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
老子《道德經(jīng)》上說,“五味令人口爽”。對于美食而言,酸甜苦辣咸,皆可成人間美味。而我們貴州人卻對辣椒特別鐘愛,辣才夠美,辣才夠味,無辣不歡。在地球泱泱歷史長河中,最早品嘗到辣椒的美的,是大約7000年前的中南美洲(今墨西哥)人,15世紀(jì)的航海大發(fā)現(xiàn),促使了辣椒開始走紅全球。
明朝時期,辣椒傳入我國,因為是舶來品,所以取名“番椒”。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但是最先來到中國的辣椒,是一種觀賞植物,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就是貴州人。
乾隆年間,貴州地區(qū)就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云南鎮(zhèn)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臺灣府志》中,有了臺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后,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1862年~1874年)時,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
關(guān)于辣椒的稱呼,在貴州就有許多種?!袄苯贰薄ⅰ袄弊印?、“辣角”,“海椒”等等,倒是最古老的“番椒”已經(jīng)少有人說了。俗話說,“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可見貴州人對辣椒的喜愛,唯恐不辣,不辣就不夠味。相對于川菜和湘菜在傳統(tǒng)八大菜系的地位和影響力而言,黔菜一直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但隨著經(jīng)濟和旅游的發(fā)展,多彩的貴州開始吸引來自全國和世界的朋友,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還有我們的特色美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起貴州人吃辣,沒有到過貴州的朋友,了解可能僅僅限于超市里見到的貴州品牌的瓶裝辣醬和油辣椒,但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只有走進貴州,你才能真正看見那隱藏在深海的神奇“辣世界”。
如果說其他地區(qū),辣椒是一種調(diào)味劑,那么,在貴州,辣椒就是一道菜,而且可以是一道主菜!一個普通的貴州家庭,至少備有五種以上的辣椒制品,真可謂五花八門,千椒百味。
青紅椒,其實青椒加上紅椒,基本上就是我們所說的辣椒,這里說的青紅椒是指采摘后不經(jīng)過加工可以直接食用的常見的青辣椒和紅辣椒,品種較多,有大椒、燈籠椒、柿子椒等。貴州菜里最常見的是“青椒肉絲”,“三椒肉末”。
干辣椒,精選紅辣椒曬制而成,主要用于爆炒類菜肴(比如貴州名菜宮保雞?。?。根據(jù)產(chǎn)地和品種的區(qū)別,辣的程度有所不同。
糍粑辣椒,是貴州特有的一種辣椒制品,通常選用辣而不猛、香味濃郁的辣椒,有時還會選擇多種辣椒,去蒂、淘洗干凈,清水浸泡(如急用,可用熱水),加入適量洗凈的姜、蒜瓣一道投入擂缽舂溶,因形似糍粑而得名,主要用來制作紅油和油辣椒。貴州地方菜中經(jīng)常用到糍粑辣椒,比如享譽盛名的“辣子雞”。
辣椒面,這里的辣椒面與四川的辣椒粉還是有一些區(qū)別,辣椒面不會很細(xì)致,比較有名的關(guān)嶺手搓糊辣椒只是將炒制熟透的辣椒用手搓成片狀。其余地方均是將紅辣椒曬干后研磨成粉狀,一般是作為蘸水原料用的,貴州的蘸水品種很多,不同的菜配不同的蘸水或辣椒面,一般超市有半成品(單純的辣椒面)和成品(五香辣椒粉或者燒烤辣椒粉等)出售。
糟辣椒,糟辣椒是貴州酸辣味的主要來源,也叫砍海椒或者酸辣椒,選用肉質(zhì)厚實、辣味稍輕的新鮮紅辣椒洗凈去蒂,晾干水分后加上新鮮生姜、大蒜、仔姜等作料放入木盆中均勻宰碎成5毫米大小,加入少許白酒和鹽拌勻裝入密封的壇子里發(fā)酵一段時間后食用,特點是又酸又辣。大家熟悉的菜有“魚香肉絲”、“糟辣帶魚”、“魚香茄子”、“黔味回鍋肉”等等。
泡椒,多選用小山椒、朝天辣等較辣的辣椒品種洗凈后晾干,通過腌制而得。四川人叫做“魚辣子”,和貴州所選品種不同,因為他們主要是作泡菜類食用。而貴州人更鐘愛用泡椒炒菜,如“泡椒板筋”、“泡椒雞雜”簡直是膾炙人口。
辣椒油,或者叫油辣椒。因為貴州有幾個品牌已經(jīng)是遠(yuǎn)銷全國各地和海外,幾乎是家戶戶曉的辣椒制品。但貴州平常人家里的油辣椒,可以說是極具創(chuàng)意,除了常見的花生米、還有加肉沫、加雞肉、加芝麻、加脆哨等等,味道也有酸辣味、麻辣味、甜辣味、純辣味等多種多樣。
除了上面這些主要是作為調(diào)味品的吃辣方式,還有一些是非常具有貴州特色的小吃式的辣椒食品,一定值得大家品嘗。
雞辣角,與辣子雞味道相似,改用去骨雞肉,與辣椒的完美結(jié)合,雞肉變得酥爛入味,國家5A景區(qū)青巖古鎮(zhèn)的雞辣角就尤為出名。
辣椒脆,把辣椒曬干后用油炸脆,再和花生、鹽、味精等拌勻,吃粉面來一小碟,香、酥、脆、辣,非常過癮!
陰辣椒,也叫油炸犀牛角,將較嫩的青辣椒洗凈過熱水后曬干,吃時油炸。與油炸干洋芋片、油炸花生米一起裝盤堪稱絕配。
烤青椒,這是全國絕無僅有的貴州美食。選上好青椒(長形椒里中等個頭,辣味較重的),在炭火上(或者蜂窩煤爐,條件不具備的可取電石英爐)將表皮烤焦,去皮后甲蒜泥、蔥、鹽、胡椒等涼拌,一般要配上烤茄子,香辣兼?zhèn)?,讓人食之難忘。
渣海椒,將新鮮辣椒剁碎和玉米粉混合,裝入陶壇中,用干凈稻草塞緊倒置讓其發(fā)酵約1個月,吃的時候用小火炒熟即可。名菜“排骨渣”,“渣海椒回鍋肉”,“炸海椒炒豆鼓”都香辣可口,多見于黔西北地區(qū)。
說起貴州人怎么那么愛吃辣?一種傳聞是說貴州早年貧瘠,缺鹽少油,在這種情勢下,辣味可以讓飯菜變得可口容易下咽,于是貴州人就愛上了這種口味,但是,究其原因,一方水土一方飲食,貴州偏愛辣可能跟地理氣候有關(guān)。都說“四川的太陽云南的風(fēng),貴州下雨如過冬?!钡靥幵瀑F高原,降雨豐富,因而潮氣嚴(yán)重,尤其是冬天,更加陰冷潮濕。辣椒中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物質(zhì),吃飯時吃點辣椒,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張大,皮膚毛細(xì)血管擴張變粗,血液加速,汗腺張開,全身冒汗,身上的寒氣濕氣就被驅(qū)趕出體內(nèi),全身就會感覺到熱乎乎的。這就是從醫(yī)學(xué)角度來說的辣椒具有溫中下氣、開胃消食、散寒除濕的作用。加上飲食上曾經(jīng)缺油少鹽的祖先們?yōu)榱嗽黾邮澄锏奈兜溃肓怂岷屠眮碚{(diào)劑,逐漸形成了今天愛吃辣,會吃辣的特色。貴州的辣千變?nèi)f化,萬種風(fēng)情,只有親自來體驗才能明白個中滋味。(編輯/高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