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活動作為學生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fā),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因此實施探究式實驗教學就顯得極其重要。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探究活動前的教學準備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關鍵詞:探究式;實驗教學;有效準備
探究式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直接的形成科學概念,掌握科學規(guī)律,而且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而忽視探究活動前的教學準備。造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從容應對。針對以上原因,我認為應采取“軟硬兼施”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謂“硬”,就是要建立探究式實驗室這一硬件設施;所謂“軟”,就是要做好探究活動的準備工作。
一、 建立探究式實驗室
進行全新的探究式實驗教學,必須改造傳統(tǒng)的實驗室,建立新型的探究式實驗室。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實驗材料、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等內容,這些正是傳統(tǒng)實驗室所欠缺的。探究式實驗室不僅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個方面的需求。
科學課涉及的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領域,設計時應考慮到學科的廣泛性,實驗室應比傳統(tǒng)的實驗室更大一些,老師的講臺由多功能的操作臺取代,操作臺不但配備了多媒體系統(tǒng),而且配備了教師的演示平臺和師生的互動平臺;實驗室的兩邊或后面配備綜合性柜臺,用于分類存放實驗器材、各種儀器等;同時建立有科學資訊區(qū),包括資料庫和網絡信息平臺。資料庫里有與科學課程息息相關的書籍、圖冊、圖片等,按照課程標準進行分類存放,供學生查閱。網絡信息平臺不但建立了師生的局域網平臺,而且對網絡信息進行整合,讓師生可以迅速地搜索各類信息;并設立材料收集區(qū),鼓勵和要求學生平時養(yǎng)成收集積累材料的習慣,將所需的材料進行歸類整理,減輕師生課前的教學準備量。學生的活動方式采用小組合作,需每個小組配備一個綜合的操作臺,一般4~6人,便于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合作。操作臺配有工具箱,有剪刀、螺絲刀、鋼絲鉗、尺子、鐵錘等常用工具。還配有儀器箱,有燒杯、試管、酒精燈、試管夾、鐵架臺、等儀器;實驗室應建立在一層,室后要有一片空地,并配有小水池、種植園、小氣象站等綜合場所;特別要充分考慮到實驗室的安全性。防火:配有滅火器,存放細沙;防電:安裝有防漏觸電系統(tǒng),操作臺水電分離,保證師生安全;防傷:配有急救箱,發(fā)生的意外受傷事件能及時處理。
二、 重視探究活動的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睕]有預設,采取充分的準備,是無法有效地進行探究的。對于探究活動,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準備。
(一) 控制探究活動的次數
教材對于探究活動的編排,往往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安排了2~3個探究問題;二是只有一個探究問題,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探究。對于較多的探究活動,我們是全盤接受,還是有的放矢?現在教學往往存在較大的誤區(qū),認為科學課應讓學生多一些探究,卻忽略了學生思考的重要性,沒有學生的思考過程,哪談得上有效的探究活動呢?探究活動過多,學生就會只顧著操作,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地思考:這個探究活動是研究什么?有什么目的?我為什么要這樣探究?如《測量擺的快慢》一課,在探究擺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時,學生通過猜想,認為擺擺動的快慢可能與擺的重量、長度和幅度有關。如果讓學生從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探究,顯然探究時間不夠,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如果讓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因素進行探究的話,探究活動雖然少了,但學生對擺的認識會更深刻,探究更有效。對于其他沒有研究到的因素,可以通過其他小組的實驗數據加以綜合分析認識,也未嘗不可。
(二) 控制探究內容的難度
對于探究內容的難易,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設定。如果過于淺顯,學生一看就會,根本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果過難,學生可能無從下手,也就無法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一課,在探究“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嗎”這一問題時,由于無法對五年級的學生講述密度的概念,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太難。只能是通過探究,讓學生明白:相同體積的物體重的比較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體體積小的容易沉。這樣就可以不必涉及密度的概念,不必和水進行比較,學情告訴我們,學生還無法理解這一內容。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點到即可,在以后的學習中才慢慢深入探究。
(三) 選擇合理的探究材料
合理選擇探究材料,直接關系到探究活動能否有效的實行,是探究活動的基礎。如果選擇的材料不恰當、不合適,將直接影響到探究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它是教師進行教學準備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如《我來造一張紙》一課,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造一張紙的探究活動中,經歷了“制漿——灌漿——濾水——壓干成紙”的簡單手工造紙過程。其中材料準備最重要的是紙巾,如果紙巾選擇的韌性較強,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也很難將其制成紙漿,將直接影響的制作的成功與否。這時教師應自己提前進行實驗研究,找出適合的紙巾材料,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特別是進行探究式實驗教學時,每一位科學教師都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才能從容不迫地勝任每一節(jié)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
[2]姚曉春.小學科學科學課的構建: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9).
作者簡介:
歐陽贄,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晉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