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波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比蝹ゴ箫w躍是對中華民族近百年來艱辛探索史的生動寫照,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艱苦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根本政治前提,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根本政治基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根本政治保障。
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憂外困、戰(zhàn)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為謀求民族獨立,實現(xiàn)民族復興,社會各群體采取各種方式,提出不同主張,做出各種嘗試,但最終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華民族的悲慘境遇。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由此,中國共產黨承擔起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共有了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勢一片大好。1925 年 1 月,黨的四大通過的《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問題,強調“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并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但隨后發(fā)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慘敗,迫使我們黨不得不思考革命的領導權問題。遵義會議前后,我們黨運用民主集中制成功解決了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的問題,結束了“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fā)、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鄧小平語)的歷史,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逐漸形成,民主集中制得以貫徹,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更加有力。黨的革命事業(yè)由此出現(xiàn)了轉機。在延安,我們黨通過開展以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解決了長期制約我們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問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我們黨實現(xiàn)了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從此革命事業(yè)一路高唱凱歌。
我們黨從不同方面強化了黨的領導。針對黨的領導不全面的問題,1935年召開的瓦窯堡會議強調:“共產黨的領導權的取得,單靠在工人階級中的活動是不夠的,共產黨員必須在農村中,兵士中,貧民中,小資產階級與知識分子中,以至一切革命同盟中,進行自己的活動?!贬槍h的領導落實不力的問題,我們黨制定了各項制度,如《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指示》《關于健全黨委制》《關于組織部業(yè)務與報告請示制度的通知》《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提供了制度規(guī)范。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央政治局通過 《關于統(tǒng)一抗日根據(jù)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強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如軍隊、政府與民眾團體。根據(jù)地領導的統(tǒng)一與一元化,應當表現(xiàn)在每個根據(jù)地有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中央局、分局、區(qū)黨委、地委)”。這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領導一切”,明確了“一元化”的領導原則。
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并不斷強化黨的領導,才能夠在物資極為匱乏、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把黨組織的號召力、軍隊的戰(zhàn)斗力、群眾的凝聚力、物資的動員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xiàn)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從局部執(zhí)政轉向全國范圍內的全面執(zhí)政,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從革命轉向建設。為了確保新生人民政權穩(wěn)定有序,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們黨更加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提出了“黨領導一切”。我們黨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規(guī)定將這一原則貫徹到各地區(qū)、各領域和各行業(yè),從而廣泛動員起社會各方面力量,“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fā)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反復強調要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一方面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另一方面是通過改善黨的領導來加強黨的領導。
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鄧小平在1980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tǒng)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tǒng)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彼€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基本路線的重要部分,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因為“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黨的領導,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就提倡不起來;沒有黨的領導,真正又紅又專、特別是有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的隊伍也建立不起來。這樣,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祖國的統(tǒng)一、反霸權主義的斗爭,也就沒有一個力量能夠領導進行”。
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我們黨還特別強調“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霸鯓痈纳泣h的領導,這個重大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不好好研究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第一,加強黨自身建設。鄧小平告誡全黨:“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钡诙?,實行黨政分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下,認真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以政代企的現(xiàn)象”。第三,黨的領導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在黨和政府的關系上,實行黨政職能分開,在黨和企事業(yè)單位的關系上,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第四,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方面,廢除干部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提倡干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第五,明確黨的領導方式。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在政治報告和黨章中把“黨是領導一切的”改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著重強調黨的政治領導,“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和向國家政權機關推薦重要干部”。第六,強調核心和權威。鄧小平特別強調黨中央要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進入新世紀,面對更為嚴峻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更為凸顯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我們黨依然強調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強調做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工農兵學商,黨是領導一切的”,“越是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越要加強黨的領導、抓好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與執(zhí)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并堅決維護中央權威。
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才能夠糾正文化大革命的極左路線,才能夠抵御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帶來的沖擊,才能極大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極大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黨內一段時期普遍存在的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等問題,我們黨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把黨的領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yōu)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求全黨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強調要維護中央權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都告訴我們,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為此,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審議通過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若干規(guī)定》。
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強調依憲治國和依憲執(zhí)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
加強黨對非黨組織的領導。制定出臺《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規(guī)定“黨組是黨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領導機關中設立的領導機構,在本單位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lián)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協(xié)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優(yōu)化議事協(xié)調機構。設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不再設立中央維護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中央維護穩(wěn)定工作領導小組、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成就的取得,歸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魄力和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xiàn)了全黨思想上的高度統(tǒng)一、組織上的高度團結和行動上的高度一致。
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著眼未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xù)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只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才能順利實現(xiàn),才能在政治上保證中華民族在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xiàn)強起來的偉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