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鐘穗
黏膩的空氣,輕而易舉冒出的汗珠,以及無處不在的悶熱感覺……于這種天氣下,在外面一圈跑下來,即便尚未渾身濕透,那不停涌上來的熱浪以及快要灼燒起來的心情,都無時不在提醒著我,趕快喝上一碗冰涼潤甜的酸梅湯。而緊隨著這個念頭,思緒便無可阻擋地飄回到了當(dāng)年歲月。
早年的家鄉(xiāng),可不像現(xiàn)在,有這么多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洋飲料供人選擇。夏日里可用來消暑解饞的吃食,除了西瓜、棒冰之外,最常見的無外乎兩種飲品:一為綠豆湯,另一個就是酸梅湯。
只是過去的鄉(xiāng)村,農(nóng)活都來不及干,又哪來的閑工夫去熬酸梅湯。幸好,鎮(zhèn)上有一家小店,每年到了這時就會供應(yīng)自制酸梅湯,且滋味格外潤喉爽口,遂成了三伏天里我最愛光顧的場所。
印象中,他家的冰鎮(zhèn)方法很原始,也很管用。于店門處擺個木凳,凳上擱一個盆子,盆里放著凍成了冰的礦泉水瓶外加一只裝有酸梅湯的鐵皮保溫桶。
每每有客至,店主人便擰開保溫桶的閥門,小心翼翼地接上一杯冰涼濃釅的酸梅湯。那琥珀色的液體,較之如今市面上售賣的酸梅湯,顏色更淺,也更晶瑩剔透。杯壁上掛著許多細(xì)細(xì)的小水珠,外壁還蒙有一層水霧,端在手里透著絲絲的涼。
淺咂一口。初始,是股非常濃郁、沁入鼻腔的酸意,卻是酸而不澀。細(xì)品下,又摻著一縷縷甜而不媚的回甘和淡淡的中藥味。而當(dāng)這種舒緩悠長的酸甜感一下子滑入咽喉時,真好似欣賞了一曲悠揚慢板,原本火燒火燎的心情,登時便被調(diào)緩放穩(wěn)了。此中快意,難以語人也。
制酸梅湯的原料及過程并不復(fù)雜。先采購來烏梅、山楂、甘草等原料,仔細(xì)清洗,并浸泡半天后,便可下水鍋中烹煮。
先用大火燒至水沸,再放入冰糖,慢慢攪拌,以使每一處湯汁都能帶上甜味。繼而轉(zhuǎn)小火,像熬中藥般熬到湯汁味濃色釅,烏梅的味道完全釋放,酸香不斷氤氳時,關(guān)火。最后在出鍋前撒上干桂花,一款純天然、純手工,四溢著悠長煙火氣的酸梅湯,功德圓滿矣!
小店除了酸梅湯,還出售酸梅湯的濃縮原汁,也頗受鄉(xiāng)鄰歡迎。在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里,院中有井的人家,會將冷開水灌入瓶內(nèi),吊入井水里浸上小半天。
于傍晚乘涼時,咕咚咕咚喝上一碗經(jīng)井水冷卻之水沖成的酸梅湯,伴著那在口中彌漫的質(zhì)樸古早味,更有絲絲縷縷甘露潤心般的清涼,漸漸滲透到身體的每一個毛孔中。此時,你會發(fā)現(xiàn),就連夕陽都變得冰爽愜意起來了呢。
惜乎,隨著鎮(zhèn)上老房子的動遷,那家小店已不知去向。雖說如今的我,各種各樣的酸梅湯,諸如飯店里賣的、超市里售的,接觸過也不少。但可能是心境不一樣,抑或是滋味本就不同,舊時那種芬芳馥郁在喉,天地間一派酣暢的感覺卻再難尋覓。
悵然之余,我又會想到孩提時的夏天:沖好的酸梅湯,弄堂里的風(fēng),青蛙的歌聲,外婆坐在竹椅上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微微的涼風(fēng)和著酸梅湯的悠長滋味,將人輕輕帶入夏夜的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