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濤 戴彥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在中小學已經得到廣泛推進,在深層次進一步推進的過程中,更需要在班級德育管理方面抓好落實。班級作為學校德育管理的基本單位,班主任采用知情意行四線并行,將核心價值觀關鍵詞通過具體德育活動為載體,賦予豐富的活動德育內涵,從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抓好管理,使之內化于心,外顯于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知;情;意;行;班級德育管理;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97-01
立德樹人就是樹立德業(yè),給后代做榜樣,培養(yǎng)人才。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正確認識和理解“立德樹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更為關鍵。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以24個字概括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要求,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并以此作為立德樹人的高標準。[1]作為班級管理者,首先要有大的德育觀,明確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意識形態(tài)、道德規(guī)范對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地施加積極影響,使之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因此,作為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持用德育規(guī)律來進行班級管理,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發(fā)展,讓“立德樹人”的中華傳統(tǒng)觀念在人一生的發(fā)展中起主要作用。
一、知是班級德育管理的基礎
“知”是指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觀念。知識是思想品德認知的重要因素,思想品德的形成發(fā)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認識的提高,所以德育發(fā)展過程與智育發(fā)展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就這一點來說,智育是德育的基礎。根據(jù)德育的這一特點,作為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中學生社會閱歷淺,知識面窄,幼稚天真,在平日班級工作的管理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知識要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形象有趣,就事論理,以理曉事。
在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認識是情感和行動的基礎,只有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有正確的情感和行為。這也要求班主任要有德育課程一體化的思想,協(xié)調協(xié)同學科老師進行各學科的德育滲透,德融智育,通過老師的勤教育、多提醒,盡快提高學生分辨是非能力,提升個人的道德判斷能力。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解讀建立和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通過經常組織學生看愛國主義的教育影片、電視、文學作品,經常舉行詩歌朗誦、班級合唱及相關專題報告會、辯論會,在這些活動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借鑒學習和質疑辯論中培養(yǎng)他們分真假、明是非、辨善惡、識美丑的道德判斷能力。
二、情是班級德育管理的途徑
“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們以一定的思想品德表現(xiàn)形式為標準在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思想行為時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的一種情緒體驗,情感是伴隨著思想行為而產生、發(fā)展的,又是形成發(fā)展思想品德的動力。作為班主任應該十分重視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yǎng),要在具體工作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這種在德育中重視情感因素的做法,能有效引起學生思想認識的轉化和提高,以情感人的具體方法有:
1.感化學生心靈。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關愛學生,耐心地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如思想、生活、學習等諸多方面。特別是當學生在精神苦悶、猶豫、彷徨或遭到困難時,除了給予同情、理解外,還要給予必要的物質支援和精神支持。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人格受到尊重,就可以樹立自信心、煥發(fā)自豪感,就會產生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鼓舞著學生的進取心。再次,要對學生信任,特別班主任的信任可以激起學生表現(xiàn)自己才智的熱情,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感化是一種推動力,更是一種內驅力,但是感化絕不是感情用事,無原則的遷就,而是要與嚴格要求、公正平等、堅持真理標準相一致的。適當開展班級集體的“心靈”生日會是一項不錯的活動。
2.陶冶學生情操。
陶冶學生的情操,就是要利用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組織和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控制和改造不良的周邊環(huán)境,通過設計小組文化,完善班級文化,建設班級共同體等舉措來引領學生集體的審美情趣。例如:學生自主制定班規(guī),自主研究班級、小組管理細則,共同進行班訓、班徽、班歌等創(chuàng)作活動,在班級中經常開展讀書和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組織文體比賽活動等,既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精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設計規(guī)劃人生發(fā)展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利用班會開展“我的理想信念”演講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意義,樹立正確的遠大理想,認真規(guī)劃設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制定近期、中期和長期的發(fā)展目標,作為指引自己前行的燈塔目標。如開展“與人相處”故事會,“我的人生我規(guī)劃”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借鑒交流和相互學習機會。開展“杰出少年”、“道德模范”、“感動人物”等學習和評選活動,用英雄人物、先進集體、模范事跡教育學生,再通過樹立身邊榜樣去影響學生,引領學生,形成正能量的“場”效應,使情感轉化為信念,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意是班級德育管理的關鍵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人們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為克服一切困難時所做出的頑強努力。我們平常所說的勤奮、吃苦、自制、毅力、奮斗都是意志的具體體現(xiàn),它是克服困難、調節(jié)行為的精神力量。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在德育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非常重要。在班主任工作中通常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意志和道德習慣。
一個人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要真正按目標去行動,還需要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習慣。有一些學生往往抵不住外界的誘惑而心存僥幸或明知故犯,做出違反道德標準的事,我們要向他們提供道德意志鍛煉的榜樣,獎勵道德意志強、道德習慣好的行為表現(xiàn),幫助他們將目標分解、細化、具體,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完成,增強他們的道德意志,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習慣。如讓學生進行“每日反思”活動,進行道德的自我糾正是一項有效的舉措。
2.引導學生進行活動體驗。
堅強的意志是在實踐中與困難作斗爭時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人不經過艱苦的磨煉,就像溫室的花朵一樣,沒有強大的生命力?!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離開了實踐,就談不上意志的培養(yǎng)。因此班主任平日必須組織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的能力,還要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條件,組織他們進行諸如野外拓展訓練等實踐活動,通過活動的體驗,在“屢敗屢戰(zhàn)”中進行學生意志的鍛煉和習慣的訓練。
四、行是班級德育管理的目的
“行”是指行為,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對他人對社會做出的行為習慣反應。它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高低的主要標志?!奥犉溲裕^其行”,判斷一個人思想認識的高低和品德的優(yōu)劣,不在于其言論,而在于其行動,美德行為是心靈美的外在表現(xiàn)或標志,所以在德育過程中要重視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言行一致的誠信作風,讓內化的“美”綻放出來。
在班主任的實際工作中,主要是讓學生“導之以行”,即通過讓學生參加德育活動的鍛煉,提供學生展現(xiàn)美德行為的機會。為了充分發(fā)揮德育活動鍛煉的教育作用,就要有明確的目的,嚴密的組織,科學的評價,要反復進行,持之以恒,特別是最基本的常規(guī)訓練,更要建章立制,經常督導檢查,促使良好的行為固化為習慣。在實際行動中要組織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去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積極的正向活動上面。如舉行“入團儀式”、“升旗活動”、“開學典禮”、“美德銀行”班級評價積分等活動,寓思想教育于有意義的德育活動中,通過道德行為的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矯正,促使學生主動汲取營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反思調節(jié)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斷得到提高 。班主任為了多組織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訓練,還需要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增加不同層面反饋的行為信息,使德育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先賢王陽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2]咱們一時也難以悟懂悟透,他認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后期認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都把“知行合一”作為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最高境界。[3]現(xiàn)在“立德樹人”已經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什么人”以及“怎樣培養(yǎng)人”始終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國家也正在通過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在班主任的具體工作中,不能只是孤立地單獨地運用某種德育方法,而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綜合運用?!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只有通過各種方法的巧妙變換和靈活組合,“四線”并行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才能完成“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2]秦泉.王陽明大全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108.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7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