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璧
【摘要】毋庸置疑,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的根,是品性純化的滋養(yǎng)劑,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高效滲透傳統(tǒng)文化意義重大。教師應引領學生深讀,在古今溝通中繼承優(yōu)秀文化;反思,在現(xiàn)實印證中內化文化養(yǎng)分;運用,在讀寫結合中開闊精神視野,并收獲到沉甸甸的語文素養(yǎng)、精神素養(yǎng)和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古今溝通?現(xiàn)實印證?讀寫結合?精神傳承
一、深讀:古今溝通,傳承優(yōu)秀文化
讓孩子們浸潤在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不僅僅是習得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技法,更在于傳承很多有意義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某些精神不只屬于過去某一時代,而是穿越時光隧道,照亮了今天的人們,照耀著今日蕓蕓眾生的靈魂和心靈。如大丈夫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恪盡職守精神、剛正不阿精神,都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fā)揚。如此,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學到的不是死去的、僵化的“老古董”,而是鮮活的,與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精神財富。
對此,我們在閱讀中華經典文化作品時,不是沉湎于簡單的“古今翻譯”和“重點段落背誦”之中,而是讀深讀透,在情感和道德的更細微處多一些開掘和體味。
“把種子播撒在人文土壤,生命才能泛化品質的豐采和精神的輝光?!边@里的人文土壤少不了傳統(tǒng)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養(yǎng)分和文化底蘊。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深入到作品的核心深處,與大師對話,與傳統(tǒng)文化對話,使學生突破原先狹小的心靈圈子,在領略中華民族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感受偉大心靈的搏動,領悟言語世界的博大,體會精神世界的豐盈。
二、反思:現(xiàn)實印證,內化文化養(yǎng)分
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很多教師都引領孩子們在更廣的層面上和現(xiàn)實印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司馬遷“身殘志不殘”寫出鴻篇巨著《史記》、貝多芬失聰后扼住命運的咽喉創(chuàng)作出名曲《命運交響曲》,但這些都是歷史。除了從“歷史”中進行“拿來主義”外,能否從當下的現(xiàn)實中進行有意義的印證呢?
以下是一段教學片斷:
同學們,你們能否從現(xiàn)實中舉一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例子?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后,一個同學說:“我知道一種鯰魚效應,就是沙丁魚從遙遠的地方運輸回來的時候,里面放一條比沙丁魚更加勇猛的鯰魚,時刻威脅著沙丁魚的生命,沙丁魚四散逃跑而吸收到更多氧氣而得以活下來。我們也一樣,如果學習環(huán)境太安逸了,就缺少了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時時刻刻有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或許能始終保持一種蓬勃向上的學習活力和原動力?!?/p>
這樣的印證就有新意,值得師生進一步深挖和反思。的確,既然是精神傳承,就應該和現(xiàn)實在更深處進行印證,和孩子們的內心和人生對接。學習上知道安逸的害處,生活中懂得退讓的好處,做人上曉得品性的重要,在成長發(fā)展的起點就占據(jù)精神的制高點,而這,不正是語文學習中應有的風景嗎?做精做細這一生命的必修課,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意義重大。
三、運用:讀寫結合,開闊精神視野
觸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在于背記、反思、也在于把其傳統(tǒng)精神融于運用之中——即寫作當中。的確,“從讀到寫是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庇沙醪接|摸到深度運用,意味著文化或精神傳承已經進入到一個深的層次。
如學完《富貴不能淫》之后,讓學生以“大丈夫”為主題,寫寫自己對孟子所說的“大丈夫”標準的認識,也可以寫寫自己認為有哪些人算得上“大丈夫”(歷史人物和現(xiàn)實人物皆可)。尤其是現(xiàn)實人物中,那些敢說敢當、剛直不阿的杰出代表,應該成為學生筆下的典范。如崔永元,是否就是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呢?
以下是學生習作中的部分精彩句子:崔永元勇敢地站在一些所謂的明星大腕面前,堅守自己的精神底線,可嘆可敬,真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也,不在于大富大貴和大腕氣派,而在于精神之“大”,心靈之豐富,崔永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敢于站在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對立面而永不妥協(xié),崔永元,我敬佩你……
瞧,傳統(tǒng)文化已經延伸到習作中,或者說已經延伸到鮮活的實踐之中,那么,其傳承的功效自然與以往不同。放眼傳統(tǒng)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并實踐于傳統(tǒng)文化的深耕細作,或登高望遠、或低頭探幽、或奮筆疾書、受惠的不僅僅是學生,也是教師,也是家長,更是整個教育界。但愿,語文教師,能夠以經典為主,打破時空界限,引領學生與文學大師和思想大師進行心靈和生命的對話,并收獲到沉甸甸的語文素養(yǎng)、精神素養(yǎng)和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志斌.素養(yǎng)培育必須扎根文化[J].中小學德育,2018,(05):1.
[2]胡華杰.基于語用理念的讀寫模式構建策略[J].語文天地,201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