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華
摘要:一直以來,漢字教學被認為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筆者學習及在留學生課堂觀摩的感悟為主,結合漢字書寫偏誤的期刊論文研究成果,以體驗法和文獻資料研究法對漢字書寫偏誤進行具體梳理和分析,總結漢字書寫偏誤的類型和成因,并提出了漢字書寫教學與漢字字理分析相結合、漢字書寫活動教學、回憶默寫法漢字書寫教學等相關策略,以期為今后漢字書寫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偏誤類別 偏誤原因 策略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203-02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然而“漢字難學”“漢字難寫”始終是留學生難以攻克的難關。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留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漢字書寫偏誤現(xiàn)象屢見不鮮。筆者通過參考大量文獻資料和觀摩體驗留學生課堂,對不同國家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進行深入的分析,使得筆者的漢字書寫教學建議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
一、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類型
留學生在學習書寫漢字的初期,漢字書寫偏誤現(xiàn)象層出不窮,而且偏誤類型更是五花八門。筆者通過文獻整理和留學生課堂觀摩案例分析,將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歸納為筆順偏誤、筆畫偏誤、部件偏誤、結構偏誤、整字偏誤五方面。
(1)筆順和筆向偏誤。漢字書寫具有筆順要求,課堂觀摩發(fā)現(xiàn),相對于書寫完畢的整字來說,書寫過程更易出現(xiàn)筆順和筆向偏誤。很多學習者根據(jù)書寫習慣不按正確的筆順書寫漢字,雖然從成品字看不出留學生筆順,但在留學生的書寫過程中這種看不見的動態(tài)偏誤類型大量存在。例如:寫“宀”時,先寫“冖”再寫“丶”。[6]筆向偏誤,比如:“我”第一筆撇寫成提。
(2)筆畫偏誤。單個筆畫組合與復合筆畫混淆是一種常見偏誤類型:比如“可”字留學生是把“橫”和“豎鉤”寫成“橫折鉤”。形似筆畫的混淆:如“短撇”和“橫”相混淆。筆畫殘缺:如小筆畫“豎、點、勾”。筆畫增加:如“新”字里的“斤”寫成“斥”。[2]筆畫組合方式錯誤:如:“巾”字中豎不出頭。
(3)部件偏誤。部件偏誤主要包含部件改換、部件增減、部件變位。例如:“景”少寫下面的“口”;“害怕”合寫時,“害”常加單人旁;“多”寫成“夕夕”。
(4)漢字結構偏誤。漢字結構偏誤在漢字書寫偏誤中也占相當大的比重。漢字既有獨體字又有合體字,合體字結構按照構字部件間的位置關系,又分左右、上下、包圍等幾大類別。因此,漢字結構偏誤常出現(xiàn)部件間結構松散不對稱、結構顛倒錯位。例如:“樹”寫成“木 又 寸”;把“呆”寫成“杏”。[3]
(5)整字偏誤。整字偏誤是漢字文化圈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最常見的整字偏誤包括同音字混淆、音近字混淆、形近字混淆、簡繁字誤用。例如:“與”寫成“予”;“殘”寫成“慘”。[4]
二、漢字書寫偏誤的成因
(1)漢字本身的復雜性。首先,漢字本體結構復雜,數(shù)量龐大。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由筆畫、部件構成的整字。書寫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復雜的書寫規(guī)則,還要識記大量部件成分及漢字部件的拆分,因此漢字構建單位組合方式的多樣性造成了漢字結構的復雜性。其次,漢字音近字,同音字,形近字較多。[5]現(xiàn)行漢字中存在大量的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在書寫過程中由于留學生記憶混淆而造成漢字相互替換的書寫偏誤。
(2)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留學生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學習漢字書寫的初級階段不僅在漢字書寫上將漢字與字母文字相比附,在書寫漢字時以左右線性字母文字形式書寫二維平面型方塊字結構的漢字,這樣就會將漢字拆得較為稀松甚至不成字。部件偏誤類型中還包括留學生將漢字構件置換成形近的字母的類型。
(3)學者本身的因素。首先,留學生漢字基礎薄弱,對漢字筆順、筆畫及部件的組合規(guī)則不熟悉。筆畫是漢字構成的最小單位,一旦筆畫基礎不牢固,后續(xù)就會出現(xiàn)筆畫增減等漢字書寫偏誤現(xiàn)象。其次,在學習過程中,隨著漢字學習內(nèi)容的逐漸增多,留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識記并區(qū)分成字部件的意義,同時對漢字音、形、意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從而造成對漢字成字部件意義的過度概括,引發(fā)部件混淆類型的漢字書寫偏誤。最后,學習者學習動機不強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在動機不強烈的情況下,對學習漢字所遇到的困難極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造成漢字學習提升緩慢的現(xiàn)象。當然,留學生在書寫漢字時圖快圖省事,粗心大意也是造成漢字書寫偏誤的原因之一。
三、減少漢字書寫偏誤的教學建議
(1)漢字書寫規(guī)則習得優(yōu)先。學習漢字書寫初期,書寫規(guī)則要優(yōu)先學習。教師要注重傳統(tǒng)的漢字書寫筆順、筆畫教學,在學習者掌握一般的書寫規(guī)律的基礎上,加強特殊漢字結構的書寫規(guī)律訓練,夯實漢字書寫規(guī)則。學好筆順能加快記憶漢字速度,使寫的漢字更好看,對學習漢語非常重要。留學生通過筆順筆畫的學習,能充分意識到漢字的方塊字結構、平面二維性的特點,消除留學生的認知差異,是避免留學生畫漢字書寫偏誤的第一步。
(2)教師時刻注意漢字板書的書寫規(guī)范。教師是留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留學生關于漢語的認識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認為漢字書寫教學,教師更適合應用板書的方法,并時刻注意漢字板書的書寫規(guī)范。要求學習者在仔細觀察教師正確書寫規(guī)律的基礎上,模仿老師,在空中比劃漢字的書寫過程。此外,充分運用多媒體漢字教學軟件,放映漢字動態(tài)筆畫,方便學生對漢字筆畫規(guī)則的熟記和應用。
(3)注意漢字書寫教學與漢字字理分析相結合。筆者認為漢字書寫應與漢字字理分析教學相結合。先通過字理分析讓學生了解漢字形旁和聲旁的意義,從而加強對漢字部件的識記。這種帶有漢字文化色彩的字理分析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清楚地區(qū)分形近字的意義區(qū)別,對漢字書寫時避免出現(xiàn)形近字混淆和部件改換偏誤有很大幫助。
(4)設置趣味性漢字書寫教學活動。寓教于樂的課堂氛圍不僅能降低學習者的情感過濾,也能最大化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吸收。趣味性漢字書寫教學活動不僅讓原本枯燥的漢字書寫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漢字拍蒼蠅”活動,讓學習者以活動的形式參與課堂學習,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加深學習者對漢字緊湊方塊字形的印象,避免書寫松散不對稱的偏誤字體。此外,“部件拼湊漢字活動”也是能夠糾正漢字書寫偏誤的活動。部件拼湊成整字的過程,讓學習者掌握構件的正確排列順序,為避免部件置換書寫偏誤有重要意義。
(5)學生可以采用回憶默寫法練習漢字書寫。在漢字書寫學習階段,機械的漢字重復抄寫是留學生書寫漢字的常用方法。該方式過于機械化且枯燥無趣,容易使留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筆者認為留學生可以利用“回憶默寫法”[6]書寫漢字。在學寫漢字前先分析漢字的筆畫、部件之間的組合方式,然后再進行回憶默寫漢字,漢字寫完后再進行對照修改,這樣不僅減少留學生機械的漢字書寫次數(shù),而且加深漢字方塊字形和部件之間組合方式的記憶。長此以往,有助于培養(yǎng)留學生形成正確的書寫習慣,避免漢字書寫結構偏誤的出現(xiàn)。
四、結語
本文通過歸納分析漢字書寫偏誤類型及成因,提出了在漢字書寫教學和外國留學生學習書寫漢字過程中減少漢字書偏誤的方法和建議,以此幫助漢語學習者更快地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則,提高漢字書寫水平。
參考文獻:
[1]何繼軍,付潔萍.初級階段來華留學生漢字筆順偏誤分析[J].海外華文教育,2018(3).
[2]劉建平.對外漢字書寫教學法研究——基于外國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6(2).
[3]婁秀榮.歐美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j].現(xiàn)代交際,2018(5).
[4]呂桂云,陳青青.中高級階段泰國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J].林區(qū)教學,2019(3):51-54.
[5]殷源苑.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與原因分析[J].智庫時代,2018(25).
[6]劉燕梅,江新.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得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3(1).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