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芬
[摘? ? ? ? ? ?要]? 學習的本質是學生接受新知識,構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的過程。從本質上看,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說是自身的認知過程。因此,為達到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與學生的學習認知高度匹配。APPB教學法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針對中職學生特點,基于活動的學習(ABL)、基于問題的學習(PBL)以及基于項目的學習(PBL)這3個相似學習方法的總稱,是STEM教育的主要實施范式,以“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網絡基礎》(第3版)中“認識TCP/IP參考模型”為例具體闡述該方法在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關? ? 鍵? ?詞]? APPB教學法;中職計算機網絡;TCP/IP參考模型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36-02
一、APPB教學法
APPB教學法是基于活動的學習(ABL,Activity-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項目的學習(PBL,Project-based Learning)3個相似學習方法的總稱,它是STEM教育模式的主要實施范式。STEM教育模式強調除了科普教育更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和動手的能力。
對比傳統教學方法,APPB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針對中職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與問題,形成系統化的項目,把理論知識融進活動、問題與項目中,從而引導教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形式多樣化且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活躍課堂氣氛;精心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層層剖析,由淺及深螺旋式學習,符合學生理論知識薄弱、渴望得到肯定的認知特點,問題由淺及深對學生而言不僅可以慢慢掌握知識,同時每解決一個問題都可以品嘗成功的喜悅,得到自我肯定從而增強自信心并繼續(xù)探究;系統化的項目設計幫助學生不斷構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習更加系統化。
二、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課堂教學現狀
信息時代下的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方面:“00”后對網絡相關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強,渴望在網絡上表現自我和得到關注;在學習習慣方面:信息化接受程度高,不滿足于傳統的純講授型課堂教學方法,更喜歡網絡、視頻、游戲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生活背景方面:學生的日常社交生活高度依賴手機和移動網絡等。
現階段,如計算機網絡基礎等計算機網絡課程相關理論的課堂教學效果收效甚微,許多教師都是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室進行講授,有部分教師會在實訓機房里輔助實訓進行講解,但這兩種教學方式往往因為缺乏趣味性、互動性等而導致效果不佳,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興趣也激發(fā)不起來。如此一來,純理論的課堂對理論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毫無趣味,學生或是不想聽或是聽不懂,最終導致學生沒有掌握理論知識。如此一來,實訓課程上學生也只是會模仿,并沒有真正習得操作技能。
三、APPB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分析及教學設計攻略
計算機網絡基礎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各專業(yè)通用的必修課,是專業(yè)后續(xù)開設的所有專業(yè)課程的前置課程,起到夯實基礎的作用。TCP/IP參考模型在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是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本文以“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網絡基礎》(第3版)中的《認識TCP/IP參考模型》知識點為例,具體闡述運用APPB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進行教學分析
授課對象是計算機網絡專業(yè)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能理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并能正確理解OSI參考模型,善于利用網絡、手機等方式進行學習,同時對抽象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二)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層面:能準確說出TCP/IP模型內容、各層功能以及所包含的層次協議;能力層面:能利用模型知識分析數據在模型中的傳輸過程并能完成模型中數據傳輸過程的驗證;素養(yǎng)層面: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計算機網絡思維,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確定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TCP/IP模型的內容、各層功能以及所包含的層次協議;難點是利用模型知識分析數據在模型中的傳輸過程。
(四)基于APPB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活動層面:設置小組合作探究繪制流程圖,明確傳輸方向;真人模擬游戲體驗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綜合測試小程序驗證知識掌握并綜合理解模型中的數據傳輸?;趩栴}層面:首先解決是什么?即模型的概念、內容、原理、作用、特點等;然后解決怎么用?即模型中數據傳輸方向、封裝、解封裝等;最后解決有什么用?即模型在實際中的應用、職業(yè)要求等。基于項目層面:繪制模型中數據傳輸流程圖,學生自主探究繪制后進行課堂學習并修改,最終在多維評價后完善。
(五)教學過程的具體步驟
1.明確學習目標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對課前學習收獲進行分享活動,鞏固概念;通過師生互動共同梳理知識點?;凇瓣P于TCP/IP參考模型的知識點有哪些?”及“我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這兩個問題把知識點劃分為“已掌握”和“未掌握”兩部分,結合課前學習效果檢測數據分析從而確定課堂上突出解決的重難點。
2.認識傳輸方向
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帶著“模型中數據是如何傳輸的”這一問題觀看教學視頻,初步了解數據傳輸過程,然后展開小組討論活動,討論“模型中數據的傳輸過程”通過小組合作繪制一份流程圖并提交,最后教師點評小結,明確傳輸方向。
3.剖析數據封拆
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參與“真人模擬游戲”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模型中不同的層次,并依次完成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模型中的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又是如何實現的?”最后教師點評小結,分析出錯原因,剖析數據封拆規(guī)律。
4.綜合游戲檢測
提出問題“課堂上前面所學的知識我都會了嗎?”通過組織“綜合測試排位賽”活動,檢測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5.企業(yè)專家答疑
通過討論提出問題“TCP/IP參考模型有什么用?”“企業(yè)中哪些崗位會用到這個知識呢?”等,然后現場與校企合作單位的企業(yè)專家進行視頻連線,組織學生與專家的交流互動活動,專家回答學生的問題,并明確企業(yè)崗位要求,最后教師進行小結。
6.自我完善提升
學生根據課堂所學、企業(yè)專業(yè)指導以及教師的點評對前面所繪制的流程圖進行修改與完善,深入理解和掌握TCP/IP參考模型的相關知識及數據傳輸的過程。
四、APPB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
1.針對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特點,利用平板電腦、藍墨云平臺等技術,基于APPB教學法設計多種活動,如合作畫流程圖、真人模擬游戲、綜合測試小游戲等,讓學生先做或者先玩,在做和玩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理解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做到讓孩子“做中學,玩中學”的效果,同時“繪制數據傳輸流程圖”項目貫穿整個課堂,前后作品的對比可以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2.通過播放小動畫視頻,把沉悶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滿足學生喜歡看動畫的心態(tài),把學生吸引到課堂知識中,層層深入的問題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與活動相輔相成,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
3.通過視頻會議,企業(yè)導師實時參與課堂指導,深化校企合作,對接職業(yè)標準,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達到教學目標。
4.通過網絡平臺以及晚自修觀看視頻動畫提前預習,了解內容,知道上課形式和教學游戲規(guī)則,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做到“課前思學、課中樂學”。
5.提供信息化的教學資料與學習平臺,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需求,課中的教學資源(如微課、小動畫、學習文檔等)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和學習,訓練科學素養(yǎng)。
APPB教學法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能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教材是一樣的教材,怎樣處理應根據學情,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感性到理性,從易到難,層層推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做中發(fā)現問題。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被贏PPB教學法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能讓課堂氣氛活躍,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地開展,同時也提高了自身教學的管控能力,學生在課堂中能開心地學到知識技能,這就是APPB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偉超.基于多元化教學法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2]吳俊華.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15):4183-4184.
[3]楊濤濤,楊麗俠,莫慶國,等.基于問題學習聯合模擬人在實訓技能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436(10):135-136,142.
[4]何芳.網絡環(huán)境下問題解決活動教學策略的設計[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