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玲
(安徽省太湖縣新城二小幼兒園,安徽太湖 246400)
幼兒尚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有趣的、活潑的事物對他們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在幼兒教育階段,玩教具是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也是教學內容中應該廣泛涉及的一個教學內容[1]。玩教具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應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應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合理搭建教學機制。
在幼兒眼中,玩教具更像是一種有趣的游戲方式,幼兒喜歡玩教具并不是因為它能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是因為它的趣味性。所以,幼兒教師可以把握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這一心理特性,通過開發(fā)玩教具內容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更好地學習。
玩教具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所以,在選擇玩教具時,首先要考慮這個因素,可以通過一些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玩教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玩教具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將玩教具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幼兒簡單的加法運算時,可通過玩教具來設計題目,以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知識。
孩子在幼兒階段,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比較簡單、低級,理解能力也處于初級階段。而直觀、簡單的玩教具會給幼兒更好的學習體驗,有利于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玩教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每個幼兒手中都有幾個玩教具,當學習一位數加減法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玩教具進行直觀的計算。對于幼兒來說,這是一種最簡單、最快捷的理解方式,也有利于幼兒集中注意力。
其次,玩教具有利于幼兒感性方面的發(fā)展。言語表達能力是幼兒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方面,通過設計玩教具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感性情境[2]。例如,將玩教具的幾個人物設置為朋友或家人,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情境讓幼兒展開對話。這種方式直接、簡便,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感性情感。
玩教具既可以是既定的、完成的,又可以是自制的,玩教具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探索空間,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以提高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引導幼兒自制玩教具,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是幼兒教學階段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制作玩教具是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讓幼兒從家中帶來一些廢棄物,教師可在手工課上帶領幼兒一起制作玩教具。例如,利用廢棄紙板制作鐘表,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制作的“鐘表”進行“認識鐘表”這一內容的學習。這一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提高動手能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一個講求高效、成果的時代,同時也是重視合作、協作的時代。團隊協作能力需要從小培養(yǎng),因此,社會對幼兒教育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完成都需要團隊的配合,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3]。玩教具作為一種有效的幼兒教育手段,它的開發(f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在自制玩教具階段,教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方式對玩教具進行實用性開發(fā)探究。此外,組與組之間也可以進行競爭,在教師的指導下哪個組最先完成玩教具的制作,哪個組即為勝出組。這種合作競爭的方式是對玩教具的一種有效的實用性研究,也是對幼兒合作能力、協作水平的鍛煉和提升。通過這種玩教具的開發(fā)性活動,不僅有效提高了玩教具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玩教具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不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所以,在幼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玩教具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合理、有效地利用玩教具來提高教學效率,不能將玩教具當成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課堂知識的傳授是重要內容,教師如果過分重視玩教具的作用就會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講授的內容適度進行玩教具教學,找到玩教具和課堂內容的契合點。玩教具固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并不能為了使用玩教具而使用玩教具,這樣就失去了玩教具本身的意義。玩教具的使用必定是因為教學的需要,教師要找到玩教具和課堂內容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玩教具。
幼兒自身安全意識薄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幼兒的安全問題始終都是最重要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玩教具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把幼兒的安全問題放在首位。
選用材質安全、沒有棱角的安全玩教具。幼兒自身免疫力不高,玩教具是幼兒直接接觸的東西,所以玩教具的材質是否安全,對幼兒的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幼兒園在購買玩教具時,要選健康、環(huán)保、無毒的材質,不能選有怪味、有害材質的玩教具,要從根源處保證幼兒的健康。
自制玩教具是對幼兒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行提升的過程,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自制教具這一活動也不例外。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格外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在活動過程中,盡量避免幼兒和刀、圖釘等危險工具的直接接觸,或是換用安全系數較高的兒童專用剪刀等。此外,玩教具制作所需的材料也應該保證其干凈、安全。
玩教具是一個制作、開發(f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交流、不斷改進的過程[4]。玩教具活動的開展,是多個主體之間實現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作為幼兒教師,首先要重視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其次要重視和同事之間的溝通,最后要引導幼兒之間應不斷進行溝通和交流,明確重視分享是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首先是幼兒之間的交流問題,在制作或使用玩教具時,教師應該引導幼兒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理解;其次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教師和幼兒之間也應該進行有效的交流,幫助幼兒更好地使用玩教具;最后是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問題,教師之間也要針對不同的玩教具的開展情況進行交流,通過經驗的分享和總結來探究最適宜幼兒使用的玩教具。此外,勤加分享,也有利于提升教師組織安排玩教具的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開展相關教學工作。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將會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明日的棟梁,關心和教育好每一個孩子,更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玩教具作為有效的幼兒教育手段,要想更好地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就要重視玩教具的開發(fā)和利用,最終實現幼兒教育過程中玩教具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