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有著積極訓誡意涵的短小故事,它通過簡潔緊湊的情節(jié)隱喻嚴肅深刻、發(fā)人深省的道理。構成寓言的三要素為:故事、寓示、寓意。寓意借由故事呈現(xiàn),故事為表層,寓意為深層,寓示為聯(lián)結層。寓示是故事中蘊含寓意的蛛絲馬跡。如果以人作喻,有趣完整的故事是身體,嚴肅認真的寓意是靈魂,勾連故事與寓意的寓示便是血液。寓言的故事性、倫理性、推理性都有助于培育兒童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學習寓言增強語文能力,發(fā)展提升思維品質,激發(fā)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傳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理解借鑒異域文化,這些都凸顯了寓言教學在小學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除了在“學段目標和內(nèi)容”中倡導“閱讀淺近寓言”之外,還在附錄部分要求擴大閱讀量,推薦課外寓言閱讀“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書目。由于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還在不斷出版中,就目前發(fā)行的教材來看,寓言基本覆蓋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教材(除三年級上冊外),共九課,時間囊括古與今,地域涉及本土與異域,語體涵蓋散文和詩歌,功效包括教訓、啟示、諷刺,教學形式也覆蓋單篇(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等)、群文(二年級下冊《寓言二則》等)、單元(三年級下冊寓言單元等)、整本書(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等)等多種樣式,呈現(xiàn)不同學段梯度性。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看,教師的教需要與教材編寫、課標理念進行對接和創(chuàng)生,合理使用這些文質兼美的經(jīng)典作品,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這里,我們呈現(xiàn)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的一些學理思考和實施路徑,供語文教育同人批評指正。
一、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的價值探尋
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是小學語文寓言專題研究性學習的簡稱?!皩n}”凸顯了學習任務的挑戰(zhàn)性,為的是集中。專題本身應是師生在小學語文單篇、群文、單元、整本書等寓言教學中存在的有疑惑的真實且復雜問題,經(jīng)過對問題的研究價值、教學價值、素養(yǎng)提升與學生興趣、學生能力的通盤考慮后不斷萃取方能最終確定。師生可以從篇章閱讀出發(fā)發(fā)現(xiàn)問題,在此基礎上輻射到相關寓言探討,比如研究寓言故事情節(jié)的突轉現(xiàn)象、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情理等;也可以對某一部經(jīng)典著作開展研讀,如王侯身邊講寓言(《戰(zhàn)國策》)等;還可以閱讀和研究某一類重要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如克雷洛夫寓言風格探討等;甚至可以從小學生的視野出發(fā)對中西方寓言進行比較研究。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中的“專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內(nèi)容的針對性,契合學習“意圖性”特征。以目標為導向、以專題為指引,便能有效進行無效信息的過濾,在選擇、甄別、取舍的思維模式下合理作出最優(yōu)化的時間和精力投資,保證小學語文寓言學習的質與量。當小學生積極努力地達到真實且復雜的高階寓言認知目標時,他們會付出更多努力,持續(xù)積累相關材料,不斷加深閱讀認識,逐漸匯聚學習體驗,在去粗取精、由博返約中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升華。
“研究”為的是深入。專題學習以小學語文復雜且真實的寓言問題為依托,通過專題形式,在教師幫助促進下開展學生自主合作的研究學習活動。以問題為導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識別問題、綜合問題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意識,也可以提升學生界定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伴隨著教師持續(xù)引問、學生不斷追問、師生合力解問、組織學生匯報研究問題的過程和結論、宣講問題研究成果。這是一個動態(tài)、開放且深入的學問研究循環(huán)樣式。其深人體現(xiàn)在:面對專題,學生或提問,或鑒賞,或研究,或創(chuàng)作,或討論,或表演,或宣講,整體提升聽說、讀寫、觀評的量與質;此外,專題“聚合”學習時間的同時,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聚合”;最后,在小學語文寓言問題的解決和話題理解過程中,寓言教學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以一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開始寓言、敘事、文化的探秘。在這里,教學與研究、舊知與新知不斷結合,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高階認知能力得以形成。
不難看出,專題學習是小學語文寓言學習的重要途徑?!皩n}”是學習的基礎,它消除了單篇寓言學習閱讀時間短、閱讀目的單一、閱讀內(nèi)容碎片化的弊端,而轉向學習時間、語言材料、三維目標的統(tǒng)整?!把芯俊笔菍n}開展的方式,它也推動著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方式從“講習中心”轉為“學習中心”。自此,寓言教學不再是知識傳遞而是語言建構、意義建構的重要方式。
二、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的實施樣例
指向語文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便是要以專題為載體,專題提供學生寓言認知、個人體驗、文化生活等復雜情境,也提供構成這些情境的經(jīng)典寓言文本,專題構成了學生寓言學習活動的場域。在專題下,學生展開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些活動構成了學生寓言學習的圖景,在活動中實現(xiàn)掌握寓言文體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傳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理解借鑒異域文化等多層次目標的綜合效應。這里,我們呈現(xiàn)丹陽市后巷實驗學校徐竹琴老師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的實施樣例,闡釋小學寓言專題學習的基本特征,僅供大家參考。需要說明的是,本樣例是基于徐竹琴老師在2017年碩士論文《小學語文寓言故事專題教學研究》基礎上的再思考。徐竹琴老師的小學語文寓言專題教學面向五年級學生,持續(xù)時間為十課時,包括如下五個階段。
第一,生成問題,確定專題。這一階段師生商討確定專題研討的內(nèi)容,做足準備工作。首先,專題確定是使用教材和超越教材的過程。蘇教版小學語文第9冊第12課為《伊索寓言》,由《蟬和狐貍》《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三篇課文組成,且都與謊言和受騙相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聚焦謊言和受騙,理解了寓言中蘊含的寓意;理解寓意后,學生講述故事,初步感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文類特征;在感性體驗基礎上,比較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并闡釋寓言文類特征,除了結構上的小故事大道理外,還有角色大多為動物等等,實現(xiàn)了理性升華。其次,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基礎上,教師引導問題,確定專題。情理無疑是寓言的核心,不同的情理需要寓言故事的敘事作出變化,即便是狐貍,在不同的道理闡述需要下也有著不同的神態(tài)、語言。由此確定以“寓言中的情理與敘事”為專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第二,圍繞專題,開拓資源。這一階段便是要圍繞專題開發(fā)可供學習的資源。首先,作品類資源。除了課內(nèi)的《伊索寓言》之外,教師參考國外小學教科書增加了《烏龜與兔子》《螞蟻和蚱蜢》《替貓戴上鈴鐺》《馬槽中的狗》等文本,將學生問題求解過程中所要學習、掌握的寓言文類知識、寓言讀寫能力等鑲嵌到這些經(jīng)典文本中去。其次,鑒賞類資源。師生通過陳伯吹《論寓言與兒童文學》、嚴文井《關于寓言的寓言》、謝武彰《小青蛙游大海》等論述片段深化對寓言文類的認識,曉其理,會其意,點方法。最后,導寫類資源。或準備作家創(chuàng)作寓言的經(jīng)驗談,如陳蒲清《寓言傳》等;或搜集對寓言文類的闡釋性文字。
第三,細分專題,自主探究。這一階段教師賦權給學生,讓其擁有學習的自主權,開展獨立研究和小組合作探究。首先,布置電子郵件撰寫任務:你最喜歡哪則寓言?有沒有你不喜歡的寓言?寄封郵件給你的朋友。同時,告訴你的朋友有關寓言情理與敘事的情況。其次,圍繞郵件任務中“寓言中的情理與敘事”細分子專題,比如“寓言故事的虛構性”“寓言故事情節(jié)的突轉性”“寓言故事的戲劇性”“寓言故事層次的完整性”“故事與寓意的一致性”“《伊索寓言》寓意揭示的方式”“《伊索寓言》的角色分類”等。再其次,讓學生閱讀作品類資源、鑒賞類資源、導寫類資源,個人和小組針對各個子專題開始多形式的研究,同時在學生困難處穿插教師的針對性指導。最后完成本環(huán)節(jié)的電子郵件撰寫任務。
第四,讀寫轉化,寓言創(chuàng)作。這一階段教師通過過程化寫作引導學生開展寓言創(chuàng)作。教師借鑒了美國教科書寓言創(chuàng)作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試圖在創(chuàng)作中體驗并統(tǒng)整學生對寓言文類的認識。首先,呈現(xiàn)交際性寓言創(chuàng)作的任務。任務要注重情境性,情境需要包含“任務”“聽眾”“目的”三部分,任務為創(chuàng)作一個寓言,目的是讓人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聽眾為老師和其他同學。其次,頭腦風暴,開展預寫。(1)選擇寓意。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說過的諺語、書本積累的短語、生活體驗的智慧最終以思維導圖進行呈現(xiàn),在此基礎上確定創(chuàng)作寓言中想要告訴聽眾什么樣的做人做事的道理。(2)創(chuàng)建角色。寓言中的角色通常是動物,它們行為像人但仍然具有動物特性。學生需要構思其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并把它們寫在學習筆記本上。例如:“我的主角是一只美麗的孔雀,名叫彼得。他美麗的羽毛竟然神奇地改變了顏色。我的第二個角色是一頭叫作波莉的小豬。”(3)交代背景。寓言通常發(fā)生在農(nóng)村。在學習筆記本上寫下寓言將發(fā)生的地方。比如:一片森林。(4)構建情節(jié)。寓言應該具有完整的故事(如開端、發(fā)展、解決等),且主角意圖和故事結局具有強烈反差。例如:“孔雀彼得和他的朋友對波莉很刻薄,因為小豬波莉沒有孔雀那么漂亮。小豬波莉努力使自己看起來更有吸引力,但孔雀彼得和他的朋友們?nèi)詫Σɡ虻呐︵椭员恰?兹副说玫挠鹈蝗婚_始掉落,他的朋友最終拋棄了他?!苯又瑢W生正式起草,開始寫作。在撰寫時,教師應給予一些提醒:要懂得用文字來講述寓言故事。比如,故事的開始可以描述背景和介紹主要人物,“彼得和其他孔雀朋友住在森林里。彼得是整個森林里最英俊的孔雀,因為他的羽毛神奇地可以從一種華麗的顏色變成了另一種美麗的顏色”。故事的展開可以按照預寫的大綱來進行,“有一天,小豬波莉經(jīng)過池塘,彼得和他的朋友們正在那里刷著各自的羽毛……”。要注意角色的聲音?!八伎歼@些動物的說話像誰?像你的校長,還是像你的好朋友?他們用俚語還是書面語?每個角色的說話語氣應該在寓言中保持不變”。要有自己的個性色彩,“寫出你說話時使用的那種詞,用你說話的方式寫句子,分享你對這個話題的想法和看法,確保寫作聽起來像是你的”。最后,初稿校訂,最終呈現(xiàn)。修改階段需要檢查寓意和故事細節(jié),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故事多大程度上揭示了寓意,從讀者角度考量這個寓言作品。校訂階段便是處理語法結構、拼寫錯誤、標點符號等表面問題。呈現(xiàn)時可以將作品與圖畫結合起來展示。
第五,作品展示,講演寓言。作品展示便是將全班個性化設計的寓言作品裝訂成冊,彼此相互閱讀分享;講演寓言,便要在寓言創(chuàng)作基礎上,或講述,或講述表演結合,通過聲音和動作呈現(xiàn)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寓言,其中包含著對角色的感受,對故事趣味的領會,對寓意的深悟。展示總結的作用還在于統(tǒng)整整個專題學習,統(tǒng)整學生專題學習的收獲。當然,展示總結也持續(xù)地觸發(fā)學生相互評價,進一步推動學生自我反思,最終在此基礎上找到進階發(fā)展路徑。
三、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的實施挑戰(zhàn)
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對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依托問題,設置專題,專題導向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專題實施過程中,創(chuàng)設真實且復雜的任務,以任務驅動開展豐富的語文學習活動;聽讀視與說寫演結合,促進講述、作品、表演等多樣式語文學習。但是,寓言專題學習放在當前或是未來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中仍然需要面對諸多挑戰(zhàn)。
其一,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如何與教科書有效對接。當前語文教科書中的寓言以單篇、群文、單元、整本書等多種形式存在,寓言專題學習要引入小學課堂涉及與寓言單篇、群文、單元、整本書教學的對接問題。從目前形式來看,寓言專題學習比較有效的方式便是既依托教材現(xiàn)有的各種寓言教學樣式,又超越教材。專題應該來自上述若干種寓言教學中學生的有趣味、有困惑、有價值、有需要、可解決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凝練專題,這樣的專題學習可以實現(xiàn)對學習內(nèi)容理解的深化。其二,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如何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小學語文課堂具有游戲性、體驗性和活動性等特征,因此在實施策略上,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以任務為導向,圍繞任務創(chuàng)設體驗性學習活動,在活動參與中通過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合作交流,積極主動參與專題學習。但是如何突破小學語文應試化背景下的課時安排、家長期望等限制探索一條可行路徑,還需進一步在專題學習觀念引領下實踐、在實踐中持續(xù)反思。其三,師生素養(yǎng)如何適應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在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必須從既往知識的權威代言人轉變?yōu)閷W習的幫促者、指導者、高水平的研究者、課程開發(fā)者、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學生角色也需要從既往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樘骄空?、學習管理者、其他學生的幫助者、知識生產(chǎn)者,這的確考驗著當前師生的素養(yǎng)。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小學語文寓言專題學習開展在自然而然地推動或者倒逼師生角色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