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伊斯蘭園林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其景觀要素與園林規(guī)劃方式具有映射宗教內涵、反映本土文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 伊斯蘭教;園林;宗教
在公元6世紀末的阿拉伯半島上,一段恢弘燦爛的帝國文明史悄然開篇——在短短幾個世紀內,揮舞著戰(zhàn)刀的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完成了對波斯、西班牙等地的擴張,超越羅馬盛世的阿拉伯帝國屹立西亞。帝國的建立不僅意味著兩河流域開辟了新的經(jīng)濟與政治模式,更是宗教與文化的融合碰撞,《古蘭經(jīng)》中濃郁的天園之風吹拂過帝國開拓的全新疆土。所以說,伊斯蘭教和阿拉伯的崛起密不可分,阿拉伯園林通俗點說也可以算是伊斯蘭園林,是當今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
伊斯蘭教對阿拉伯人的藝術審美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他們的工匠手執(zhí)《古蘭經(jīng)》,將宗教想象中的極樂之園建造在了半島古老的土壤上。因而伊斯蘭園林藝術被宗教思想和阿拉伯文化深深浸染,那些果實常年豐饒、樹蔭歲月相繼的“樂園”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建立、伊斯蘭教的傳播,方方面面都反映出伊斯蘭教教義的要求,折射出阿拉伯特有的美學思想。中世紀,受阿拉伯文化的熏陶,波斯庭院在傳統(tǒng)的藝術文化基礎上產(chǎn)生了一種“波斯阿拉伯式”庭院,而波斯伊斯蘭造園又成為后世西班牙伊斯蘭造園、印度伊斯蘭造園效法的典范。本文擬就伊斯蘭園林的藝術表現(xiàn)與結構布局的特點予以分析和闡釋。
1 神圣的水與庭院布局
早先是沙漠中的閃族人和都因人的阿拉伯人過著逐水而居的生活,人民珍愛、崇敬水源的傳統(tǒng),反映在神話傳說和伊斯蘭教義中,深刻影響了水在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坐落于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的克爾白天房是全世界穆斯林都要朝覲的圣跡,緊靠天房后側有一眼叫滲滲泉的水源。在阿拉伯人的古老祖訓中,口渴難耐的祖先易卜拉欣與母親來到麥加,圣人用腳蹬地,地面便顯現(xiàn)神跡,裂縫滲出水來,最終形成了這口清泉。滲滲泉被憧憬圣地的阿拉伯人視為“圣水”,它同泉水滋養(yǎng)而成的“綠洲”一起被園林師作為設計的素材和藍本。《古蘭經(jīng)》中也有:“天地原是閉塞的,而我開天辟地,我用水創(chuàng)造一切生物”。
在伊斯蘭園林中,各種水景設施共同主導著庭院的布局,它們是庭院中賞景的焦點,支配著庭院的重要空間,除了寄托著荒漠之中生靈仍能生命蓬勃不息的愿景的動水景觀外,波斯伊斯蘭庭院里常有水面平靜的貯水池與水壇,池壁上貼著五彩馬賽克瓷磚,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通過映射水下圖案形成的光影隱喻著圣賢、君主身上的靈光,而這種“水中靈光”是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文化的繼承體現(xiàn)。靈光是萬物之源,它佑護罩蔽著國土與人民,降臨在虔誠朝拜者與賢君的身周,讓他們可以與天神溝通。
受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影響的伊斯蘭宗教世界觀中,天地宇宙便是被以十字形割劃為四份,而中心點便是生命的清泉。所有典型的伊斯蘭園林都沿襲了此格局,十字形的細長水渠起到了劃分庭院的作用,中央噴泉汩汩不息,象征神澤的水就從這里向四方流去?!豆盘m經(jīng)》吸納了《圣經(jīng)·舊約》伊甸園有四條河滋潤的說法,四條河分別象征著仙境的水、乳、酒、蜜四河:“敬畏的人們所蒙應許的樂園,其情狀是這樣的: 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
十字形在早期阿拉伯半島文明中一直是光明的象征,T形十字架本就是波斯太陽神密特拉的神圣符號,互相垂直的放射線在崇尚日神的半島文化里最終獲得了真主安拉神性的地位。除了水乳酒蜜四河的大框架,四分園中水渠縱橫交錯,盤式涌泉明暗分置,將矩形的庭院劃分出更多的神圣十字,營造出幾何對稱與平衡的整體結構。這種結構是阿拉伯造園藝術古往今來最經(jīng)典也最根深蒂固的審美特征,與追求自然非人工對稱的中國園林恰好相反。對稱均衡的幾何圖形帶給人寧靜深邃的美學體驗,與阿拉伯人所推崇的宗教性修身沉思的園林功能完美契合,也正因如此,反復的對稱框架與平淡的均衡結構被賦予濃重的神性氛圍,聚合了穆斯林的深度思想與寶貴美德,才成就了這般“能睹見仙靈”的精神花園,伊斯蘭園林水景文化延伸出的理水手法被傳到意大利半島,更是演變出了一段歐洲園林的水景傳奇。
2 來自天國的植被與抽象紋樣
宗教信仰千百年來持續(xù)不斷地滋養(yǎng)著阿拉伯半島的園林審美文化,包括庭中植被的布置與搭配。園林是伊斯蘭人加諸心中的圣地,在貧瘠干旱、色彩枯燥的沙漠中為生機奔波的祖先們,將自己對天國水源豐沛、花木葳蕤、爛漫多彩的想象訴求于園林景觀表現(xiàn)里,且體現(xiàn)在其建筑紋飾中。
在瑣羅亞斯德教教宗《阿維斯塔》中描寫光明神的對立面暗魔將用風雪洗劫人間,阿胡拉·馬茲達對伊朗遠古時期的國王賈姆說道:“你造瓦拉,呈四方形……你在此建居室、地下室、殿堂、涼亭、庭院、沿廊……你使世間每一種樹木繁盛……你使每一種果木繁盛……”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拜火教的美好愿景與穆罕默德教融合匯通,共同勾畫出了中世紀伊斯蘭庭院寧靜的仙境圖景,這些模擬的天國一年四季由流水潤澤,樹木連蔭、花床燦爛,還有累累碩果以及華麗的建筑,“真主所許給眾敬慎者的天園情形是:諸河流于其中,果實四季豐饒,它的陰影也是這樣”。
除了營造豐饒景象的低矮花灌木與果木外,綠蔭樹多得匠人們青睞,他們在庭院高大的矩形土墻內側密植各類綠蔭樹,形成內斂深邃的精神空間。現(xiàn)存完好的伊斯蘭園林綠蔭樹往往以柏樹為主,它們被園藝師精心修剪成一種“火焰簇—蓮花瓣(蕾)—水滴”三位一體的形狀。
柏樹在伊斯蘭園林造景植物中作用突出,不僅僅因為它耐旱的特性,更因為在古波斯神話中,柏樹是一種生長于天堂的圣樹,被先知瑣羅亞斯德帶到人間,其宗教地位不亞于菩提樹之于佛教。
而伊斯蘭園林中綠蔭樹這種“火焰簇—蓮花瓣(蕾)—水滴”三位一體的形狀,則來源于阿拉伯半島乃至印度半島共享的蓮花崇拜。在《阿維斯塔》中出現(xiàn)過一種名為“豪姆”的神樹,它的枝條像陽光一樣金黃,汁液甘甜令人陶醉,能使人延年益壽、為牲畜祛除死亡,是眾神的飲料,也是祭祀必備品。相對應地在《梨俱吠陀》中,也有一種棕紅色的蘇摩樹與其遙相對應,在吠陀神譜上“占著僅次于火神阿耆尼的重要位置”,可見該植物與日、水、火三者密切關聯(lián)。戰(zhàn)爭與貿易使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向各地傳播之后,該地區(qū)盛產(chǎn)的藍蓮花從表征到功能都迎合了神話中人們對“水中靈光”、“水中之火”的崇拜與想象,蓮花崇拜由此誕生,并延續(xù)到后世。而“水—火—日—蓮花”的藝術造型在伊斯蘭化后演變?yōu)閳@林建筑植被造型和裝飾圖案,對世界建筑藝術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除了火焰與日光形狀的應用,豐富多彩的幾何造型是伊斯蘭造園不變的主題。伊斯蘭藝術是拒絕具象的嚴格宗教藝術,核心崇拜是對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神安拉的崇拜,教徒們被禁止偶像化一切人物、動物等生命體,先知穆罕默德有言:“誰描摹世象,世界末日將因他不能為被描摹物注入生氣而受罰”,于是大量的抽象紋飾由此被創(chuàng)造出來。伊斯蘭抽象紋樣主要有幾何紋、植物紋與裝飾文字紋,它們被廣泛運用在園林的建筑墻體和水景內壁上,用色濃重而斑斕,而不是采用被視為輕佻的漸變色,厚重明艷的景觀小品在封閉園林中顯得莊重崇高,意在喚醒人們對神圣的向往敬畏之心,不同于西方藝術注重科學與思考,伊斯蘭造園藝術崇尚想象與冥索,這正是抽象文化的思維方式。
風俗文化與宗教信仰對于伊斯蘭園林藝術的發(fā)展起著不容忽視的引導作用,在世界園林史上,伊斯蘭園林內部各組成既有強烈的區(qū)域性共同點,卻又爭相閃耀著不同的奇光異彩,這一特點的形成與當?shù)厝嗣袢诤仙A的民族智慧與精神文明密不可分。引用美國德克薩斯州科技大學環(huán)保規(guī)劃系教授薩菲·哈邁德對伊斯蘭園林的一段評價:“伊斯蘭園林反射了穆斯林的信仰和思維,用具體的物質表現(xiàn)出人類看不到的許多象征物??v觀各國現(xiàn)代園林設計,任何背離這些根本原則的創(chuàng)意,必然表現(xiàn)空泛,因為失去了人類價值的生命力。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園林,都集中表現(xiàn)一個主題:敬畏獨一無二的真主”。
伊斯蘭園林,有悠久的歷史和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園林設計獨具匠心,體現(xiàn)了人對真主造化的大自然的熱愛。是漫漫歷史長河中,歷代各國的園林藝術家們用最基本的土石水木素材,糅合奇思妙想與誠摯信仰,創(chuàng)造出的一連串精彩絕倫的“天園”奇跡。
宗教與本土文化,一直是文明搖籃中的啟蒙之光,是人類共同凝聚的偉大的意識形態(tài),更在造園生活、藝術成就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時代的車輪轆轆向前,承擔著引導人類審美與精神活動責任的設計師的思想也不能滯步不前。對于宗教,應該擺脫停留于“迷信”的膚淺認知,從傳承歷史和弘揚文化的角度出發(fā),正確運用宗教元素,巧妙萃取民俗文化,步入承載人們精神寄托的園林美新時代。
參考文獻:
[1]馬堅譯.古蘭經(jīng)[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2]楊濱章.外國園林史[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3]唐燕.中國園林和伊斯蘭園林的起源和發(fā)展差異比較[J].山西建筑,2007(34).
[4]劉海燕,呂文明.論伊斯蘭庭園藝術[J].中華建筑,2008(8).
[5]周麗,雷維群,董麗.伊斯蘭園林的主要類型及其特色[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6]李佳,張薇.伊斯蘭園林特點初探[J].現(xiàn)代園藝,2011(21).
作者簡介:劉暢,女,安徽池州人,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2017級風景園林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