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是每個教師必須面對并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轉化學困生是每一個教師、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校都要持續(xù)研究的課題。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學科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一些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轉化策略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學好數學不僅是為之后的學習打基礎,也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要學好數學,課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學困生的存在卻是每個老師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缺乏學習興趣
數學較為抽象,許多學生不能很好的轉化為抽象思維,導致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難學,但是老師又在每天都講授新知識,要求學生必須跟著老師的腳步學習。日積月累,學生長時間在不情愿的學習狀態(tài)下學習,學習效果不好,自信心下降,就會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基礎知識薄弱
數學的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小學數學的延伸和發(fā)展,要求基礎知識必須扎實。小學數學大多數以計算為主,但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不重視計算,導致部分學生因計算不過關而錯誤百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薄弱,必然會導致數學學習越來越困難。
3.自卑心理作怪
部分學生認為如果自己去問其他同學問題,就表示自己比其他人笨,從而不喜歡問問題。因為有不會做的題目也不問,就會使不會做的題越來越多,最終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長此以往,數學成績愈發(fā)不理想,自卑感愈重,更不敢問問題。
4.學習方法不恰當
同樣的起點,同樣的學習內容,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講授,但是不同的學生往往會呈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恰當。之所以會變成學困生,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沒有采取適當的學習方法。比如,在課上,應用怎樣的方法聽老師講課,怎樣的方法記筆記,怎樣的方法做練習題;在課下,又應以怎樣的方式復習,怎樣的方式處理不會的題目,怎樣的方式弄清上課沒理解的知識點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相較于優(yōu)生,學困生在這些問題上的處理較為隨意,甚至不去處理,得過且過,從而導致學習質量不高,甚至事倍功半。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注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如果學生能在數學的學習中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就會形成求知欲,激發(fā)學困生主動學習數學。讓他們主動去探究新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學有所獲,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
要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必須要讓學困生也主動參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盡可能把抽象的知識轉變得更加直觀,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當學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時,教師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突然提高音量來提醒學困生。在提問時多注意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看他們是否舉起手回答問題,我都會先讓這樣的同學回答,如果答上了,我要特別表揚,如果答錯了,我也要表揚,以給他們信心和勇氣,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課后作業(yè)也需要因材施教,對學困生的課后作業(yè)適當降低難度,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對不合適的方法適當進行改進。
2.通過小組學習強化學困生的知識鞏固
學困生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去引導學困生。教師可以給每個學困生搭配一個“小老師”,用“小老師”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去引導學困生,從而達到改變學困生的學習效果的目的。
學困生形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學困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于問問題,這時,如果教師給學困生搭配了一個適合的“小老師”,讓學困生敢于去問“小老師”問題,就能解決學困生大部分的疑難問題。
這種方法的重點在于要找到和學困生關系較好且學困生敢于去問問題的“小老師”。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困生單獨引導,降低學困生的自卑感,讓學困生不覺得問“小老師”問題是因為他比“小老師”笨。同時也要引導學優(yōu)生,雖然學優(yōu)生是學困生的“小老師”,但是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并沒有誰優(yōu)誰劣,大家都是平等的,學習也是相互的。
3.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布置作業(yè)時,要注意分層布置,督促學困生認真完成作業(yè),只要完成就可以得到表揚。學困生以往很少能得到表揚,如今能與其他學生一樣經常得到老師的稱贊,就能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時批作業(yè),我一般采用面批,一發(fā)現學困生有比較好或有進步的時候,就會特別給以指出表揚;當他們有不好的時候,就及時給以輔導,改正后,再給打上100。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感覺,從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總之,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如果教師忽視了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就談不上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學困生由于成績較差,他們得到的多是失敗的苦澀。面對教師的漠然置之,家長的批評責罵,同學的冷嘲熱諷,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失去自信。由此可見,轉化學困生,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體會成功,與培養(yǎng)中、優(yōu)學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對學困生的關愛和幫助,不讓一個學困生掉隊,喚醒學困生進取的意識,使他們由“厭學”到“學有所獲”到“樂學”,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郭萍.教學中如何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
【作者簡介】
景森,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從教3年;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