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 本文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思想淵源,提出了以中國“和”文化為核心,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策略。要向世界闡釋中國文化,將“和”文化作為國際關系準則,用“和”文化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用“和”文化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
【關鍵詞】 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文化;共同利益;國際關系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長期經(jīng)驗與實踐中總結并在21世紀初向全世界提出、倡導并推動的一種社會主義性質的價值理念。它的核心理念與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和”文化密切相關,是體現(xiàn)著中國智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產(chǎn)物,本文將就其聯(lián)系與相互作用進行深入探究。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思想淵源
“和”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在不同的時代經(jīng)歷不同的變化也身處不同的地位,但是它的本質思想?yún)s在歷史的長河中保存下來,在今天依然處于不可取代的地位,正如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
1、中國“和”文化的真諦與精髓
中國“和”文化自春秋時期產(chǎn)生,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隨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起起伏伏,有些內容在發(fā)展過程中被淘汰,而它的真諦和精髓卻得以保留至今。對于“和”文化的真諦和精髓,眾說紛紜,但也逐漸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總結,概括地講,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
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觀。這是和諧思想最典型的體現(xiàn)?!疤烊撕弦弧笔堑澜痰睦碚摶?,他們認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人類和自然萬物的和諧交融?!氨:咸汀笔恰吨芤住分兄匾恼軐W思想,意思就是說要保持長合從而達到大的和諧。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中國傳統(tǒng)的小農(nóng)思想,人們靠天地生存,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天人關系成為其研究的基本問題,強調人與天要和諧相處,只有人類尊重自然,自然才能造福人類。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價值觀。“君子和而不同”是先秦儒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出的,意思就是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但是在具體問題的看法上不一定要和別人保持一致。和諧不是整齊劃一,不是千篇一律,是統(tǒng)一中帶著差異,差異中帶著統(tǒng)一?!昂投煌笔侨穗H交往、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條規(guī)則,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要苛求別人的思想行為與自己保持高度的一致,也不用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原則性的思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在統(tǒng)一中保持多樣,正是因為這一傳統(tǒng)思想,中國的56個民族才能友好團結,共同形成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
和為貴、泛愛眾的處世哲學。我們經(jīng)常用“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來分析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和”對人們的處世態(tài)度影響極深。“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原則,“泛愛眾”是指我們要對大眾都保持一顆愛心,樂于幫助別人,只有自己主動去幫助別人,朋友才會親近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會主動給予幫助。為人處世,一定要以和為貴,時刻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就是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發(fā)奮圖強,堅持不懈。要想成為杰出的人就必須自強不息,堅持就是勝利,切不可半途而廢?!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說君子的品德應該像大地一樣厚實才可以承載萬物,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要保持寬闊的胸襟,凡事不能斤斤計較,要懂得寬容,給別人留退路也是為自己留后路。二者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就包含了“和”的內涵,我們要不斷地發(fā)揚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
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孔子曾有個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天下大同、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yè),沒有貧富差異,也沒有戰(zhàn)爭,天下是每個人所共有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也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追求能建立一個和諧、自由、平等的美好社會,從古至今,建立一個“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社會一直都是人們心中一個美好的愿望。
2、中國“和”文化的影響
中國“和”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吸收壯大,對人類現(xiàn)實的非凡意義使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從生活微小的交往到社會整體的交流它都無處不在,它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屹立不倒。
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上,主張“天人合一”。自然是萬物之源,人是萬物之靈,人與自然關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在自然界生存就必須接觸各種人和物,人的態(tài)度會決定自然界的生存狀態(tài),但是如果人類對自然界不斷地惡意破壞,就會遭到自然的懲罰,最終傷害到自己,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在利用自然得到自己目的時也要回報自然,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主張“和為貴 ”。人與人的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基礎。在現(xiàn)代生活中,“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就是不同質的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會影響其他事物,在同一個領域也能和諧相處。另外一種就是相互存在矛盾的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共同努力克服矛盾,最終實現(xiàn)和諧統(tǒng)一。人是復雜的動物,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建立和諧的社會,就要解決好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在國與國的關系中,主張“協(xié)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和”文化認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兄弟關系,在交往過程中要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更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國家、民族,各個國家民族在社會制度、語言文字、風俗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都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所以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在發(fā)生沖突時,也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矛盾,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以德服人,在中國古代為了和周邊修好,不惜進行和親,文成公主進藏、昭君出塞都成為千古佳話。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二、以中國“和”文化為核心,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策略
“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思想精髓的繼承與升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中國將會繼續(xù)探究努力,同時也希望世界各國各地區(qū)也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共同努力,共建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