情截然不同,它甚至有些狼狽。我想起俳句“流螢斷續(xù)光,一明一滅間,寂寞何以堪”,與我心中對此情的景語一般,極致的美,極致的情,在《白夜行》中深理心底,抬頭看卻只剩唐澤雪穗猶如白色幽靈般的背影?;蛟S,那張不曾回頭的臉,早已滿是淚痕。
他們悲傷,但卻不冰冷。
我看見,奧賽羅是怎樣用憤怒的雙手禁錮住妻子的脖頸,奧菲莉亞又是懷著絕望的心情走向死亡。若說誰最能寫出西方的情,那必然是莎翁。他用無法顛覆的悲劇去敘寫,男性形象不得善終,但都似完成了畢生使命似的,了無遺憾。可是在女性形象里,她們又是怎樣的無奈與無助!苔絲德蒙娜對愛情忠貞不渝,卻可笑地被丈夫的妒心殺死;奧菲莉亞無辜單純,但卻在父權與夫權的爭奪中掙扎至死??缮痰谋瘎〔恢故潜瘎?,我多么希望他把像這樣受苦難的女子都留進文字里,現(xiàn)世中便無人如此。即使虛妄,但若是一場指引,告訴世人女性的情與悲,也頗具柔情。
他們悲劇,但卻不殘酷。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被蛟S文字里流淌的情,即是世人的情,或是現(xiàn)實,或是寄托,或是啟示,或是感嘆。在文學作品里,他們有共同的悲歡離合,也有各異的韻味情致。
我看見,文字也在我的筆下訴說,訴說那情之所起……
天地逍遙——我看莊子和李白
□江西省南康中學? 曹迅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是一個紛亂而壯麗的時代,諸子蜂擁而起,百家爭鳴,在戰(zhàn)火與烽煙中,一只大鵬沖天而起,在遼遠的歌聲中飛往心中的“南冥”。這是莊周。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边@是一個大氣而輝煌的時代,花團錦簇,盛世長安,在歌舞與美酒中,一只鳳凰盤旋而上,在嘹亮的長鳴中飛往九皋。這是李白。
少讀李白,便被太白的放曠與豪闊所震驚。他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彼f:“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他說:“天臺四萬八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碧椎脑娎?,有歌,有酒,有劍氣,有月光,有他這天上謫仙人的衣袂一角。
后讀莊子,才恍然大悟。這種超脫的曠然與瑰麗的想象,莫不是師承一脈?他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他說:“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莊周的文章里,有浩渺的南冥,有浮于江湖的大瓠,有鯤,有鵬,有他這浮生若夢中的蝴蝶翩躚。
莊子和李白,都是天邊那一抹浮云,悠悠地逍遙于天地之間,卻不知他們在這中華文化的厚土上,留下了多么深刻的痕跡。
劉熙載在評莊子時,用了“無路可走,卒歸于有路可走”來形容這一位驚才絕艷的人物。莊子是出世的,他完美地繼承了道家的無為思想,“天下無道,圣人生焉,天下有道,圣人成焉”,他對現(xiàn)世生活的厭棄與對精神世界的追尋使他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些許厭世色彩,但他卻總能在絕境中發(fā)掘出光明,指出突圍的方向。他“尊生”“惡乎往而不可”,以辯證的哲思強調了生的意義。
而李白,更是有著這樣神奇魔力的樂觀主義者。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豪氣干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在仕途失意,賜金放還時依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莊子與李白,都是能在重重包圍中殺出的俠士,把“無路”變?yōu)椤坝新贰?,殺出重圍?/p>
縱李白本質上為儒學內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抱負從未淡忘,莊子那飄渺的風,卻依然牽住了他的衣角,道的長歌,依然在天地間長嘯。出世與入世,他們殊途,卻同歸。
李白與莊周,如同天上白玉京翩然而下的仙人,在這人世間暫住一晚,卻牽住了我們千年的目光。
(編輯:于智博)
評點
兩篇文章都散發(fā)出濃郁的文化味。氓之妻、崔鶯鶯、楊玉環(huán)、唐澤雪穗、苔絲德蒙娜、莎翁、莊子、李白,體現(xiàn)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兩篇文章寫作上都采用了比較法,但評論的視角又不同。第一篇,主要從作品的人物作為比較的入口;第二篇,則主要從作家視角來進行評價。兩文都介紹了他們的同與不同:第一篇文章,側重的是中國、日本與英國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與不同;第二篇文章,側重的是莊子與李白兩位作家的同與不同。
第一篇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分寫的內容又采用并列結構,“他們悲傷,但卻不悲劇”“他們悲傷,但卻不冰冷”“他們悲劇,但卻不殘酷”,全文結構十分清晰,文章材料非常豐富,足見作者閱讀的功力;第二篇文章,寫莊子又牽連到李白,寫李白也自然談到莊子,選取兩人文章來進行比對,“……出世與入世,他們殊途,卻同歸”,兩個人的比對宛如兩根繩子,纏繞一起,成了文章的結構特點。
兩篇文章語言各具特色。第一篇,寫得更細膩柔美,如“輕撫書頁的肌理,細品文字的芳香,我看見,‘情在文學的血液中沸騰?!钡诙@得更大氣厚重,如“太白的詩里,有歌,有酒,有劍氣,有月光,有他這天上謫仙人的衣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