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渠娟 張弛 楊寒
【摘 要】 在中國的厲史文化中,鬼文化自始至終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科學發(fā)達的今天,在一些偏遠之地、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地方,受認知所限,人們對于鬼仍懷著敬畏之心。本文將從《說文解字》中的鬼部字著手,以探求遠古先民對于鬼的認識,以及鬼文化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關鍵詞】 鬼 鬼部字 鬼文化 文化意義
在中國古代的社會中,鬼文化深入到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于中國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賴亞生在他的《神秘的鬼魂世界》中,對于鬼文化的意義作了界定,“鬼文化是古代的人們對于人類死亡現(xiàn)象及相關問題的思考所帶來的觀念和行為?!雹僭谖疑畹牡胤剑藗兿嘈湃耸怯徐`魂,人死后進入地府輪回轉世,重新投胎,而且在生活中,由于對鬼的敬畏,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禁忌,如碗中的筷子不能豎著插在里邊;在鬼節(jié)燒紙錢的火盆不能用水撲滅等等。
一、對于鬼神的認識
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而言,鬼神之說對我們來說是十分熟悉的,縱然不相信鬼神存在于世間,但對于他們是什么,也是有一定的認知的。而且在現(xiàn)代人看來,鬼、神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如果要用語言來描述的話,鬼屬陰,象征黑暗、恐怖之物,而神則屬陽,象征光明、美好之物。那么在古人看來鬼、神是什么?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將通過對其中鬼部字的研究,對鬼部字的內涵的闡釋中,了解古代先民對于鬼神的認識,古人心目中的鬼神形象。
古時候,由于所處時代的局限性,及人們的認知水平所限,致使人們面對不理解的事物、現(xiàn)象時,對于這種事物或現(xiàn)象的闡發(fā),在用他們本身的認知能力去解釋時,難免會由于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的影響,使得他們對于事物或現(xiàn)象的理解存在曲解或者誤解,鬼神之說的來源即始于此。
關于“鬼”的解釋,在古代漢語字典中解釋為,“迷信的人認為人死后有‘靈魂,稱之為鬼魂或鬼?!倍c鬼之來源相關的字,主要包括鬼、魂、魄,這三個字直接對于鬼都有相關的解釋。
1.鬼。“鬼”是鬼部的部首字,在《說文》中對于鬼的闡釋,點名了鬼的來源?!墩f文》:“人所歸為鬼也”?!稜栄拧め層枴罚骸肮碇疄檠詺w也”?!读凶印ぬ烊鹌罚骸熬耠x形,各歸其道,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豆艥h語字典》中的解釋,“迷信的人認為人死后有‘靈魂,稱之為鬼魂或鬼?!?/p>
2.“魂”與“魄”?;辏骸墩f文》“陽氣也?!薄豆艥h語字典》中把“魂”解釋為靈魂、魂魄,指“古人想象中的能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
魄:《說文》“陰神也。”《古漢語字典》把“魄”解釋為“依附于人體的精神?!倍巫⒅袑⑵墙忉尀殛幧?,《祭義》曰:“死必歸土,此之謂鬼……按魂魄皆生而有之而字皆從鬼者,魂魄不離形質而非形質也,形質亡而魂魄存,是人所歸也?!毖匀酥`魂不能離開肉體,身亡則魂魄化為鬼魂。
“魂”與“魄”皆屬于靈魂即精神,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魂”為“陽氣”,人死后歸于天,如《古詩為焦仲妻作》:“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薄捌恰睘椤瓣幧瘛保怂篮髿w于地,如《后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虎魄。”
劉亞湖認為:“在遠古時代,人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構造,并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就產(chǎn)生一種觀念,自己的思維和感覺是一種獨特的,寓于這個身體之中的靈魂活動,而且靈魂在人死是離開肉體而繼續(xù)活著,從而形成靈魂觀念。”②通過對“鬼”、“魂”和“魄”的分析,再結合劉亞湖的觀點,不難得出鬼是來源于先民由于認知水平受限,對死亡的一種解釋,認為人死后靈魂與肉體分離,人死后的靈魂即為鬼。
二、敬畏鬼神的態(tài)度
在古代,受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所限,人們對于人力所不能及或無法解釋、無法對抗的事物,以鬼神之說來說明,用以表示給人們帶來危害的兇神、惡鬼,如?、魖、魃、鬽,以此來表現(xiàn)古時人們對于鬼怪厭惡、恐懼的態(tài)度。
(一)具體鬼怪形象
1.??!墩f文》:“厲鬼也?!倍巫⒔忉?,“厲之言烈也,厲鬼謂虐厲之鬼。”《左傳》曰:“其何厲鬼也?!痹铝钭⒃唬骸鞍河写罅攴e尸之氣,氣佚則厲鬼隨而出行,虛危有墳墓四司之氣,為厲鬼、將隨強陰出害人。”由此可以看出,?是一種厲鬼,一種害人之鬼,因為怨氣太重無法重新投胎轉世的惡靈。
2.魖?!墩f文》:“耗神也。”段對于秏鬼的解釋是:“秏舊作耗。今者,乏無之言。”耗,有消耗、損耗的意思,耗神就是給人們的財產(chǎn)帶來損耗的惡鬼。
3.魃。《說文》:“旱鬼也。”段注中,大雅云漢曰:“旱魃為虐?!眰髟唬骸镑?,旱神也”山海經(jīng)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有黃帝女妭,本天女也,黃帝下之殺蚩尤,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妭即魃也。”“魃”或稱“女妭”,其“所居不雨”,給人們帶來旱災,人們稱其為旱神,因古人神鬼不分,也稱旱鬼,是給人們帶來旱災的鬼神。
4.鬽(魅)。《說文》:“老精物也?!闭撜Z曰:“鬼者,老物之精也?!狈⒃疲骸镑?,怪物,或云魅人面獸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睋?jù)此可知,“老精物”就是物老而變成的精怪,具有迷惑人的特點。
(二)具體態(tài)度
1.畏懼憎惡。
(1) (nuò):《說文》見鬼驚詞”,段注:“見鬼而驚駭?!薄墩f文·通訓定聲》釋為:“見鬼驚貌?!北憩F(xiàn)了古人對鬼怪的恐懼,若是見到鬼,他們因鬼怪的面貌,而內心生出驚慌而恐懼之情,對鬼怪生出畏憎的態(tài)度。
(2)醜:《說文》可惡也。段注:“非真鬼也,以可惡故從鬼?!薄豆艥h語字典》中對醜的釋義有丑惡、不好之意,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丑正,實蕃有徒?!薄对娊?jīng)·鄘風·墻有茨》:“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贬h雖非鬼怪,但其以鬼做丑字旁,以反襯鬼怪的特性,以人的丑惡突出鬼怪的恐怖,使人在面對鬼怪之時常驚恐不安,常伴驚懼之感。
(3)魘:《古漢語字典》中,“魘”本義指做噩夢活在夢中覺得有東西壓住不能動。它作動詞指噩夢中驚喊,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啟秘?!罚骸盎蚪刑柖?,或哭泣而魘?!倍纬墒健队详栯s俎》:“江淮有士人莊居,其子年二十余,常病魘?!弊髅~時意為噩夢、妖魔,如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司獨宿有題》:“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p>
2.崇敬鬼神。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之《神話與傳說》一文中曾說:“天神地祗人鬼,古者雖有辯,而人鬼亦為神祗,則原始信仰存則類于傳說之言日出而不已?!雹墼谶h古時期,鬼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后來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人們賦予了鬼神不同的含義,“鬼”為丑與惡的化身,“神”則象征著善與美。
(1)?(shén):《說文》:“神也”。對于神的含義,在《說文》釋中有相關解釋,“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而申,《說文》解釋為“申,神也。吏臣哺時聽事,申旦政也”,說明了神的地位,他開創(chuàng)天地萬物,地位尊崇,人們感其恩德,對神多崇敬贊美。另外,鬼神同源,段注中,?“當作鬼神也,神鬼者、鬼之神者也?!崩献釉唬骸捌涔聿簧??!惫疲骸?即神字,許意非一字也?!庇终f明了古代時神源于鬼,錢鐘書先生也曾說過,“蓋謂‘神出身于‘鬼,‘鬼發(fā)跡為‘神事。”可見,是神之起源。
(2)魋:《說文》:“神獸也”?!稜栄拧め尗F》中闡釋 魋“如小熊,竊毛而黃?!惫弊ⅲ敖窠ㄆ缴街杏写双F,狀如熊而小,毛粗赤淺黃色,俗呼為赤熊?!庇纱丝梢?,所謂魋就是一種獸。又有人說,魋這種“神獸”,應該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開明獸,開明獸之開明意為通達、開通、明白事理,其職責為守衛(wèi),其雖為獸,卻有人身,又冠之以神,謂之神獸。
(三)原因分析?;谝陨?,對于“鬼”人們是持以恐懼的態(tài)度的,若探究其深層原因,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源于人們對于死亡的畏懼,生命僅有一次,且如此短暫,對于生的渴望使得人們面對死亡時,內心充滿恐懼之感,并且在人們看來,死亡是十分痛苦的,不論是古是今,人們對于死亡,總有一種無能為力之感,在做其他事的時候,人們相信人定勝天,對于不期望出現(xiàn)的結果,能做出一定的改變,但在死亡面前,不論是誰,總有面對的一天,且無力改變死亡的結局,由此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鬼”這一概念,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死后的世界,如孟婆、閻王、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
二是對于未知的恐懼,人們抗拒、恐懼死亡的心理,是源于人們對與死后世界的恐懼,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死后的世界是黑暗的,至于黑暗的世界中有什么,人們完全不了解,基于對黑暗的恐懼、對未知的畏懼,使得人們對于他們想象中的存在于死后的黑暗世界中的“鬼”充滿了畏懼之情。
三、文化意義
在中國的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鬼神文化滲透在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其中不僅表現(xiàn)著人的情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滲透著古代社會的人文歷史風貌 ,此外鬼神文化還與宗教結合在一起,其內涵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意蘊更加豐富,更有諸多文人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神鬼志怪小說,如干寶的《搜神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淮南子》、《西游記》等都是其中的佳作,不論是深入研究古人的生活習俗,還是文化風貌,都亟需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發(fā)掘鬼神文化。
注:本文對鬼部字的解釋參考《說文》《古漢語字典》《康熙字典》等。
【參考文獻】
[1] 賴亞生.神秘的鬼魂世界[M].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2] 王景琳,徐匋.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詞典[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7.
[3] 魯迅.插圖本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