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珉琦
1.承前啟后的理論物理學家
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5年起推出了“科學元典叢書”,計劃收錄自古希臘以來、主要是自近代科學革命以來,歷經(jīng)了足夠長時間檢驗的100部科學經(jīng)典。目前已出版圖書52種。《物種起源》也是收錄出版最早的著作之一。
不過,《物種起源》畢竟是達爾文系統(tǒng)闡述生物進化理論最早期的著作,此后他還寫了一系列書對《物種起源》中不夠充分的內(nèi)容、論據(jù)作更為詳實的“補充說明”。
在這些大量的作品中,闡釋植物進化的部分總是容易被人忽視,因為人們常常被顯示度更高的動物所吸引。比較而言,植物屬于“弱勢群體”。
“科學元典叢書”第三輯中就收錄了達爾文的多本關于植物進化的著作,例如《攀援植物的運動和習性》《食蟲植物》《蘭科植物的受精》《植物的運動本領》等等。
這些書中記錄了達爾文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結論,許多內(nèi)容直到今天依然非常經(jīng)典。后來的百年間,達爾文在書中所提出的一些小小線索也引導出了更多的科學實驗。
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王康說,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與人類相關的高等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中國占到3萬多種,這些植物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他希望,人們通過對植物進化知識的學習,重新認識和理解植物界以及人與植物的關系。
2.沒有自然選擇的壓力,進化很可能中斷
“進化聽起來非常復雜,它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進化是一種創(chuàng)新。很遺憾地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創(chuàng)新的東西真的不多,尤其對于生物界來說更是如此,進化其實就是一個修修補補的過程。”王康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進化如果沒有自然選擇施加的壓力,很可能中斷。事實上,世界上被停下來的進化數(shù)不勝數(shù)。
自然選擇究竟對植物進化產(chǎn)生了什么巨大的壓力?王康介紹了植物界中許多獨特的例子來幫助人們理解。
夏威夷群島的死火山周圍長著一種名叫銀箭草的植物,整個身體像個毛絨絨的刺球,葉子像一枝枝銀色的箭,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它所生活的環(huán)境晝夜溫差大,降水量非常少。但它銀色的毛,一方面可以在太陽暴曬時把陽光反射掉,同時在早晨有露水時,將冷凝的水輸送到根部,到了冬天,絨毛還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可見,為了適應環(huán)境,植物比人類更“拼”。
自然選擇的壓力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來自各種環(huán)境條件,也可能來自天敵。
王康說,在動物界,很多人喜歡聽長頸鹿的進化故事,僅僅是因為它的脖子。事實上,有一種植物的進化與長頸鹿施加的壓力有關。長頸鹿的食物中有一種是駝刺合歡,由于食用量大,這種植物的生存壓力極大。為了抵制長頸鹿無止盡的需求,這種植物長出了刺。這對長頸鹿當然也是一種折磨,它的反饋就是讓舌頭變得又長又粗糙。此外,植物也有應激反應,葉片會分泌苦澀的單寧,于是長頸鹿通常不會在一棵駝刺合歡下停留太久,吃幾口就會另換一棵。
3.植物的“智慧”是被迫產(chǎn)生的
達爾文一生研究過許多植物,他最喜歡的植物是什么?
1860年夏天,達爾文發(fā)現(xiàn)一種叫圓葉茅膏菜的植物竟然具有捕捉昆蟲的神奇能力。他大為震驚,并由此對這種植物捕捉動物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對我來說,植物界里幾乎沒有比食蟲植物更引人關注的發(fā)現(xiàn)”。他還曾表達過,“與世界上所有物種的起源相比,我更關心茅膏菜的起源”。
王康也表示,在達爾文這些植物進化的著作中,《食蟲植物》格外吸引人。達爾文對大量食蟲植物做了觀察和實驗,詳細描述了它們的形態(tài)和運動特征,尤其在植物生理學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究,例如葉的熱效應和敏感性、分泌液的消化能力、運動沖動的傳導途徑等。
食蟲植物一般包括豬籠草類、瓶子草類、捕蟲堇類、貍藻類、茅膏菜類。茅膏菜是食蟲植物中的一個大類,它非常精致,葉片上長有腺毛,能分泌粘液,看上去就像掛滿了露珠,晶瑩剔透。于是,它就利用自己甜美的外形和花蜜吸引昆蟲落在它們突出的腺毛上。一旦昆蟲降落,茅膏菜便利用黏液把它粘住,每一根腺毛都開始向昆蟲彎曲,將它團團圍住。茅膏菜可以利用消化液分解昆蟲的軟組織。幾天后,它才會重新張開,把昆蟲的殘骸拋入風中。
達爾文認為,食蟲植物的行為是一種通過忽略那些不大可能是營養(yǎng)的刺激,以節(jié)約能量的適應性表現(xiàn)。有的具有陷阱式捕獵結構,有的則是通過分泌粘液來誘捕獵物。在他看來,這也是出于自然選擇的壓力,植物才會逐漸適應、進化到以多種方式來獲取動物性營養(yǎng),維持自身的生長和繁育。
“通過這些植物的獨特行為,很多人覺得植物是有智慧的,但我并不認同?!蓖蹩祻娬{(diào)說,植物的這些“智慧”是被迫產(chǎn)生的,是在生與死之間獲得的一種適應,與人類的智識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