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平
建構學習法也稱作建構主義學習法,我們以上所討論的六步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等方法都與之密切相關。建構學習法由來已久,有著深厚的理論根底和豐富的實踐內涵,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特別是第8次課程改革影響很大,值得廣大中小學教師關注、學習和研究。
建構學習法的鼻祖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瑞士學者皮亞杰。應該說,皮亞杰是兒童認知發(fā)展領域里影響力較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所創(chuàng)立的日內瓦學派過去就對我國心理學界與教育學界有過很大的影響,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再度引起我國不少學者的關注和重視。從世界觀方面來看,皮亞杰顯然屬于唯物主義學派,而從方法論角度來講,皮亞杰的學說又充滿了辯證法。他的許多著述中,都十分重視和強調兒童的認知與外部世界的關聯(lián)性特征,這些都是建構學習法的理論基石。
建構學習法的核心觀點是,一個人對外界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既可以通過老師的傳授而獲得,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與建構來掌握。在這兩種情形中,建構學習法不否認前者,但更看重后者。這種見解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就是傳授知識而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觀念大相徑庭。建構,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強調“建設”與“構造”。在這過程中,兒童學習的主體性才真正得到充分發(fā)揮與表現(xiàn)。他們不再被視為知識的容器,任由老師去灌輸與填裝,而成為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主動認知和感受,到最終接受和獲得的主人,這就是建構的意義與價值所在。由此可知,建構學習法理論極大地拓展了兒童認知與學習理論的深度與廣度,使我們對兒童學習的特點與規(guī)律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
在理論層面上,建構學習法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戰(zhàn)線對兒童認知以及學習理論研究與思考的進程,促進了我國理論學術界對兒童認知理論、學習接受理論以及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水準的提升與發(fā)展。因此可以說,建構學習法極大地拓展了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論視野,對我國基礎教育戰(zhàn)線正在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等都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實踐層面上,建構學習法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許多中小學幼兒園在建構學習法的實踐方面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取得了積極而喜人的效果。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安吉游戲。2014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載文《安吉游戲:緣何風靡歐美》。該文報道了德、美、加、澳、新等12國幼教專家分別向國際早教聯(lián)盟、國際游戲聯(lián)盟和本國推介中國的安吉游戲。當我國不少幼教學人對蒙臺梭利、瑞吉歐等“洋早教”緊盯不放之時,國際上許多幼教專家卻十分看好我國的安吉游戲,原因何在?我們認為,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安吉游戲對建構學習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成功運用及其所形成的創(chuàng)新的特色和創(chuàng)造的魅力。在安吉游戲活動過程中,建構學習法的四要素即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得到了充分的落實和展現(xiàn),幼兒教師與孩子們的關系真正從“我教你學”的陳舊模式中解放出來,教師已經(jīng)成為幼兒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和創(chuàng)造者、幼兒游戲活動的幫助者和指導者,而那些懵懵懂懂、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了“我的游戲我做主”,成為初涉學習生活的小主人。安吉游戲的案例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建構學習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魅力。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建構學習法是一種具有自身特定內涵的學習方法。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習者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調學習者獲取知識主要不在于教師的教(即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而在于教師如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促成學生的自主建構,促成學生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有效的探索,最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多少年來,諾貝爾獎項基本與我國無緣,從建構學習法角度深刻反思當前我國中小學乃至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也許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某些原因和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