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我國《中小學德育大綱》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中,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新課標對于語文課程所設定的三維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說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十八大報告強調(diào)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蔽膶W即人學,語文是一門關于人的學科,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身,通過分析人物善惡美丑感悟人生要義,是幫助模仿性、可塑性非常強的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渠道。現(xiàn)在中學生普遍存在責任擔當意識欠缺、尊老愛幼意識淡泊、愛國集體意識淡化等諸多問題,脆弱封閉心理、無奈放縱心理、逆反心理等普遍存在。筆者作為多年語文教師,就如何利用語文教學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出以下幾點個人感悟。
1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北R梭也說過:“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的推崇的模范?!睂W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模仿性和可塑性非常強的中學生來說,教師舉手投足均是無聲的教育,教師就是學生重要的人生導師。平時教學時不僅要重言傳,更要重身教,帶頭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按時上下課,履職盡責,用自己的責任擔當意識向?qū)W生做示范。教學失誤時,作為教師要敢于直面失誤,只有承認失誤,才能迎得學生的尊重,為學生樹立求真務實的典范。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边@句話在當下亦沒有過時。
2 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素材
教材中有很多值得推崇的學習榜樣,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子,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xiàn),讓學生隨情入境,達到語文的人文教育目的。例如《清貧》中方志敏為了革命事業(yè)而獻出生命的獻身精神;如《出師表》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決心;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自己身陷囹圄仍心系蒼生的胸懷;如《我有一個夢想》中馬丁·路德·金為了實現(xiàn)自由平等的夢想而奮斗終身的奉獻精神;如《紀念白求恩》中,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形象;亦或《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直言進諫、剛正不阿的形象等等。反面如《皇帝的新裝》、《黔之驢》、《鄭人買履》等,學生由于人生閱歷等局限性,可能體會不到其中韻含的反面教育意義,教師要明確點明。
3 充分利用評價的正確引領作用
教師在教學時,要真正與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課堂交流流于形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出教師預設問題的答案,學生情感得不到表達。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真正塑造一個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表達真實情感。我們平時只是教育學生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沒有注意學生的抵觸心理。如何發(fā)揮評價的正確引領作用,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重視的。首先積極創(chuàng)建多種平臺,讓學生存的問題得以體現(xiàn);其次要善于觀察,從學生的衣著、課堂反應和作文等渠道,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正確的方式,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正確引導,防微杜漸,解決存在問題。
4 充分培育學生的愛國集體意識
現(xiàn)在的中學生生活條件優(yōu)越,認為得到所有東西都是應當?shù)?,體會不到父母工作的艱辛,個人主義、利已主義盛行,愛國集體意識淡化。教師要在教學《長征》時,通過多媒體手段,不僅要再現(xiàn)長征時所面臨的惡劣環(huán)境和艱難險阻,更要還原當時的場景,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和感受,激勵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長征精神,永不磨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紅海行動》、《戰(zhàn)狼》等電影,讓學生去體會在祖國母親的保護下,中國人的生活條件是多么的優(yōu)越和安逸。組織學生觀看紅色主題教育片,讓學生去體會、見證新中國的成長,增強作為中國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集體意識。
5 充分塑造學生健康的價值取向
《桃花源記》一文中寫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迷,不復得路?!苯處熞龑W生進行反思,從原路返回,為什么就再找不到桃花源呢?因為只有內(nèi)心坦蕩的人,才會看到生活中最美的東西,所謂的迷失是因為執(zhí)著,蒙住了人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合理判斷周邊事物的因果得失,讓學生體會到桃花源是要培育的,與其去找,不如立足當前,就在自己的腳下培育自己的桃花源,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價值觀。
6 充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身邊案例
現(xiàn)如今手機、電腦隨處可即,各種網(wǎng)絡信息隨處可見,學生由于生理、心理未全面成熟,理解看待問題難免片面,僅從自身理解為基礎看待網(wǎng)絡事件,難于正確評價,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課間休息時間,及時從成人的角度,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網(wǎng)絡事件,與其回避,不如正確引導。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分析事件,幫助學生正確理解。
語文教師要將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工作融入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不斷提高培育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筆者結合實踐,僅僅提供個人幾點感悟,希望對教育同仁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赤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