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芳
【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PCT)、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內毒素(ET)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療患者中選取80例,根據有無化療后感染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hs-CRP、PCT和ET水平。結果:感染組患者的hs-CRP水平(17.6±5.8)mg/L、PCT水平(15.2±4.9)ng/ml、ET水平(3.856±1.157)EU/mL,與非感染組的(6.4±2.3)mg/L、(0.4±0.1)ng/ml和(0.028±0.012)EU/mL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hs-CRP、PCT和ET水平能夠較好地反映白血病化療患者的感染情況,能夠為臨床病情評估和治療提供重要指導,在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關鍵詞】超敏C-反應蛋白;化療后感染;血清降鈣素原;白血病;內毒素
【中圖分類號】R1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086-01
白血病化療患者由于大劑量使用化療藥物,可導致粒細胞缺乏或質量異常,降低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從而增加患者的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有研究證實,ET、血清hs-CRP、血清PCT與細菌性感染有一定關系[1],所以為了解這些指標在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文回顧分析了80例白血病化療患者資料,對化療后感染與非感染患者的3指標水平進行了如下對比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病例80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實施白血病化療治療的患者,根據患者化療后有無感染分為兩組,各40例,感染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3~15歲,平均年齡(8.9±3.4)歲;非感染組中男、女分別為25例和15例,年齡在4~16歲,平均年齡(9.1±3.3)歲。感染組與非感染組基本資料對比,P>0.05,符合對比要求。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集5毫升肘正中靜脈血,以3500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離心5分鐘后取血清進行hs-CRP、PCT和ET水平檢測,hs-CRP檢測使用全自動定量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測定,檢測方法為速率散射比濁法。PCT采用免疫定量檢測法進行測定,ET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測定,所有檢測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完成。
1.3 觀察指標
hs-CRP的陽性閾值為10mg/L,以hs-CRP小于10mg/L作為陰性判斷標準;PCT參考范圍為低于0.5ng/ml,ET正常范圍為低于0.035EU/m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3.0軟件處理,用x±s代表計量數據,差異用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差異,用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
2 結果
從下表1可看出,感染組的hs-CRP、PCT和ET水平與非感染組比較,均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化療藥物在白血病治療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化療治療雖然具有較好療效,但是化療藥物的使用可導致骨髓抑制,降低患者的白細胞水平,進而影響其免疫功能和生理性防御屏障作用,破壞正常菌群結構,增加患者的病毒、細菌和真菌感染風險。所以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斷白血病化療后感染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2]。
對于化療后感染以往常用病原學檢查,但是該檢查方法所需檢測時間長、穩(wěn)定性差,無法及時判斷患者感染情況,很容易延誤患者治療。所以尋找一種更為快速簡便、安全準確的白血病化療后感染檢測方法極為重要。hs-CRP、PCT和ET等指標具有操作簡便、穩(wěn)定性強等優(yōu)勢,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在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hs-CRP是肝臟合成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的非特異性標志物,能夠較為準確地檢測患者的低濃度C反應蛋白,在各類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血清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糖蛋白,主要由甲狀腺的C細胞產生,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PCT含量極低。患者在出現(xiàn)細菌感染后,由于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均會大量分泌PCT,從而導致其PCT水平顯著升高,且不會受非細菌感染因素的影響,其檢測結果更為準確可靠,能夠為臨床診斷和用藥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有研究證實,血清PCT的異常增高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具有較大關系[3]。ET作為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特有成分,細菌侵入血液后釋放內毒素或病灶處內毒素進入血液系統(tǒng),均會導致ET水平升高,且檢測操作較為方便快捷,受到臨床的廣泛青睞,但是ET對于革蘭陽性菌感染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相對偏低。
本研究中,通過對感染組與非感染組患者的hs-CRP、PCT和ET水平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感染組患者的上述3指標水平與非感染組比較,均顯著較高,說明這三個指標均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的感染情況,在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hs-CRP、PCT和ET檢測在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較好地反映白血病化療患者的感染情況,而且能夠為臨床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閻青青,王丹. 血清PCT、hs-CRP、WBC計數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海南醫(yī)學,2017,28(23):3877-3879.
[2] 陳先春. 降鈣素原和內毒素檢測在診斷白血病化療后并發(fā)感染中的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33(05):632-634.
[3] 余珈漫, 陸怡德. PCT、hs-CRP及SAA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4,6(04):2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