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代畫家長期探索與實(shí)踐,積累了漲水法、枯水法、漬水法、斡水法、沖水法、鋪水法、導(dǎo)水法、霧水法、膠水法、宿墨水法等各種水法。
關(guān)鍵詞:牡丹;一氣呵成;神韻;灑脫松秀;輕重厚薄
寫意牡丹要善用水,才能表現(xiàn)出牡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潤含春雨的特性,歷代畫家在如何用水方面做了長期的探索與實(shí)踐,積累了漲水法、枯水法、漬水法、斡水法、沖水法、鋪水法、導(dǎo)水法、霧水法、膠水法、宿墨水法等各種水法,使面畫墨、水交融,產(chǎn)生灑脫松秀、朦朧虛靈、水墨淋漓、變化萬千的神奇效果。
一、漲水法
漲水法亦稱聚水法,是指筆含飽滿欲滴的水作畫,其原理是筆中儲水多,飽水直入,沖力大,水向筆線邊沿滲化的張力大。
具體畫法:以水帶墨之筆直落紙上,水的張力形成的邊沿水的量要大于中間,運(yùn)筆剛?cè)岵⑴e,不宜復(fù)筆。其效果有潤含春雨和晨霧的趣韻。
以較多含水量的色水,筆隨意轉(zhuǎn),以漲水法潑寫花冠,使花冠呈現(xiàn)酣暢淋漓的圖像。潑寫時,運(yùn)筆要剛?cè)岵?jì),色彩要冷暖互補(bǔ)。
二、枯水法
又稱惜水法,指筆含水較少,枯水作畫,興于元代,行于明清,迄今不衰。筆枯水少,紙上受水少。
具體畫法:先吸足色、墨、水,再去余水,行筆緩慢澀進(jìn),要筆鋒、筆腹、筆根并用。枯水的飛白,使畫面灑脫松秀,有干裂秋風(fēng)的神韻和金石之味。
三、漬水法
是指水破色墨溢出的水漬。因紙具敏水性,水在紙上極易向四周滲化而留下痕跡。
具體畫法:以色、墨、水垛于紙上,行筆較慢,讓其自然滲化出溢出水漬,不同成分的水溶物質(zhì)形成不同的水漬。巧用漬水法能得奇趣,畫面若隱若現(xiàn),空蒙靈秀,產(chǎn)生氤氳朦朧之氣。
四、斡水法
斡,旋轉(zhuǎn)之意,指連續(xù)旋轉(zhuǎn)、重疊的水法。旋轉(zhuǎn)重疊的水,互相碰撞,沖擊成陸離斑駁的水痕墨跡。
具體畫法:以淡墨(色)水旋動的筆勢作畫或滾動著移位,將干未干時作重復(fù)疊加,相互整合。氣韻生動、層次豐富,以旋動、滾動所畫畫的牡丹花瓣自然而生動多變。
五、沖水法
就是以水沖墨色之法,使物象上的墨色自然流淌,充分利用水對墨痕滲化的特性,因作畫時墨色的濃度、塊面大小不等出現(xiàn)不同的滲化痕跡。
具體畫法:在畫面將干時以清水沖滴在上面,水分的多少要掌握一個“度”,做到在模糊中求清醒,清醒中呈模糊。效果有濕潤感、流動感,可獲得物象的陰陽向背、輕重厚薄的效果。
六、導(dǎo)水法
是在畫者意圖的導(dǎo)向下使水的滲化成型,是破水法的一種特定畫法,利用水對墨色的自然滲化力以及對墨的驅(qū)趕作用,將墨水向需要的方向引導(dǎo)。
具體畫法:以清水少量滴在墨色上任其滲化,不斷用水滴在需要的部位,以不溢出墨線為宜。效果既能保持原有的筆痕墨跡,又能按畫者的意圖定向滲化,朦朧又自然。
七、鋪水法
是指將清水大片地潑在畫上,讓水滲透到墨色中去,背潑時水透過紙沖向墨痕的底部(墨紙結(jié)合處)。
畫法:在畫面將干時以大筆蘸以飽滿的水,可作背潑或局部潑,增加畫面墨色的融柔感,使物象新鮮靈活,有雨露滋潤的感覺,似給小孩臉上蓋上一塊透明的紗布。
在畫花冠時往往在花瓣間留有破碎的空隙,可以用鋪水法將清水大片地潑在畫上使其滲透到色塊中去,鋪水時在主花的亮部可以有意識地留點(diǎn)“飛白”,增加畫面的層次。
八、霧水法
又稱濕畫法,畫前將宣紙噴濕,宣紙吸水后有隔水的性能。
具體畫法:先用清水將紙噴濕,然后在紙上作畫,有水漬的部分墨色讓開,無水漬的部分,墨色自然滲化,待畫面半干時局部可以再次噴水起到水破墨的作用;其畫面出現(xiàn)白色或斑駁的水漬,層次豐富,自然暈化,具有朦朧虛靈的情趣。霧水法宜表現(xiàn)雨中、霧中的牡丹。
畫時用清水在畫紙上噴漆濕透,再用含水量不勻的色彩按牡丹的結(jié)構(gòu)隨筆揮寫花瓣的不同姿態(tài),之后補(bǔ)筆收拾,因勢利導(dǎo)正形取神。
九、膠水法
是以溶膠之水作畫,膠水有滲化快、易溶于水的特點(diǎn)。
畫法之一:先膠后墨法,以膠水調(diào)墨,易使墨色溶化,二筆相接相互融合,不留痕跡,同時膠水成為墨的載體,墨易向四周排遣,出現(xiàn)自然的肌理痕跡。
畫法之二:沖水脫膠法,在墨色將干時,以水沖之,可以將部分膠墨沖去,取得更為豐富的畫面變化。墨色淋漓,腴潤明快。
十、宿墨水法
以筆洗中宿墨水作畫,古有用墨七法之說,宿墨水是七法之一,宿墨水脫膠后成細(xì)渣滓狀,既粘而又濃黑,含水漫漶,筆痕猶存,自有一種煙雨氤氳之氣。
畫法:以清水與宿墨水調(diào)合,勾線或點(diǎn)垛,層層點(diǎn)染,要筆筆分明,不能渾濁不清。以清水輔之,可以改變宿墨的晦暗,有墨黑中見亮的厚度之效。
作者簡介:孫艷麗(1983.12-),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