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
【摘 要】《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從出版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教材的使用情況究竟如何?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本文進行了一次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實證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結果分析,總結出幾點建議,以期促進商務英語綜合教材的建設與發(fā)展。
【關鍵詞】商務英語綜合教程;教材;評估;學生
一、引言
教材在外語教學活動中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材的設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模式和學習效果。由此可見,一本好的商務英語教材不僅是教師完成商務英語教學的基礎和保證,也是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
《商務英語綜合教程》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下簡稱廣外)國際商務英語學院和繼續(xù)教育學院二十余名教師合力編寫而成、適用于商務英語專業(yè)或英語專業(yè)商務方向一、二年級基礎英語課程的系列教材。教材經(jīng)廣外國際商務英語學院2006級學生試用后,于2009年正式出版。從出版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教材的使用情況究竟如何?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一次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背景
商務英語教學雖然已在中國開展數(shù)十年,但直到2007年才確定其獨立學科的地位。近年來,全國各地院校爭先申辦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目前國內已有近200所大學開辦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然而,有關商務英語教材評估的研究范圍和深度都十分有限,針對商務英語教材出版使用后的反饋和評價類研究更是空白,與社會需求形成強烈反差(林潔,2010)?,F(xiàn)有的相關研究多以教師或教材開發(fā)者為評價主體,是“自評”而非“他評”,評估結果難免缺乏客觀性。教材的使用主體是學生,從學生角度對大學英語教材進行實證研究,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廣度,而且能夠為教材編寫提供真實豐富的素材佐證和建議(黃建濱,于書林2009)。
Alan Cunningsworth (2002:14) 根據(jù)情況和評估的目的不同,將教材評估可分為三種類型,即使用前評估(pre-use evaluation)、使用中評估 (in-use evaluation) 和使用后評估 (post-use evaluation) 。本次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的評估屬于使用中評估,目的在于調查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對該系列教材的需求、態(tài)度和評價,以期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或在教材再版時給予相應的改進,同時為廣大教材編撰者開發(fā)和建設出更符合學生需求和實際情況的商務英語綜合教材提供參考建議,從而促進商務英語教材的開發(fā)和建設。
三、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
為了解廣外商務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的滿意度情況,筆者對廣外商務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本科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其中男生18人,占13.64%;女生114人,占83.36%。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比例大致相當,分別為71人(占53.79%)和61人(占46.21%)。
結合周雪林(1996)的評估清單和該系列教材的《編寫和使用說明》,此次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職業(yè)定位和專業(yè)重要性認知;(2)學生的目標需求和興趣題材;(3)學生對教材所體現(xiàn)的語言教學理念的評估;(4)學生對教材的選材評估;(5)學生對教材與自身需求契合度的評估;(6)學生對教材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契合度的評估;(7)學生對系列教材的整體評價和改進建議。問卷選項大多采用五級分量形式,如對某一陳述表示贊同的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很贊同、比較贊同、一般、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較高的可信度。
四、研究結果和分析
筆者通過對回收的132份問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四方面要點。
4.1偏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性有待加強
商務英語綜合類教材的目的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譯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商務英語學習者和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人員,只有這五項技能均衡發(fā)展才能成為真正的外語人才。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學生認為自己口語有待提高;其次是寫作和翻譯,占63%左右;57.5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力有待加強,而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欠佳的學生只有39.39%??谡Z、寫作和翻譯均屬于產(chǎn)出性(productive)語言技能,聽力和閱讀則為接收性(receptive)語言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產(chǎn)出性語言技能亟待加強。然而,37名(28.03%)學生認為教材在聽說讀寫譯這五項技能的關系處理上有所偏重,50.76%的學生對教材在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培養(yǎng)上均衡分配持“一般”的態(tài)度;另外,有60人認為教材偏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45.45%,占比最高。
事實上,教材《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的每個單元有三篇課文:第一篇是精讀課文(Intensive Reading),第二篇是快速閱讀(Extensive Reading),第三篇閱讀與寫作(Reading & Writing)是為寫作作業(yè)提供模版。雖然單元前設置的熱身練習(Warm-up Activities)包含聽力和討論環(huán)節(jié)以及第一篇課文后設置有翻譯練習,但總體上看來,閱讀仍然占據(jù)整個單元的大部分內容,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偏重閱讀的印象。莫再樹 (2006) 認為商務英語教材除了應具備科學性、可讀性、知識性、思維性、啟發(fā)性和教學的適用性等教材質量的基本要求外,還應有其自身的基本特色,其中就包括綜合性。商務英語教材旨在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從而提高商務英語交際能力,以聽說交際為主的初級商務交際活動尤其突顯了口語和聽力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均衡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需要加強《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的綜合性。
4.2偏重語言知識的積累,學生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英語水平由語言知識和應用能力兩部分組成,一個人無論語言知識多么廣博,如果不能學以致用仍然不能成為具有競爭力的高級英語人才?,F(xiàn)代外語教材本身已成為交際的依托或工具,而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的“語言范本”或“語言知識課本”(夏紀梅,2002)。然而,調查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52.27%) 認為《商務英語綜合教材》重語言知識的積累,而認為教材重實際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只有4.55%,認為兩者兼?zhèn)涞挠?2.12%,另有31.06%的學生表示“無明顯傾向”。另一方面,79.55%的學生認為該教材幫助自己擴充了單詞量等語言知識,而認為教材幫助自己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學生只占總數(shù)的34.09%,不及前者的二分之一。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為教材在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上偏重前者,而這與學生的需求背道而馳。調查表明,高達83.33%的學生希望通過商務英語綜合課程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占比最高;而表示希望擴充語言知識的學生占53.03%,位列第三。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必然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教材在設計之初遵循了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原則、過程導向(Process-oriented)原則和任務型(Task-based)作業(yè)原則,設計了堂上討論、有備發(fā)言和演示等產(chǎn)出練習和任務型作業(yè)供學生鍛煉語言運用能力。但是,這些原則是否能真真正發(fā)揮作用還取決于授課教師,調查中就有學生表示“教材設計其實還可以,但是老師不按上面的要求來”。另外,一部分學生表示沒注意到練習冊上有口語練習,說明學生自身的自覺性不高,沒有有效利用教材設計的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的練習??傊徽撊绾?,以人為本,以任務為路徑,以交際為目的,是現(xiàn)代外語教材建設所提倡的發(fā)展趨勢(莫再樹2006),商務英語教材的設計應更加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滿足當今世界的需要。
4.3輸入大于輸出,有效轉化率不高
Stephen Krashen(1982)認為“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部分”是“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其核心內容是“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習得唯一來源。所謂的“可理解輸入”就是一個新的語言點,其總體難度不超過學習者的理解范圍但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如果學習者目前的知識水平為“i”,那么新的輸入后就為“i+1”。Swaine (1985,轉自王曉玲2000) 針對Krashen的“輸入假說”提出了她的“輸出假設”,認為輸出至少具備了輸入所沒有的兩個功能:(1) 能迫使學習者更有意識地去關注新語言信息的形式;(2) 能有效地使學習者在接受正確反饋信息的同時檢測他們對目的語的假設,從而幫助他們糾正錯誤。
調查顯示,近半數(shù)學生(48.48%) 認為教材的語言輸入大于語言輸出,只有12.12%的學生認為輸出大于輸入,認為兩者均衡者占15.91%,另有23.48%的學生選擇“不清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有關的二語習得理論不了解,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不僅如此,58.33%的學生認為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過多,53.79%的學生認為課文的篇幅過長,其中二年級的學生反應較為強烈,61人中有40人認為內容過多和篇幅過長。陳曉(2004)在總結“可理解輸入”理論對教材的要求時指出:最好的輸入能夠以內容而不是(語言)形式抓住習得者。它的趣味性和相關性會使習得者忘記他所接受的輸入是用外語表達的,教材作為學生接受輸入的來源之一,應該具有趣味性、可讀性、相關性、知識性、可思性等等。然而,只有26.51%的學生認為教材具有趣味性,認為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學生占24.24%,略低于前者,約半數(shù)學生(49.24%)表示“一般”。另外,問卷的最后共有36名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其中表示教材趣味性或實用性低的高達12條,如“教材偏枯燥冗長,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文章不夠實際,比較虛”、“感覺太過陳舊,需要與時俱進,趣味性低”和“希望能多點實際知識”等等。
陳曉(2004)建議在選編教材上首先要選擇與學生學習、就業(yè)以及時事、熱點相關的題目。調查結果也顯示,65.91%的學生喜歡的英語學習題材是當前熱點話題,其次是商務經(jīng)濟類問題,占比56.06%;然后是國際問題,占比49.24%。由此可見,教材的選題應更加貼切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就業(yè)方向,才能使得大量的輸入轉化為學生的習得。
4.4綜合評價較高,輔助材料尚待完善
雖然教材在綜合性、培養(yǎng)運用能力和平衡輸入和輸出等方面有待改進,但總的來說,學生對教材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41.67%的學生總體評價為80分,30.3%的學生評分70,15.91%的學生評分90,10.61%的學生評分60,評分100和不及格的均只有一人,如果將不及格算作50分,總體平均分為76.36。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教材的評價較高:
(1) 教材的題材真實、新穎和有思想性;(2) 教材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3) 教材基本滿足了學生的自學需求;(4) 教材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方式也比較適合學生;(5) 每單元的生詞重復率較為充分;(6) 教材的難度把握較好;(7) 教材的編寫基本符合“英語+商務”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
關于“英語+商務”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雖然部分一年級的學生建議教材《商務英語綜合教程》應該增加一些與商務有關的知識,但莫再樹(2006) 表示,商務英語教材應分階段編寫,初級階段的教材要解決基礎英語與商務英語的銜接問題,教材所涉及的學科覆蓋面要廣,并適當配備一些會話、專業(yè)術語及翻譯練習;高級階段的教材應突出商務文體與語篇知識?!渡虅沼⒄Z綜合教程》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一二冊題材廣泛,包括日常社交、習俗、文體娛樂、學習、科技、宗教、政治、人類與環(huán)境等等多種社會文化情景以及涉及所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識,并在每單元后設置Business Expressions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積累商務詞匯;三四冊有半數(shù)介紹經(jīng)濟、貿易、金融、企業(yè)管理、營銷、經(jīng)濟法、商業(yè)倫理等方面的知識,為學生后期深入學習商科課程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一些學生的反饋意見十分具有建設性,如有的學生建議每篇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能單獨列成單詞表,這樣他們就不用在課文中一個一個找,以便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還有學生指出,課文沒有錄音,導致他們不能通過聽課文錄音熟悉課文內容,同時減少了訓練聽力的機會。Alan Cunningsworth (2002:7)指出:教材不應成為教師和學生的主人,而應為他們服務。教材應該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應最大限度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因此,有必要在該系列教材再版時提供單詞表和課文錄音,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
五、結語
通過調查我校商務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本科生對《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的相關看法和態(tài)度,筆者發(fā)現(xiàn)該系列教材:(1)偏重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綜合性有待加強;(2)偏重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應用能力有待提升;(3)輸入大于輸出,有效轉化率不高;(4)總體評價較高,輔助材料尚待完善。教師在講解該系列教材時以及該系列教材再版時有必要基于上述學生的真實反饋,有針對性進行改進、提高,從而促進商務英語綜合教材和商務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Cu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3] 陳曉. 克拉森的“輸入”理論與英語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6): 66-75.
[4] 黃建濱,于書林.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研究: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2009(6).
[5] 林潔. 培養(yǎng)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商務英語教材的編寫和評估標準[J].外語 2010 (11): 110-112
[6] 莫再樹. 體驗商務英語中所蘊涵的教材建設理論與原則[J].中國外語,2006(9): 45-52
[7] 王曉玲 輸入假設”和“輸出假設”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 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2): 50-63
[8] 夏紀梅. 現(xiàn)代外語教材的練習質量觀[J]. 外語界,2002(1): 22-25.
[9] 周雪林. 淺談外語教材評估標準 [J]. 外語界,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