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蜘蛛開店》是統(tǒng)編版小語教材二下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這個單元共四個童話故事,編者把《蜘蛛開店》這一篇放在這一單元,顯然是有用意的??v觀整個單元的練習安排,有安排借助提示講故事的,也有要求落實分角色表演故事,續(xù)編故事,講給大家聽。這一課則是要求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這一要求與這一單元的其他課文既各有側重,又互為關聯(lián)、融為一體。綜上考慮,我以“講述”故事為這課主要教學任務,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方法、策略,讓故事一點一點在學生的心里長出來。
故事當然從主人公“蜘蛛”開始,順勢由“蜘蛛”聊起,引出蜘蛛是個編織能手,結合圖片理解“編織”一詞。“蜘蛛在網(wǎng)上干什么?”用猜讀法引出課文第1自然段,指導讀好長句中的停頓。接著,切入角色,讓學生體會每天蹲在網(wǎng)上等小飛蟲的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蹲一蹲,體會每天“蹲”著的無聊、單調(diào)。然后,抓住情感關鍵詞“寂寞”,引導學生契合語境感悟,并交流自己生活中寂寞的體驗,獲得深層次的體味,從而感同身受地體會到蜘蛛開店背后的真實原因,為進入課文學習鋪設情感基調(diào)。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這個故事結構反復,脈絡清晰,易于掌握?;诖耍易兘虨閷W,嘗試讓學生自己來梳理課文內(nèi)容,讓初讀感知和學習概括相融相生。
學生在讀讀畫畫圈圈貼貼中,由關鍵詞編織而成的示意圖勾畫出來,涇渭分明,一目了然,概括復述也就水到渠成。接著,以示意圖為抓手,用“蜘蛛想賣( ),( )來了,它的( ),蜘蛛( )”的句式,從單條故事線入手,直至整篇的復述,層層遞進,由扶到放,始終讓學生親歷從學到用的言語實踐過程,學習提取關鍵信息,學會概括性復述的方法。
但教學并不止于此。比對三條故事線,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三個小故事的相同之處,不僅破解了童話故事結構反復的秘密,讓童話的樣子長在了學生們心里,同時也讓學生有“整篇”的意識:蜘蛛三次開店,就像串在同一根糖葫蘆上的三個糖球一樣。
從概括性復述故事,到生動地講述一個故事,還有一段路要走。在低年級的故事復述中,常常有混同于背誦的情況,照著課文的字面干巴巴地背一遍。本課蜘蛛的心情變化一波三折,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此,在講述時要引導學生抓住蜘蛛的心情變化,展開想象,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語言感染力,更可以作為指導復述故事的有力抓手。
“招牌掛好了,哪位蜘蛛老板來叫賣叫賣?”這一問,成功地幫助學生轉換角色,潛入課文。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扮演蜘蛛老板,小蜘蛛一下子“活”了。順學而導,體會蜘蛛的心情變化貫穿始終:看到“顧客來了”,小蜘蛛是什么心情?表情符 ?的適時插入,助推情感體驗,再指導朗讀,聲音往上揚。仔細一看,“是一只河馬”,心情又是怎樣的?表情符 又及時登場引導朗讀,學生的驚訝活靈活現(xiàn)。接著,關注“一整天的工夫、終于”等詞,體會蜘蛛的辛苦、勞累和痛苦, 的出現(xiàn)再次恰到好處地加深體悟。
就這樣,引導學生變成故事中的角色展開想象,融入理解,以體會蜘蛛的心情變化為抓手講述故事,具有表演的意味,學生興致盎然。在這樣的故事講述中,復述不再是課文語言簡單的再現(xiàn),而是讓故事從學生的心里一點一點長了出來,學生的復述能力也得以呈現(xiàn)新的樣貌。
課文最后留白式的結尾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蜘蛛被四十二只腳的蜈蚣嚇得匆忙跑回網(wǎng)上,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小蜘蛛是否還會繼續(xù)開店?如果是,它會做出什么改變?先讓學生分組交流續(xù)編思路,有的說蜘蛛意識到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回到網(wǎng)上,繼續(xù)以前的日子;更多的是讓蜘蛛繼續(xù)開店,但要調(diào)整經(jīng)營方式,改變經(jīng)營品種,改變計價方式,甚至改變生產(chǎn)方式、招聘合作伙伴。
此刻,教師適時映示續(xù)編要求,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結構特點來展開講述:“想賣什么→寫招牌→顧客來了→結局怎樣?!庇辛艘?guī)范的故事框架為依托,學生的語言更準確,表達也更精彩了。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