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粵曲—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文化紐帶

      2019-10-10 15:09:28陳璐
      曲藝 2019年10期
      關鍵詞:粵曲樂師粵劇

      陳璐

      粵曲是用廣府民系的主要方言粵語進行表演的曲藝品種。其曲調、唱腔與廣東音樂渾然一體,兼納其他姊妹藝術精華,歷經磨礪,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技藝精湛、富有內涵的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嶺南風格特色和很高的審美價值。2011年5月23日,粵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曲隨著嶺南民眾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是中國最早走出國門的曲藝曲種之一,在海內外擁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粵曲愛好者志同道合,自愿結伙,自備樂器,自設場地,自彈自唱,自娛自樂,自發(fā)組織的曲藝活動形式稱為“私伙局”①?!八交锞帧边@一雅聚活動是粵曲廣泛而獨特的傳承方式,為粵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營造了一個極好的環(huán)境。

      改革開放以來,華人云集、商賈輻輳的深圳在發(fā)揮經濟特區(qū)優(yōu)長的同時,在文化建設方面也作出了特殊貢獻。華人對“私伙局”進行了符合時代的改造,在滿足當地華人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時,也推動了粵曲的進一步發(fā)展。羅湖口岸曲藝城的誕生就較具有代表性。

      一、羅湖口岸曲藝城的發(fā)展概況

      (一)曲藝城的源起

      1995年,由香港人投資,羅湖口岸商業(yè)城第一家“江樺曲藝社”正式成立,是為羅湖口岸曲藝城的肇始。當時內地粵劇團體不景氣,樂師失業(yè)后從廣州、粵西、四邑地區(qū)和廣西等地集中到深圳羅湖口岸。樂師自發(fā)創(chuàng)辦粵曲曲藝社,多數采用一個或數個樂師合作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方式,主要業(yè)務是為中國香港和海外歸來的粵曲愛好者提供現場樂隊伴奏,以供其操練。曲藝社收取愛好者使用樂師、場地和錄音的費用,以每場1300至2400元人民幣為標準,每場4個小時。曲藝社根據環(huán)境和樂師水準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浨倬毎凑諘r間收費,需要消費者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99%的消費者來自于香港,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

      (二)曲藝城的鼎盛時期

      至2003年,羅湖口岸共有曲藝社80余家,專業(yè)樂師1500余人,這些樂師大部分是從經營不景氣的粵劇團離職而來,曲藝城為他們解決了工作和生計問題?;浨嚿绶植荚诹_湖口岸200米范圍內的四個商場,分別是羅湖商業(yè)城曲藝城、新美姿(港城)曲藝城、玉桂園曲藝城、僑城曲藝城,統稱羅湖口岸曲藝城。以每家每天服務約16人次計算,每年能為40多萬人次提供服務。羅湖口岸曲藝城與港澳團體每年合作舉辦的粵曲表演和活動超過1000場,已成為粵港澳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的主力之一。

      (三)曲藝城的現狀

      早期曲藝社無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遇到工商局查牌就要歇業(yè)。直到2006年才有所改善,曲藝社可辦理掛靠在藝術公司旗下經營粵曲培訓的牌照。但行業(yè)依然缺乏組織性和規(guī)范性,時有惡性競爭、樂師跳槽、挖人挖客等行為出現,這也是曲藝社走向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至2019年,羅湖口岸尚有50余家曲藝社在經營(見附表),從業(yè)樂師及相關服務人員約1000人?,F在的羅湖口岸曲藝城已形成了曲藝社經營、錄音棚錄制、編曲作詞、演出籌劃、唱片制作、宣傳廣告、古裝攝影、粵曲培訓、化妝造型、樂器銷售、道具制作、新媒體粵曲教學(以微信公眾號為主)等較完善的粵曲產業(yè)鏈,也帶動了羅湖口岸周邊商業(yè)及消費的蓬勃發(fā)展。

      (四)曲藝社的成本及盈利數據

      粵曲曲藝社操練費用為每場(4小時)平均收費為1800元人民幣,每月營業(yè)總收入平均約為72000元人民幣/家。每家曲藝社需雇8至10個樂師不等,每場的人員工資平均為1300元,即每場利潤約500元人民幣,再減去鋪租、樂師住宿、伙食等雜費約每場200元人民幣成本,即最終毛利約為200元每場。按照每個月最多經營60場計算,盈利大約10000元人民幣②。根據2019年最新統計,每間曲藝社每月平均有40場包場,僅僅能維持運營,很難有可觀盈利。

      二、曲藝城與港澳粵曲藝術的發(fā)展

      (一)粵曲藝術在香港的影響

      粵曲藝術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已從其發(fā)祥地之一廣州西關延伸到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成為波及面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曲種之一。香港毗連廣州、深圳,是粵曲極為活躍的地區(qū),粵曲的發(fā)展與穗、深、港、澳這四個地區(qū)有著密切的關系。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香港地區(qū)粵曲的發(fā)展階段,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香港地區(qū)粵曲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粵曲從業(yè)者在香港數量眾多并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眾多從業(yè)者在香港取得了粵曲事業(yè)發(fā)展的最高峰。時至今日,粵曲團體在香港超過1000家,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下簡稱“康文署”)直接管理。香港的粵曲演出每年有3000至4000場,香港劇場租場率和上座率最高的就是粵曲演出。

      香港從幼兒園、小學再到初中,都有粵曲課程?;浨鷲酆谜咴谙愀蹖儆谥髁魅后w,人數眾多。他們中既有工薪階層,也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更不乏上流社會成功人士。愛好者的年齡在40歲以上,經濟基礎雄厚,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有文化消費意識,粵曲操練和演出成為他們的社交平臺。他們經常以粵曲相關的活動形式舉辦慈善籌款,將文化和慈善有機結合。有社會活動能力和經濟實力的愛好者還會出資培養(yǎng)粵曲新秀,幫助其策劃大型演出、活動,非常熱心地推動行業(yè)發(fā)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粵曲界的從業(yè)者、愛好者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不斷借助粵曲活動宣揚愛國愛港精神。粵曲活動是粵港澳地區(qū)最有共鳴、最有號召力的民間文化活動之一。

      在香港,粵曲愛好者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愛演愛唱,第二類是不演只唱,第三類是只賞不唱,第四類是追星捧伶。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愛好者都有粵曲消費的需求,而香港物價極高,操練及錄音所需的場地更是寸土寸金,樂師人工費用高,檔期難約。與之相比,羅湖口岸曲藝城每一家曲藝社都有固定的樂師團隊和良好的服務意識,商業(yè)運作靈活,很受粵曲愛好者的青睞。于是香港的粵曲愛好者們紛紛北上深圳,為羅湖口岸曲藝社的文化消費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香港特區(qū)政府對粵曲人才的扶持

      香港特區(qū)政府非常重視粵曲人才的培養(yǎng),在香港演藝學院開設了中國戲曲曲藝課程,香港演藝學院也是全世界唯一設置粵劇粵曲本科的藝術學院。該學院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優(yōu)秀粵劇、粵曲人才入院就學,并免除學雜費、生活費等一切費用。學生入學四年期間,學習粵劇、粵曲表演,中國文學、西方文學,優(yōu)秀畢業(yè)生可以進入香港演藝青年粵劇團,并通過申請優(yōu)才計劃取得中國香港居民身份。這樣優(yōu)厚的待遇,使得大量優(yōu)秀的粵曲從業(yè)者從內地移居香港。

      這些在香港的粵曲從業(yè)者與羅湖口岸曲藝城保持著良好、頻密的合作關系,他們每天都會被各個曲藝社邀請,指導愛好者操練、錄音,徒弟遍布香港。在曲藝社在香港的演出中,他們也會擔任主要演員、導師助陣或作為嘉賓演唱。大量的實踐和完善的商業(yè)運作,讓香港的粵曲從業(yè)者在專業(yè)上得到長足發(fā)展,在經濟上也收獲頗豐,從而推動了深圳、香港粵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香港在全球首創(chuàng)粵曲考級

      粵曲流行于中國粵語地區(qū)及海外粵籍華僑聚居地,雖然影響力深遠,但在全球范圍內仍然缺乏標準化的級別考試。早在十幾年前,香港康文署籌劃設立粵劇粵曲發(fā)展咨詢委員會之時,就曾經談及標準化考試的可能性。自2016年以來,香港粵劇學者協會的理事會成員,開始與西倫敦大學倫敦音樂學院的考試總監(jiān)約翰·侯活教授接洽,商議在香港構建系統性粵曲考級架構,目的在于訂立有關考評系統和準則,從而推動學生修習粵曲,確認他們的學習成效,提高粵曲教學水平和粵曲愛好者的演唱水平,并借助倫敦音樂學院的平臺,將粵曲推向國際。

      2018年7月,香港粵劇學者協會與倫敦音樂學院共同推出全球首個粵曲演唱考級試??荚嚧缶V的編寫、曲目的挑選、評估的方法和準則的研究和確定、考官的聘任以及考級試的進行,都由香港粵劇學者協會下屬的粵曲考級試委員會負責??技壴嚢浨莩母鱾€方面,鼓勵考生對考試曲目作出技術性和評論性分析,第一屆考試已于2019年1月18日成功啟動,日期為2019年1月18日至27日,考試共七場(每場4至5小時)??荚噲龅兀阂?、紅磡民樂街23號駿昇中心11樓柏斯琴行。二、天后銅鑼灣道180號白樂商業(yè)中心1402室香港鋼琴教育專業(yè)學院。首屆考官有阮兆輝、麥惠文、黃綺雯、陳守仁、劉建榮五人,報考人數共59人:第一級8人,第三級19人,第五級32人③。

      (四)曲藝社在香港的演出模式

      羅湖口岸曲藝城在香港的演出模式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售票演出,由曲藝社邀請重量級粵曲名伶,公開售票,賺取票房。第二類為贈票演出,演出票由曲藝社免費向觀眾發(fā)放,每一場演出大約有7對表演搭檔,每一對基本都是由愛好者和其指定的粵曲名伶共同完成,粵曲名伶的演出費由作為搭檔的愛好者承擔。另外,每一位參加演出的愛好者還需向曲藝社繳納1.3萬元人民幣的制作費用,用于劇場租賃、樂隊人員、舞美制作、燈光音響、攝影攝像、舞臺監(jiān)督等各項支出。第三類為慈善演出,以粵曲演出的形式向社會各界籌款善捐。以上三類演出社會反響熱烈,每一場結束都會吸引新的粵曲愛好者北上羅湖口岸曲藝城進行操練。

      香港粵曲演出的場地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政府場地,每晚繳納租金約8000元港幣,由政府補貼2至3萬元港幣。但是,這樣的扶持只針對香港的粵曲社團。第二類為民營場地,每晚租金約為40000元港幣,羅湖口岸曲藝城長期與粵曲演出的地標性建筑—新光戲院合作。該戲院位于香港島,建于1965年,1972年正式開業(yè),1980年由霍英東先生接管經營,1988年由聯藝經營,期間開始租賃給粵劇、粵曲團體演出小型粵劇、粵曲。很多著名的粵曲名伶,均在新光留下其經典的演出藝術,新光戲院孕育大批新一代的粵曲傳人,為粵曲藝術作出了尊貴而偉大的貢獻。④2009年獲得《時代雜志》評選的游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第七名。

      (五)粵曲在澳門的發(fā)展

      澳門特區(qū)政府非常重視粵曲的發(fā)展,不僅免費提供場地給粵曲社團進行演出,政府文化部門及企業(yè)還贊助粵曲活動。澳門的粵曲從業(yè)者和愛好者相對香港的來說較少,鮮少有民間自發(fā)組織的粵曲商業(yè)行為,沒有商業(yè)價值導致無人運作,主辦方無利可圖自然積極性不夠,粵曲藝術在澳門的發(fā)展和在香港的有一定的差距。

      三、互聯網時代曲藝城的發(fā)展

      (一)曲藝城的創(chuàng)新力量——星級唱家班

      星級唱家班是羅湖口岸曲藝城最新創(chuàng)辦的曲藝社,于2018年5月創(chuàng)辦于新美姿(港城)曲藝城10樓。創(chuàng)始人陳韋基出生于1982年,從事設計專業(yè),先后創(chuàng)辦了多家公司,主要從事粵曲類宣傳品的設計制作、粵曲操練演出運營、粵曲產業(yè)鏈開發(fā)。他自發(fā)整理了曲藝社名錄,免費印刷送給粵曲愛好者,在曲藝城頗有威望。

      針對深圳市羅湖口岸曲藝城的運營模式和發(fā)展前景,作者于2019年6月3日對陳韋基進行了訪談。20年來,陳韋基見證了羅湖口岸曲藝城的建立、發(fā)展、低谷和高峰。靈敏的商業(yè)嗅覺告訴他,多年來曲藝城甚少創(chuàng)新與改變,客戶也在逐漸減少,在互聯網時代要繼續(xù)生存和發(fā)展,必須全面提升專業(yè)設備、服務環(huán)境和品質,并需借助網絡的力量拓展新的消費群,于是在經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后,星級唱家班應運而生。它是羅湖口岸曲藝城唯一一家集粵曲專業(yè)錄音棚、唱片制作、排練廳、演出運營為一體的曲藝社,錄音棚可以分軌錄音制作唱片。常年固定有9位樂師、1位派譜員、1位錄音師,這11位工作人員的工資、食宿均由曲藝社承擔,社團在香港演出的幕后團隊則由臨聘的香港工作人員完成,這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星級唱家班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吸引了大批香港愛好者前往操練。

      (二)“梨園快訊”微信公眾號開啟粵曲網絡直播時代

      八〇后的陳韋基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粵曲藝術必須與網絡相結合,才能煥發(fā)出蓬勃的生機,于是他將眼光投向了互聯網,建立了“梨園快訊”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初期是以傳播粵曲類資訊、廣告為主要內容,現在逐漸向視頻教學發(fā)展。公眾號提供免費的名伶名曲視頻觀看資源、香港各劇場粵曲演出的咨詢和預告、免費試聽課和直播課程。其中,直播課程最受歡迎,如:一堂“如何打開牙關”的直播課程就有全球數千人次觀看。

      在香港,一對一的粵曲教學每小時需要支付1000元港幣,而“梨園快訊”公眾號中的課程,不僅價格平民而且一年內可隨時重復聽課。全球的愛好者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跟著視頻學習,并有免費的工尺譜提供。創(chuàng)辦不到一年,就有來自全球數百人訂閱年課。

      陳韋基說,現在的“梨園快訊”公眾號遠未達到自己的目標,未來將投入更多精力將公眾號打造成全球粵曲藝術的交易交流平臺,將匯聚粵曲名家名伶、資訊預告、交流學習、視頻觀看、衍生品展示出售等多項功能,用公眾號代替?zhèn)鹘y途徑去運營粵曲藝術。

      (三)粵曲的閉環(huán)產業(yè)鏈

      在所有的曲藝品種中,粵曲是最具有商業(yè)開發(fā)價值的曲種,首先,它的愛好群體遍布全球并且經濟實力雄厚,樂意為粵曲進行文化消費,并且持久力強、忠誠度高。其次,粵曲是融合唱腔、身段、服飾、化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拆分進行商業(yè)運作。第三,粵曲消費不是一次性消費,愛好者稱唱粵曲會上癮,他們在網絡上購買年課反復聽、學新唱段,再到曲藝社訂場地操練,操練完需購買服飾、化妝上臺演出;演出前需要制作海報、節(jié)目單;演出時需要攝影攝像;演出完再灌錄唱片,并創(chuàng)作新唱段,創(chuàng)作需要譜曲、寫詞,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形成了一套粵曲獨有的立體化的閉環(huán)產業(yè)鏈,如今這套產業(yè)鏈還有很大的空間可待發(fā)掘?;浨幕膫鞒斜仨氁揽孔陨碛锌沙掷m(xù)發(fā)展的能力,藝術與商業(yè)的結合才能推動曲種的進步,粵曲的商業(yè)化運作符合市場規(guī)律,商業(yè)的繁榮也助推了粵曲藝術的發(fā)展。

      四、曲藝城的困境與期望

      (一)樂師隊伍的流失

      羅湖口岸曲藝城有1000多位粵曲樂師從業(yè)者,他們大多是全國各地粵劇院團的樂師,或是從廣東舞蹈戲劇學校畢業(yè)的青年樂師,他們精通工尺譜,一人會多種樂器。樂師們屬于技術人才,是粵曲交流的文化使者,他們無依無靠來到曲藝城,曲藝社暫時無法為其購買社會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這就導致大量樂師人才流失。樂師的不穩(wěn)定致使部分香港消費者流失。如果沒有體制機制留住這些樂師人才,他們紛紛離開深圳,那么羅湖口岸曲藝城也可能不復存在。

      期望內地相關部門可以借鑒香港對樂師的重視方略,為從業(yè)樂師提供相關考核入戶等政策指引,整合樂師隊伍,成立相關組織,給予樂師相應的地位和待遇,讓樂師隊伍不要斷層、流失,讓樂師們流動起來,發(fā)揮最大價值,這既是對粵曲的傳播,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政府的指引和扶持

      為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交流作貢獻是羅湖口岸曲藝城每天都在做的事,但是都屬于各個曲藝社的自發(fā)行為,缺乏行業(yè)組織、整合。目前,曲藝社數量遞減,經營也處于非常艱難和被動的時期,因為曲藝社一直以來都是自主經營,并沒有形成正規(guī)的行業(yè)規(guī)則和制度,再加上香港粵曲社在不斷降價,競爭力加強;香港粵曲愛好者構造的改變,發(fā)燒友在減少等也導致整個行業(yè)的去向不明,在此關鍵時刻,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引和扶持。未來的曲藝社將把服務重心從香港愛好者向粵港澳大灣區(qū)愛好者偏移,突破需要靠個體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推動,曲藝城從業(yè)者有熱情、有能力、有信心能協助政府做好粵曲藝術的傳承和粵曲產業(yè)鏈的開發(fā)。

      期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制定專門政策給予粵曲扶持,協助或牽頭成立行業(yè)協會或組織,將粵曲行業(yè)納入相關文化創(chuàng)意項目并給予指導和資助,提升深圳市羅湖口岸曲藝城這一粵曲經營集散中心的品牌價值。創(chuàng)造粵港澳資源平臺,加強大灣區(qū)粵曲文化的交流和地位,發(fā)揮曲藝社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作用。加強羅湖口岸曲藝城的宣傳推廣,大力支持曲藝城常年舉辦粵藝講座、文化交流。

      (三)打造文化品牌,舉辦粵港澳粵曲賽事的期望

      廣州有“微粵曲大賽”“羊城國際藝術節(jié)”,得到了粵曲愛好者的積極響應,但是每隔四年一屆,因粵曲愛好者年齡的特殊性,賽事時間跨度不宜過長,所以成效有待考證。羅湖口岸曲藝城期待政府相關部門投入更多資源助推粵曲進校園、進社區(qū)、進企業(yè),同時指導打造粵曲類品牌活動,如舉辦全球粵曲比賽等,將中國粵港澳地區(qū)及海外的粵曲愛好者召回,以粵港澳大灣區(qū)為核心,輻射全球,進行比賽、巡演。

      在深圳這樣的窗口城市,文化包容性極強,期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給予行業(yè)性指導,讓粵曲藝術能夠如在香港一樣盛行、被重視,未來能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共同的文化語言和文化紐帶。

      附言:本文由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先生指導撰寫,得到了羅湖口岸曲藝城星級唱家班陳韋基先生及其夫人的大力支持;感謝深圳市曲協主席吳金富先生、副主席李活先生的引薦,感謝香港粵曲名伶林穎施小姐、愛好者工程師黃先生接受采訪;感謝香港粵劇學者協會、粵曲考級發(fā)起人之一黃綺雯小姐提供考級資料。本文撰寫之時,作者正在引薦星級唱家班申請深圳市文化館“周末劇場”公益演出等政府補助。

      注釋:

      ①萬鐘如:《佛山地區(qū)民間曲藝社團“私伙局”文化研究》,中國音樂學(季刊)2005年第4期。

      ②陳韋基:《深圳羅湖粵曲曲藝團發(fā)展情況和建議》。

      ③香港粵劇學者協會黃綺雯提供粵曲考級資料。

      ④新光戲院大劇場重開志慶,刻于大劇場入口處石碑。

      參考文獻:

      [1]羅雨林主編:《粵劇粵曲藝術在西關》,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版。

      [2]張斌:《濟南市曲藝音樂市場現狀調查》,載《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總第155期。

      [3]李靜:《一種文化的生成與記憶》,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朱伯銓:《粵曲品味叢書—梨園滴水》,載《粵曲月刊》2005年。

      [5]黎田、謝偉國:《粵曲》,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本。

      猜你喜歡
      粵曲樂師粵劇
      粵曲藝術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探究
      戲劇之家(2023年2期)2023-02-23 07:49:02
      SINGING THE CHANGES
      漢語世界(2021年4期)2021-08-27 05:47:54
      談當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傳統粵曲——以《昭君出塞》為例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4:24
      粵曲《回歸頌》
      藝術大觀(2019年33期)2019-10-12 14:22:15
      明代戲曲樂師頓仁考略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32
      粵劇排場與粵劇傳承
      戲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48
      1949—1951年粵劇“戲改”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52
      粵劇傳承中的“變”與“不變”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42
      布萊梅市的樂師
      樂師
      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 15:35:41
      乌鲁木齐县| 马鞍山市| 锦州市| 乐山市| 洛阳市| 陆川县| 紫阳县| 河西区| 台北县| 株洲县| 龙泉市| 栾川县| 行唐县| 手机| 平安县| 江西省| 台江县| 仁化县| 淳安县| 依兰县| 台州市| 翁牛特旗| 苍梧县| 剑阁县| 中阳县| 山东省| 霍州市| 绥芬河市| 大安市| 扶余县| 马公市| 遵化市| 商都县| 韩城市| 麟游县| 龙山县| 芜湖市| 铁岭县| 阳新县| 阳江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