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以更加準確的方向開展自主學習。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核心思想進行準確掌握。教師要以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好問題設計優(yōu)化工作,給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高質(zhì)量問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出并優(yōu)化問題,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優(yōu)化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師用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閱讀學習當中的重要手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在思考當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夠形成師生間的一條紐帶,拉近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對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問題設計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設計目的不明確
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對教材把握不準確的問題,因此很難準確地把握住問題的本質(zhì)。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后,教師設計的教學問題必然會缺少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時也會缺乏足夠的深度。也沒有將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探究,無法達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diào)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對于文本意義的構建毫無價值。
(二)問題的設計太過零散
問題是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探究的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核心的特點。有些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過于零散,同時并沒有在問題的設計上賦予足夠的思考價值,無法與教學目標緊密貼合。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個性體驗以及對問題的感知有著非常強的負面影響。不僅問題本身無效,而且還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惰性更強,出現(xiàn)不好的閱讀習慣。
(三)問題的設計過于粗淺
很多教師對于教材的整體把握做得不到位,自身便沒有將文本吃透,沒有做到深入理解,這時其所設計的問題便非常淺顯、直白,沒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往往都是支離破碎的,都是蜻蜓點水式的對話。對話的內(nèi)容非常簡單,并且毫無深度。這樣的問題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也不會主動參與,不會積極地思考。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優(yōu)化策略研究
(一)抓住要害,簡化問題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開設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需要盡量簡化問題,盡量將提問的時間縮短。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就要鉆研教材,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能在精選問題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文字的思想內(nèi)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qū)W生的語言因素,強化學生的語言感,調(diào)動學生的語言學習積極性。
1.關鍵點把握
課文當中的重點既是教師教學中的核心內(nèi)容,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重點內(nèi)容。在這樣的重點位置設計教學問題,對于教師來說不僅能夠有效、準確地對文章進行理解。同時還要將問題與教學目標向重合。以《濫竽充數(shù)》為例設計三種提問方式:第一種,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shù)后最終敗露自己,這樣的故事說明了什么?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能夠受到怎樣的教訓。第二種,南郭先生為什么能夠成功地做到濫竽充數(shù)?南郭先生是如何離開齊國的?對南郭先生的內(nèi)心進行深入分析,談一談你對這一事件想法。第三種:南郭先生最終暴露自己濫竽充數(shù)的問題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同樣的一個人,為什么在齊宣王時期,南郭先生能夠在齊國獲得較高的待遇,而到了下一任君主的時候,卻只能選擇偷偷地溜走。
《濫竽充數(shù)》的核心思想應當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上:一個是南郭先生在主觀上便是不學無術,為了面子而裝腔作勢,選擇濫竽充數(shù)的行為,并不足取;第二,南郭先生能夠成功地濫竽充數(shù),有很大的原因來自于外界提供的客觀原因。以上所提的第一組問題并沒有準確且全面地掌握教材內(nèi)容,僅僅對南郭先生進行了譴責和主觀追究責任。第二組問題則過于強調(diào)客觀因素,想要為南郭先生的行為進行解釋。這樣的問題也沒有能夠按照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妥善處理。這樣的兩組問題都存在著一定的偏頗性。相比于前兩組問題,第三組問題能夠更好地將文章重點體現(xiàn)出來,能夠與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教學目標相貼合。同時還能夠?qū)W生的思維進行拓展,要優(yōu)于第一組和第二組問題。
2.結構的紐結點
所謂的結構紐結點主要是指承前啟后的過渡段落,在這些地方進行問題的設問,能在全文重點內(nèi)容導向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穩(wěn)步提升。且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能將各類問題串聯(lián)在一起,使提問設計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這樣會讓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較好的連接性,也能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較好的感知。譬如,在開展《盲人摸象》這課內(nèi)容的時候,其中的核心要點是每個盲人只摸到了大象一部分,而且從他們的角度觀察他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但最后大家合起來才是一頭大象。教師鼓勵學生思考,這個寓言故事表面上看很有意思,是否其中蘊含深層含義呢?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不斷地思考,并開始思考大象的每個部分與大象的整體之間有何聯(lián)系。其實這篇文章最終的引申含義是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當學生找到這個紐結點后,才能做到牽一段而動全局,全篇文章的細節(jié)目錄都會被“拎”起來了,學生也能清晰整篇文章的脈絡。很多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沒有找到紐結點,給學生各種提示、暗示和引導,學生不但一頭霧水,更會有學習無從下手之感。
(二)適時介入,追求問題的實效性
課堂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先要拋出問題打開交互的局面,否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適當?shù)貟伋鰡栴},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一旦過去,互動局面將很難打開,甚至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任何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情景設置、學生初讀文章、教師的解析引導等都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教學活動中問題介入的機會與深度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問題設置的實效性也要把握好,這樣能在體現(xiàn)分層教學意識的過程中,為學生群體帶來思維啟迪的契機。譬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引入四大名著的閱讀,其中《西游記》中的一個章節(jié)《三打白骨精》閱讀的時候,學生有著極高的興趣,教師組織學生在小范圍內(nèi)用自己的話進行故事內(nèi)容的概述。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每個閱讀小組都要在問題有序回答的過程中,不斷地拋出新問題,但在初期學生思維連貫性不佳,所以有些問題在回答的時候思路中斷。教師此刻需要變化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選擇場景設置問題。教師讓學生思考,孫悟空的本領究竟如何?白骨精的特點是什么?唐僧心理如何想的?教師讓學生結合這些場景提出問題,并自己回答問題,在問題回答的時候要論據(jù)清晰,論點得當,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通過問題打開自己的閱讀思路,進而能順利地進入到角色閱讀中來,這樣能更好地強化課堂閱讀的完整性。
(三)主旨提問,深化閱讀主體
每篇文章的中心都是教與學的一個主題,這個主題便是教學工作中的核心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提煉主旨時,最為重要的便是就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做出有效回答,對于這樣的提問方式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學生往往來自于積累。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和語文學習,學生才能夠做到有效地延伸和遷移知識點內(nèi)容。在研究文章主旨時,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提問:什么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同時還要將所有與主題相關的問題都重視起來,這些問題都與主題有相關或者直接關聯(lián),對于學生理解文章主題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風箏》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向?qū)W生提問:“同學們對于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注意到了嗎?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那個時候的中國社會是什么樣子?”“大家能夠理清這篇文章在記敘上所使用的順序嗎?對于記敘的順序都有哪些,你是否有足夠的了解呢?”“大家嘗試一下用一句話對《風箏》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概括?!?/p>
這些問題看起來都非常簡單,但卻是與學生思考問題的步驟以及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必須要讓學生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準確地對文章主旨進行提煉,才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作者創(chuàng)作文章時的目的進行了解,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記敘的順序是記敘文最為重要的問題知識,對這一知識點的準確掌握將會幫助學生準確掌握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具體思路,從而幫助學生對文本的主題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針對這篇文本進行更高質(zhì)量的講解。
教師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必須要做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設定問題,要從理論知識講起,向著指導與實踐應用發(fā)展。在這一時間內(nèi)會展現(xiàn)出很多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子,但其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根本性區(qū)別便是必須要明確,并將提問的作用充分貫徹下去,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疑問當中進行思考,在疑問當中進行探究,在疑問當中進行主動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的思考,能夠提出更多的建設性問題。
(四)興趣導向,優(yōu)化問題設計
興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在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的閱讀理念和閱讀積極性有所提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能更好地誘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能在思維擴寬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依據(jù),不斷地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方式,并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使得學生能在熱切期待中進入文本閱讀。
譬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雨后春筍》后,為能更好地擴寬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選擇了與其類似的一篇課外閱讀《雨后》帶領學生閱讀,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很有趣,小哥哥自己使勁地踩著水,卻告訴小妹,小心滑!然后摔了一跤后說糟糕,糟糕!臉上卻能散發(fā)出去興奮的尖叫聲,小妹妹小心地跑,但是心里卻希望能痛快地摔一跤。這種看似很矛盾的心理能真實地再現(xiàn)天真可愛的童心,這種蘊含輕靈的童趣以及濃濃的人文情懷讓人看了更顯靈動。教師待學生閱讀完這段話以后,從“矛盾”點出發(fā)開展設計,讓學生思考為何小哥哥摔了一跤還會如此高興呢?教師的提問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部分學生開始深入文本的世界內(nèi)進行內(nèi)容探索,并體驗小哥哥踩水后的歡樂之情,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感受到兄妹之間的濃濃情意,雖然沒有用語言進行概述,但是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表露無遺。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設之際,從選擇優(yōu)化閱讀問題的角度出發(fā),能在精心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將原本閱讀教學提問的“浮光掠影”的閱讀習慣解決掉,在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在巧妙問題的引領下,更好地進入文本閱讀中來,這樣能在積極的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地感悟閱讀內(nèi)容,理解和把握閱讀中的內(nèi)在情感意蘊,在自主生成或者構建的過程中對文本產(chǎn)生更多的理解,也能借助文字更好地體悟閱讀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沈茜.淺談“支架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探索:提問支架的設計策略淺談[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5(3):34-35.
[2]唐雪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譚靜.分層分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10):3-6.
[4]吳嬌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6(9):61-62.
[5]徐梓武.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6):81-82.
[6]張揚.探討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及相關策略[J].快樂閱讀,2012(1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