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麗娜
在大量食品安全事故不斷發(fā)酵的背景之下,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也有了大幅上升,而部分不法商販為了自身利益,經常會通過非法添加物的使用來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結合現有食品安全標準中的內容,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主要包含不屬于食品原料的物質、不屬于批準使用的新資源食品等,因此,若不能針對這樣的狀況進行管控,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現突發(fā)的食品安全事故,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在食品上市之前做好檢驗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在后續(xù)內容中對食品非法添加物對應的檢測辦法進行深入探討。
常規(guī)檢測方法
分光光度法。這一方法能對硫化鈉、甲醛等物質進行有效檢測。以薛峰等提出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為例,這一方法能有效測量出味精中是否含有硫化鈉以及硫化鈉的具體含量。對于這一方法的實際應用來說,分光光度法對檢測人員專業(yè)性的要求并不高,具備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等優(yōu)勢。
氣相色譜法。以對富馬酸二甲酯的檢測為例,這一物質經常被使用于糕點之中,進而達到延長糕點保質期的目的,但若仍采用上文中提到的分光光度法進行檢測,那么由于糕點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色素,具體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自然會因此而受到一定影響。氣相色譜法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更加簡便、快速。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進行檢測將能更進一步提升檢測過程的靈敏度和選擇性,進而達到有效檢測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目的。
離子色譜法。這一檢測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對離子性物質進行分離的基礎之上的,而這一方法能針對小麥粉及其制品中的苯甲酸、溴酸鉀等進行有效測定,同時也能對飲用水中的有機磷農藥以及蘇丹紅等進行測量。也就是說,若待檢測非法添加物屬于鹽類物質,那么都可以選用離子色譜法來進行檢測。
液相色譜法。與上文中的內容類似,液相-質譜聯用能更好的提升檢測效果。結合現有數據來看,液相-質譜聯用的方式能很好的對復雜活性成分以及痕量物質等進行分析,如抗生素、蘇丹紅等。對于不同的檢測方法來說,國家現有標準中也已經對不同場景下液相-色譜聯用檢測技術的應用流程做了說明,在這些內容的輔助之下,具體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自然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型檢測技術
免疫檢測法。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特異性反應是這一檢測方法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結合現狀來看,由于這一檢測方法自身所具備的特異性強、分析容量大等特點,已經在食品非法添加物檢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ELISA檢測法為例,現有數據表明,這一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有效檢測出氯霉素的含量。除了上述內容之外,由于免疫檢測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制備過程較為復雜、檢測內容單一等缺陷,現階段主要應用于陽性樣品的快速篩查之中,若要進行定量分析,那么則需要利用其它技術來進行測定。
拉曼光譜法。與利用化學儀器進行檢測的技術相比較,光譜法具備不需要制備試樣、不需要消耗化學試劑等特點,而本文所介紹的拉曼光譜技術則借助自身快速、無損、安全等特點在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檢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結合現有數據來看,利用這一技術對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進行檢測時,檢測限能達到2.6 X 10- 7mol/L。與上文中的內容類似,這一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熒光干擾、圖譜分析復雜性較高等都是影響其應用成效的主要原因,相關技術人員則應從這些內容入手對拉曼光譜法做出改進。
生物傳感器。這一檢測方法的原理并不難理解,生物傳感器中的生物敏感部件將對特定物質產生選擇性和可逆響應,而通過對這一過程中pH值、電導等參數的測量,該物質對應的含量自然就能得到有效測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一方法主要被用來檢測食品中的有機磷農藥,但由于這一技術在食品非法添加物檢測中的應用時間并不長,大部分技術仍處于研究階段,具體檢測結果的穩(wěn)定性、重現性等都需要做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對常規(guī)的幾類檢測技術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本文在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對現階段先進性較強、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的檢測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后續(xù)發(fā)展過程中,相關單位及技術人員則應能進一步將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檢測重視起來,并通過各類新型技術的應用來保障這一工作的開展效率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最終達到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