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暉
【摘 要】大豐區(qū)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近年來不斷創(chuàng)新取得較好的培訓成果。同時也存在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有待完善、干部培訓效果有待提升、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有待健全等問題。就此,本文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結構展開對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的論述,并嘗試提出針對問題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干部教育培訓;存在問題;改善措施
1、干部教育培訓的現(xiàn)狀
1.1 突出重點,教育培訓見實效
一是認真規(guī)劃實施培訓班次。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全面納入培訓計劃和教學布局,辦好重點班次。二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學員赴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等開展黨性教育。三是加強黨紀國法教育。邀請省、市委黨校、大豐紀委等專家來我校黨紀國法教育的內容展開專題講座。
1.2 按需施教,培訓內容有重點
突出問題導向。通過電話訪談、座談會、發(fā)放培訓需求調查表、“三帶來”等形式,對全區(qū)黨員干部培訓需求進行調研,為確定黨校培訓專題提供方向。訓后對參訓學員進行問卷調查、跟蹤回訪培訓效果。一是堅持黨校姓黨原則。把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作為黨校教學首要任務,完善教學布局。二是加強能力提升培訓。針對不同培訓群體,開設優(yōu)秀村黨組織書記、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黨務工作者、大學生村官等專題培訓班。三是加強自身素質提升培訓。繼續(xù)保持“凡進必訓”和“凡升必訓”原則,開展以公文寫作、家風建設、公務員職業(yè)道德等為主要內容的任職培訓,以提升公務員基本素質。
1.3 深化改革,教學方式重創(chuàng)新
嚴格貫徹落實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在教學安排中不低于總課時70%的要求。一是強化教學基地建設。學校重點打造“紅+綠+藍+X”的現(xiàn)場教學基地品牌,將黨校教師分批掛職鍛煉,打造精品微黨課。二是踐行多種教學方式。在培訓班上將心得體會、研討交流、現(xiàn)場教學、演講比賽、文體活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穿插其中,組織學員深入開展黨性分析教學活動。三是打造“指尖上的黨?!薄W校主動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新趨勢,完善黨校微信公眾號建設,及時傳播區(qū)委區(qū)政府的聲音,拓展了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1.4 加強管理,制度建設落實處
一是落實“班主任制度”、“班委會制度”等相關制度。班主任召開班會,交代辦班和各項活動事宜,選舉班委會,積極發(fā)揮班委會作用,組織演講比賽、心得交流、現(xiàn)場教學外出秩序管理等。二是完善培訓考評機制。不定期組織督查,調閱學習筆記,檢查學習效果,將干部參加脫產(chǎn)培訓情況納入干部年度考核,作為干部評定等次、任職、晉升的重要參考。三是規(guī)范請銷假制度。如因特殊情況確需請假的,必須嚴格履行請假手續(xù),由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填寫《請假審批單》,單位主要負責人要簽字。
2、干部教育培訓中的問題
2.1 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有待完善
當前,干部教育培訓的規(guī)劃不夠明晰。對各個崗位需要的人才,各類基層干部應該掌握的專業(yè)技能,需要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培訓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沒有明確的表述。除了相關的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組織者并不能了解各個崗位條線的專業(yè)知識的需求,不能達到“學學相長”的目的。個別單位將培訓視為行政任務,只求派出人員將培訓任務完成,并不重視培訓的實際效果,使培訓流于形式。同時因為供需的不對等,培訓往往也不分專題、不分層次、不分系統(tǒng)、不成體系,學習培訓不痛不癢。
2.2 干部培訓效果有待提升
根據(jù)《規(guī)劃》要求,科級以下干部每年參加培訓累計不少于12天或90學時。不同類別干部每年達到一定的調訓率、參訓率和人均脫產(chǎn)培訓、網(wǎng)絡培訓學時數(shù)。但是在實際培訓過程中,有的基層公務員多次參訓,有的公務員多少年沒有參加過一次培訓。同時存在著“重業(yè)務輕思想”。主辦單位對培訓的專業(yè)課程缺少針對性,對干部的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沒有實質性的提升。有些學員自身或者單位原因,不能靜心學習聽課,雖然用屏蔽儀等外在強硬措施斷網(wǎng),但不能根本上杜絕學員不認真聽講的現(xiàn)象,存在聽不聽無所謂,考試有復習提綱復習即可的心理。
2.3 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有待健全
一是培訓規(guī)劃管理機制不完善。基層缺少針對公務員設置的職業(yè)培訓規(guī)劃,普遍存在“重領導培訓、輕一般公務員培訓”現(xiàn)象。二是培訓經(jīng)費與培訓時間不足。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由于一人身兼數(shù)職,抽不出時間參加培訓。三是培訓機制反饋不到位。目前,在培訓反饋中,主要以發(fā)放課程評課滿意程度表為主要方式,但是很多人只是隨手填寫,并沒有如實反饋授課滿意度。四是培訓與使用脫節(jié)。沒有把公務員參訓的成績作為評獎評優(yōu)、定級晉升的重要依據(jù),導致部分參訓人員學習積極性不高,被動接受培訓。
2.4 基層公務員受訓動力不足
學員的受訓動力不足主要還是由于傳統(tǒng)培訓觀念的影響,認為培訓無非就是講講大道理,接受的內容不是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理論知識,就是無痛無癢的思想洗腦。其次,單位事務性工作并沒有因為受訓人員參訓而將工作移交他人,導致參訓人員工作壓力加大。另外,培訓紀律執(zhí)行不嚴格,師生課堂缺乏溝通,教學手段單一,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等原因,使得學員上課缺乏積極性。
3、針對干部教育培訓問題的解決方案
3.1 提升教育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等理論培訓的基礎上,加強培訓需求調研,根據(jù)不同層級、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別的特點,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分類別、分層次、分專題開展基層公務員精準化培訓,著力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在集中授課的基礎上,廣泛利用“強國”等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平臺,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干部培訓”模式,以此擴大受訓范圍,緩解工學矛盾。
3.2 豐富和拓展干部教育培訓內容
一是多向其他基層干部培訓教育機構學習,在確定培訓內容之前,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確定不同干部教育培訓,從而合理設計培訓內容。二是注重理論綜合素養(yǎng)與理論知識相結。培訓內容根據(jù)受訓對象有所側重。三是要注重先進科學成果與實現(xiàn)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公務員。
3.3 壯大教育培訓的師資力量
《2010年—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了“競爭擇優(yōu)”,充分利用社會其他教育資源,建立開放性干部培訓體系的要求,大豐區(qū)委黨校出臺《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在“借”用其他渠道和其他教育培訓結構的現(xiàn)有師資力量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師資培訓的長效機制,例如對在職黨校教師加強定期外出進修培訓,進行相關崗位的掛職鍛煉等。
3.4 制定科學的培訓管理機制
從實踐來看,山東省東營市的管理機制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東營市針對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管理問題,開展了“宏觀管理改革”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三段式”管理機制,在培訓前加強對師資力量的管理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強化對授課內容和形式的控制,在培訓后注重考核與評估,保證培訓質量?!皼]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將學員的培訓成績同干部的提拔使用、績效考核、評獎評優(yōu),同學員所在單位的黨建工作評比結合起來。由于培訓時間長短不一,如何在短時間內對學員有一個綜合考評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馮俊玲.論網(wǎng)絡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報業(yè),2018(4).
[2]張作科、葉軒、廖淑新.當前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以深圳市為例[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8(5)
[3]程波輝 ?彭向剛.基于制度可實施性的我國干部教育培訓制度審視[J].南京社會科學,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