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犯罪客體

      2019-09-18 18:25:16袁祥境
      時代人物 2019年10期
      關鍵詞:犯罪構成犯罪行為法益

      袁祥境

      犯罪客體的概念及分類

      “客體”一詞并非專門的法律術語,而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概念。通常,客體和對象具有同一、同義性。1875年沙俄時代學者季斯甲科夫斯基第一次將犯罪客體引入刑法領域,并將其與犯罪對象做同義詞進行使用。在塔甘采夫的著作中也將二者做同一含義使用。

      根據刑法理論通說認為,犯罪客體的概念通常被定義為“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睋樽C,將社會關系界定為犯罪客體,最早源自1928年前蘇聯(lián)刑法學者皮昂特科夫斯基的著作——《蘇維埃刑法教科書》,盡管就犯罪客體存在不同的觀點,但社會關系說成為前蘇聯(lián)刑法學關于犯罪客體的主流觀點。犯罪客體作為傳統(tǒng)的犯罪構成要件之一,同時也是作為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切犯罪行為必然侵害一定的犯罪客體,對于未侵害犯罪客體之行為便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而不能認定為犯罪行為。

      按照范圍大小為標準,一般將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三種。一般客體是指所有的刑事犯罪行為皆侵犯的社會關系;同類客體是指刑法規(guī)定中某一類的犯罪行為所共同侵害的社會利益;直接客體則是之某一具體的犯罪所直接侵害的特定的社會關系。按照犯罪所侵犯的客體的數(shù)量為標準還可將犯罪客體分為復雜客體和簡單客體,復雜客體是指某一犯罪行為侵犯了兩種以上的社會關系,簡單客體是指某一犯罪行為僅僅侵犯一種社會關系。

      犯罪客體的有關學說爭鳴

      犯罪客體的學說演進。最初在民國學者郗朝俊認為,犯罪客體實際上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行為客體。此處應理解為,犯罪行為所具體指向的人或者物。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lián)犯罪客體理論移植入我國,將犯罪客體界定為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因其與我國當時的國情相適應,被我國學界無條件接受。在蘇聯(lián)刑法學中,犯罪客體作為犯罪構成的第一個要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數(shù)十年的時間堅持犯罪客體之概念及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刑法學者們對社會關系說提出質疑,提出了“社會關系與生產力說”、“社會利益說”、“社會關系與利益”、“法律秩序說”等學說,九十年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和刑法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階層犯罪理論”影響力逐漸擴大,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認可、接受,學者們開始系統(tǒng)性反思我國的傳統(tǒng)犯罪客體理論,有關廢棄或改造“四要件理論”的呼聲愈發(fā)高漲,爭論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現(xiàn)今的俄羅斯刑法也早就開始對犯罪客體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不斷進行抨擊。關于犯罪客體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焦點:

      關于犯罪客體的定義和內涵。關于犯罪客體的內涵及定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現(xiàn)了各種觀點至今未達成一致。主流的觀點存在六種學說:社會關系說:對象說,認為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相同含義上的使用:利益說;法律秩序說;法律關系破壞性說;刑事被害人說。

      其他理論皆刑法的目的或保護的價值、從哲學層面等角度對犯罪客體進行界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對于社會關系說始終未有新的突破,如法律秩序說等與社會關系說并無本質卻別。而法益說則在社會關系說上更為契合犯罪的本質,法益說認為犯罪客體是指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由我國刑法所保護的法益。與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和刑事立法較為契合,更大程度上滿足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定罪量刑方面有著更為優(yōu)越的地位,因而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者的支持,同時法益說也為德國、日本等國通說。

      關于犯罪客體是否為構成要件。關于犯罪客體是否應定性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學者們爭議最為激烈,主要可以分為肯定說和否定說兩大陣營:

      肯定說。持肯定說學者多從系統(tǒng)論或者揭示犯罪的本質兩個角度來論證,犯罪客體揭示了犯罪的本質所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該說認為,犯罪客體是犯罪構成的要件。犯罪客體和其他三個要件共同作用決定犯罪的成立,相互之間不能彼此割裂,具備了犯罪構成所必須的條件,在犯罪構成中必不可少。因而犯罪客體具有構成要件地位。肯定說還指出,犯罪客體作為一個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價值評價要件,對于犯罪性質認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否定說。否定說主要哲學的基本原理、無法區(qū)分犯罪之性質的作用、邏輯方面、混淆了司法功能和立法功能等角度進行論證。從張文教授最早對犯罪客體之構成要件地位提出了質疑,明確提出犯罪客體不應當作為一般的犯罪構成要件。在張明楷教授的許多早期著作中也認為支持這種觀點,認為犯罪客體應該作為犯罪的所包含的內容,而不應該作為一項構成要件。甚至不能實現(xiàn)決定此罪與彼罪之界限的作用。李曉明教授認為,其并非一個構成要件,從法理上看,犯罪客體就是犯罪對象并且不符合立法之本意。陳興良教授也認為“犯罪客體應從犯罪的成立條件中去除”,否定說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者的支持。

      關于犯罪客體的幾點建議

      通過上文對犯罪客體的相關理論研究沿革、學術爭議點進行整理,本文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以期待完善我國的犯罪客體相關制度理論:

      采用法益說,對犯罪客體的重新界定。從上文分析可知,即使在犯罪客體的最初源自國——蘇聯(lián)(俄羅斯)也開始對犯罪客體的構成要件認定進行抨擊。傳統(tǒng)的犯罪客體的理論,存在著四個方面的缺陷:社會關系缺乏層次性;法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語法上存在錯誤;社會關系的的外延或者內涵過于空洞和寬泛。

      因為,即犯罪客體應該是指受刑法保護而為犯罪行為侵犯的一定主體的權利或利益。本文支持法益說。將其界定為一種法益益,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的四個方面的弊端。因為法益基本上是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為刑法所保護的所有內容的類型化。同時也具備社會關系的階級性特點,因主體的不同而具有層次性,在目的上與刑法的立法目的相契合,并與市場經濟理念的要求相符合、具有充分的法律根據。故此,權利或利益說更為合理。

      應摒棄犯罪客體的構成要件地位。本文認為,犯罪客體是犯罪本質內容的范疇,而非是構成要件的表征。對于肯定說,其論證邏輯在于從揭示刑事犯罪的本質的角度、從四要件之間的關系角度、系統(tǒng)論角度來論證犯罪客體的構成要件地位。然而,從犯罪構成的結構特點來看,犯罪構成是關于具體犯罪的法律結構,該類犯罪所具有特征的全部公約數(shù)的直觀表達,必須是屬于現(xiàn)象形態(tài)的存在,能夠為人們直觀感知,而無論是法益還是社會關系說均無法直觀感知;從比較法的視角觀之,就大陸法系國家而言,德國、日本等國均以符合性、未發(fā)現(xiàn)、有責性作為構成條件。就英美法系國家而言則采取雙層次犯罪論體系。從司法實踐來看,犯罪客體并沒有實現(xiàn)該有的作用并導致司法實踐中對于認定犯罪帶來一定的麻煩。此外,犯罪客體的價值意義上的特點決定了如果將其定性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存在犯罪邏輯本質上的、認識論上的錯誤瑕疵,貶貶低了犯罪客體之價值的后果。

      對于犯罪客體之界定,采取法益說更具合理性。同時,正如學者所分析,犯罪客體的概念自然已經將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包含其中。這種社會危害性即體現(xiàn)為對法益的侵害。因此將犯罪客體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已經不符合趨勢的發(fā)展。

      (工作單位: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猜你喜歡
      犯罪構成犯罪行為法益
      利用“短信嗅探”技術實施網絡侵財犯罪行為的定性研究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之法益研究
      刑法論叢(2018年3期)2018-10-10 03:35:52
      刑法立法向法益保護原則的體系性回歸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2:26
      法益中心主義的目的解釋觀之省思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00
      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法益
      刑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2-16 08:07:06
      犯罪構成概念的新視域
      天津法學(2018年4期)2018-01-27 19:29:48
      論故意傷害罪入罪標準
      法制博覽(2018年31期)2018-01-22 16:21:03
      誘惑偵查合法性之認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為的界定
      直接損失的認定對犯罪構成的影響
      淺析犯罪構成的屬性
      商(2012年10期)2012-04-29 23:06:30
      宁化县| 凤庆县| 梧州市| 伊吾县| 蒙阴县| 木里| 博罗县| 河东区| 峨边| 寿宁县| 工布江达县| 望谟县| 龙岩市| 乌什县| 镇平县| 双柏县| 依安县| 颍上县| 上栗县| 应城市| 西林县| 施甸县| 元氏县| 霍州市| 沁水县| 宣武区| 伊宁市| 康马县| 门头沟区| 永福县| 曲沃县| 黔东| 循化| 高唐县| 邹城市| 莆田市| 西乌珠穆沁旗| 徐汇区| 历史| 隆尧县|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