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芳
關鍵詞:可視化思維
大多數(shù)的英語課堂中,語言技能和知識的的理解與運用成了小學英語課堂的終極目標,這些知識可能N年后會“還給老師”,引入思維可視化策略后,教學從“知識層面”深入到“思維層面”,師生一起思考,運用這種思維工具將隱形的思維顯性化,從而有效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現(xiàn)象,分類,概括信息,重構知識,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英語課堂中的很多活動都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筆者嘗試運用思維可視化策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案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以圖示或圖示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考路徑及方法呈現(xiàn)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梢暬乃季S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更有效地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
一、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揭示學生學習過程
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會從自己認為的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出發(fā)組織教學。但實際上教師對于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難點、疑點等,并不真正了解,這樣的教學并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閱讀教學。但是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的預設,就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情況暴露出來,進而為教師更好地明確教學方向。
KWL表格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思維可視化策略。如學習冀教版《小學英語》六下《A famous football player》時,學生通過填寫KWL表格,非常清晰的展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前,中,后的學習表現(xiàn)。K代表學生己知什么,w代表學生還想知道什么,這兩個表格學生在閱讀前進行思考填寫,學生對于球王貝利的了解不盡相同,對于想知道關于他的故事也有不同的問題,學生的已知和問題為老師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理解,分析文本提供了真實的依據(jù)。學完故事后學生填寫L部分,從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由于每個人的閱讀體驗都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了學生們不同觀點的表達,進而具備了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幫助學生概括提煉
在學生閱讀文本時,尤其是篇幅較長,生詞較多,文章結構復雜的文本,教師可以通過“模型支架”可視化策略,圍繞中心主題提出問題,提煉出幾個核心要素,不僅能突出重點,又讓學生關注細節(ji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閱讀后,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模型支架復述文本,學生自然會邏輯順序清楚,表達流暢,為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學習KB3 u3 A day in the life,孩子們可以用流程圖描述Stella的一天生活軌跡就可以用流程圖很容易的解構文本,從先后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發(fā)展、內在邏輯。這樣通過多次復述,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將思維導圖印入腦海中,然后不需要看思維導圖就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對話內容。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促進學生梳理知識
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學到大量的詞匯,短語,語法等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零散的分布在英語學習的各個過程,各個階段。要想使學生對英語語言有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認識,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利用各種概念圖式,思維導圖等,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文本,獲取信息。
如在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后,學生可以獨立閱讀課文,制作單詞分類的樹狀圖、以時態(tài)為主題的思維導圖,以找不同為目的的雙氣泡圖等多元的思維可視化策略,把枯燥單調的讀課文變得有趣多了,并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元認知能力,發(fā)展學生發(fā)散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變關注“標準答案”為關注“答案的生成過程”以及“答案的不唯一性”,變“依靠經(jīng)驗”為“理性思考”。那么,借助思維可視化策略就是一個良好的方法,英語老師要注重靈活運用,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效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