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換一張新臉,真能開始新生活嗎?

      2019-10-15 07:45毛晨鈺
      看天下 2019年25期
      關鍵詞:伊莎貝拉供體面具

      毛晨鈺

      2014年5月15日,德 國愛爾福特,3D打印展覽會上,德國3D Fab公司主管Mario Huettenhofer展示用3D打印機做出來的自己的臉(@視覺中國圖)

      2016年4月22日,一個女人死了。

      她原本是個很普通的女人,當過裁縫,離過婚,有兩個孩子,養(yǎng)著一條拉布拉多犬。

      5個月后的9月6日,女人的死訊才公布出來。這一天,全球有大約16萬人去世。但她的死訊,成為了全球各大媒體報道的重點。

      女人名叫伊莎貝拉·迪諾瓦爾(Isabelle Dinoire),法國人。她養(yǎng)的那條愛狗塔尼亞(Tania),曾經(jīng)撕碎了她的臉。

      面部嚴重受損后,伊莎貝拉在法國一家醫(yī)院接受手術(shù),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的臉。作為全世界第一例接受“換臉術(shù)”的患者,伊莎貝拉跟這張臉相處了10年。

      臉是人類最重要的一個標識。據(jù)心理學家介紹,人類是極端的視覺生物,靈長類動物大腦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便是過半的大腦皮層都用于處理視覺信息。在了解一個人之前,人們通過外貌猜測他們的性格、生活。人們根據(jù)一個人的臉,對其產(chǎn)生第一印象。在一個“看臉”的社會里,臉部的缺陷,總是給人們帶來很大困擾。

      伊莎貝拉經(jīng)歷的,大概是很多對自己容貌不滿者的夢想,換掉原來的那張臉,換上一張更新的。但對真正的換臉術(shù)來說,并不是那么簡單。

      誰先找到那張臉?

      2005年5月27日,伊莎貝拉陷入昏迷中。她服用了過量藥物。不久前的離婚、和女兒的爭吵也許都是“最后一根稻草”。失業(yè)一年多的伊莎貝拉深陷抑郁多年。她試圖用藥物讓自己忘記這些煩惱。

      愛犬塔尼亞把它叫醒了。

      她睜開眼,滿目都是血色。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上出現(xiàn)了一個洞。血,是自己的。為了喚醒不省人事的主人,塔尼亞幾乎啃掉了她的半張臉。

      考慮到面部受損的嚴重程度,法國外科醫(yī)生讓·米歇爾·迪貝爾納(Jean-Michel Dubernard)和貝爾納·德沃謝勒(Bernard Devauchelle)決定放棄傳統(tǒng)的整形外科手術(shù)方法,為伊莎貝拉進行“同種異體顏面移植術(shù)”,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換臉術(shù)”。

      迪貝爾納是異體移植領域的專家。1976年他完成了歐洲第一例胰腺移植手術(shù),1998年,他又主持進行了世界首例手部異體移植。次年,美國也完成了本國第一例手移植。這個手術(shù)之后,就有人預言:1年內(nèi)就會進行第一例顏面移植。

      整形外科專家郭樹忠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也正是2000年前后,“換臉術(shù)”成為國際整形外科界研究的熱點。他是顯微外科醫(yī)生出身,當時這個領域已發(fā)展到“瓶頸”,“所有技術(shù)都成熟了,唯一能突破的就是在異體顏面移植,這也成了下一步大家都要攻堅的方向”。在當時的研究界看來,“這個領域技術(shù)的最高境界就是換臉術(shù)。如果能攻下這個難關,那意味著技術(shù)到達了頂峰”。

      就在法國醫(yī)生為世界首例換臉術(shù)做準備的同時,還在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擔任整形外科主任的郭樹忠也在準備“換臉術(shù)”。2005年,郭樹忠及其團隊宣布成功把半張白兔臉移植到了灰兔臉上。與此同時,他注意到國外醫(yī)學團隊也在同步進行動物試驗,“只不過他們用的是老鼠”。

      科學研究爭分奪秒,每個國家的專家都希望成為那個“第一例”。郭樹忠說,當時他也有一例患者,關鍵是,誰先找到可以換臉的供體。

      尋找到合適的供體差不多是全憑運氣的一件事。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馬勇光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臉是人體上最特殊的器官,具有相當?shù)纳矸荼孀R性,而切取面部組織會徹底破壞死者容貌,這比切除內(nèi)部臟器更讓家屬難以接受。捐臉者難求,即便有人捐臉,也需要跟供體進行性別、年齡、種族、臉型等多維度的匹配,“在稀少的供體上還要進行嚴格的配型,從而使尋找合適的供體難上加難”。

      “始終隔著一個面罩”

      郭樹忠的病人叫李國興,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建村的村民。2003年,他在放羊途中遭遇黑熊攻擊,導致臉部嚴重毀容。郭樹忠記得第一次見他時非常震驚,“沒有鼻子沒有上嘴唇,牙齒露在外面,半邊臉都沒有了”。

      從事整形美容幾十年的郭樹忠見到了太多因各種原因被毀容的人。他覺得普通人都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著”,但那是因為“很多人不能感同身受”。在多年從業(yè)經(jīng)歷中,他發(fā)現(xiàn)被毀容者永遠只能活在被隔離的社會,他們與外界“始終隔著一個面罩”。

      他曾遇到一位被燒傷毀容的母親,終年戴著黑布面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她長什么樣。這樣一群被隔離的人,只有在燒傷外科才能真正展現(xiàn)自己,“在這里彼此都沒有壓力,誰都不會把誰當猴子看”。

      李國興也是。受傷兩年來,李國興逐漸被孤立,連走路都要把臉貼近墻壁,以免嚇壞行人。在郭樹忠看來,對這些活著本就很痛苦的人來說,冒個險或許能重獲活著的尊嚴。

      換臉是個有巨大風險的手術(shù)。醫(yī)學博士萊昂納多·雷拉(Leonardo Riella)說,面部組織是人體最具免疫力的組織之一,而換臉術(shù)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就在于,如何減少免疫組織對這張新臉的排斥。

      2005年9月,一個電話打到了伊莎貝拉所在的醫(yī)院:適合她的供體找到了。

      那張臉屬于46歲的獨身女子瑪莉蓮·圣·奧伯特,她也是自殺的,只成功了一半:大腦死亡,心臟卻仍在跳動。其親屬同意捐出她的臉和其他器官。

      11月27日,來自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的50多位專家進行了超過15個小時的手術(shù)。他們把一張新的臉移植到了伊莎貝拉臉上。

      這成了全球第一例換臉手術(shù)。4個月后,郭樹忠也找到了供體,為李國興實施了換臉術(shù),這是全球第二例。

      伊莎貝拉在兩天后看到自己的“新臉”。情況比她想象得要好,那個洞不見了,她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張腫脹、發(fā)藍的臉,實際上只是嘴唇有些歪并且肌肉不聽使喚而已。鏡子中的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但至少看起來要正常多了。

      在郭樹忠印象中,李國興的反應“比我們想象的好”。很多人以為,換臉后的患者看到移植后的臉內(nèi)心會有異樣情緒,畢竟“這是一張死人的臉”。其實并非如此。據(jù)他了解,截至目前,全球大約進行了40例換臉術(shù),“病人滿意率還是很高的”。

      但問題并未就此結(jié)束。雖然伊莎貝拉和李國興很快接受了這張臉,但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仍然表示拒絕,像提防病菌入侵一樣,提防著這張新面孔。

      “握住了一枚圣杯”

      伊莎貝拉花了10年跟那張臉相處,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凹热晃易隽藳Q定,這就注定是一場戰(zhàn)斗。”伊莎貝拉說,“哪怕我將會面臨巨大的未知轉(zhuǎn)折,那些失去的部分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p>

      不過,她最終還是去世了。醫(yī)院沒有透露她的死因。有法國媒體報道,她是死于近期手術(shù)后的并發(fā)癥。法國《費加羅報》則有消息,伊莎貝拉在2015年就曾出現(xiàn)了排斥反應,并因此喪失了唇部的部分功能。而高強度的抗排斥治療也是她患上兩種癌癥的始作俑者。

      李國興的戰(zhàn)斗結(jié)束得更早。

      2007年12月,手術(shù)后的李國興就回到自己生活的那個閉塞山村。2008年6月,他去世了,“死因不明”。郭樹忠是在幾天后才知道這個消息的。他推測,有可能是因為李國興沒有堅持服用免疫抑制劑,“在他回鄉(xiāng)后,他會不定期停藥,有時還吃草藥代替”。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yī)院手術(shù)團隊曾對6名面部移植者進行了長達5年的隨訪。2019年,在他們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每位患者都需要治療2-7次急性排斥反應。免疫抑制藥物也會引起諸多代謝副作用,大大增加了患者罹患癌癥的風險性。

      李國興是目前為止中國唯一一個接受了換臉術(shù)的患者。盡管在這之后,國內(nèi)仍有一些醫(yī)院用自體組織為臉部受損患者進行了面部重塑,但在郭樹忠看來,這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換臉術(shù)”,而是皮膚擴張技術(shù)的運用。

      2006年后再沒有做過換臉術(shù)的郭樹忠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美國的換臉術(shù)應該算是做得最好的”。因為戰(zhàn)爭等原因,美國存在大量面部嚴重受損的患者,需求很大,也使得更多的金錢和精力被投入到這一領域。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診所是最有名的一個。在十多年的發(fā)展中,越來越多的新技術(shù)被用于精進這項手術(shù)。

      2017年,克利夫蘭診所接收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面部移植患者凱蒂(Katie Stubblefield)?!秶业乩怼冯s志用兩年多時間記錄了這場“改頭換面”。

      2014年3月25日,年僅18歲的凱蒂朝自己的臉開了一槍。她的五官嚴重錯位,整張臉看起來像是個被揉捏得并不圓滿的面團。受傷3年零40天后,她在克利夫蘭診所接受了全臉移植手術(shù)。整場手術(shù)長達31個小時。在這之前,她已經(jīng)接受了二十多次手術(shù)。

      手術(shù)前醫(yī)生先請3D建模公司開發(fā)了一個基于解剖學的復雜模型,用于重建凱蒂的下巴,同時將凱蒂和捐贈者的頭骨制作成3D模型,以比對她們的面部骨骼吻合度并判斷哪塊骨骼適合移植。

      微軟首個不受線纜限制的全息計算機設備HoloLens也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在這個手術(shù)里。手術(shù)前,醫(yī)生通過HoloLens一遍遍模擬操作過程。醫(yī)學博士Kihyun Cho說,通過這個虛擬模型,他“能看到一切,包括骨骼結(jié)構(gòu)和血管”。

      抗排斥仍是最大的挑戰(zhàn)。克利夫蘭診所的團隊正在研究更精準測量身體對面部移植的耐受性和不耐受性,以降低免疫抑制劑潛在的副作用。這對他們來說將會是個里程碑式的成就。在一些醫(yī)學博士看來,解決排斥問題相當于“握住了一枚圣杯”。

      “現(xiàn)在換臉術(shù)的技術(shù)越來越成熟,免疫抑制的方案越來越越好了?!惫鶚渲艺f,包括對病人的心理干預,也成熟了很多。

      “第三者”

      對于接受臉部移植的人來說,這場戰(zhàn)斗的終極戰(zhàn)場在內(nèi)心。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整形外科張曦博士在《換臉換的是什么?——關于中國首例換臉術(shù)的回顧與反思》中認為,李國興之所以放棄治療是因為與家庭及周圍環(huán)境的融入度不理想,導致心理落差,對“新臉”產(chǎn)生排斥感。

      圖像學學者漢斯·貝爾廷在《臉的歷史》一書中引用了導演漢斯·齊施勒的說法:“臉是我們身上代表了社會性的那一部分,身體則屬于自然”。這意味著,換臉術(shù)不止是換了一張臉,還是關于這張臉的所有社會關系。也正因為如此,換臉術(shù)被認為是最具挑戰(zhàn)性和爭議性的手術(shù)之一。

      郭樹忠記得,在實施換臉術(shù)之前,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翻來覆去經(jīng)過了幾輪商討。同時換臉術(shù)也被列為“第三類醫(yī)療技術(shù)”,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認為其“存在重大倫理風險或使用稀缺資源,需要嚴格管理”。郭樹忠說,這也意味著,每做一臺這樣的手術(shù)就必須經(jīng)過國家衛(wèi)計委主管部門的審批。

      克利夫蘭診所皮膚病學與整形外科研究主席弗蘭克·帕帕(Frank Papay)在受訪時表示,人當然可以沒有一張完整的臉生活,“但會很難,而且生活質(zhì)量不高。擁有一張能面對世界的臉是人類社會溝通中的重要部分”。

      在郭樹忠等人的論文中,學者也認為“人是社會的人,臉面是人社會角色的主要特征”。對于受者而言,接受換臉后,“可能既不像供者,也不像受者,而是一個‘第三者”,他們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接受自己這個“第三者”。

      此外,在法律層面上還涉及肖像權(quán)、身份辨認的問題。不只是受體,面部移植的供體家屬也需要時間去接受這場換臉。郭樹忠曾遇到有供體家屬擔心,走到大街上有人會認出那張“本應該死去的臉”?!捌鋵嵅⒉粫?,他解釋,“這畢竟不是換頭,面部會因為骨骼等多種因素而產(chǎn)生變化,更像是換衣服。不能說兩個穿同樣衣服的人就是同一個樣子”。

      臉,到底是什么?

      幾乎從人類文明誕生之日起,對這張臉的改造就開始了。

      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現(xiàn)了用帶顏色的粉末涂抹眼部的習慣,中國自夏商周時期也有了畫眼妝的風俗。在換臉術(shù)還未出現(xiàn)的時代,人們更直接的方式是戴上面具。從遠古的圖騰崇拜和神戲儺舞開始,人們就通過戴上面具“換臉”。

      對面具的想象,在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登峰造極。中國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里就有“畫皮”一說,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黃老邪的“人皮面具”堪稱一絕,而在《權(quán)力的游戲》里,一整間人皮面具庫也讓人瞠目結(jié)舌。

      2015年10月,巴西中部的一所監(jiān)獄,一名44歲的男性囚犯就憑借一副乳膠做成的女性面具,騙過獄警,試圖越獄。盡管最終他的計謀被識破,但對更多的普通人來說,“換臉”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與一經(jīng)改變,無法更改的換臉術(shù)相比,對普通人來說,人皮面具是更好的換臉手段。日本滋賀縣西部的公司REAL-f就專門生產(chǎn)超仿真面具。根據(jù)GAMECORES報道,他們生產(chǎn)的面具可以精確復制人臉,“甚至細微到皮膚的細紋和血管”。這家小公司每年能收到100張訂單,汽車、安全、娛樂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只需要2-4周左右,就能定制出一張面具,成本在18000元人民幣左右。

      曾有中國醫(yī)學博士預計,40年后人類可以通過組織工程修復、再造器官實現(xiàn)“外貌定制”。3D打印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此提供可能。就在2019年8月30日,西安一家醫(yī)院就為一位硬皮癥導致的面部塌陷患者實行了“換臉手術(shù)”。醫(yī)生在判斷患者缺失的骨骼和軟組織數(shù)量后,制作了3D模型,再以自體脂肪填充和假體植入令其“改頭換面”。

      對于3D打印技術(shù)在現(xiàn)實中的運用,郭樹忠的態(tài)度顯得更為謹慎。他覺得這個暢想未免有些太遠,別說40年,也許需要幾百年的發(fā)展期,“你首先要在實驗室里能用3D打印造出一個人,才有可能造出半張臉,對不對?”

      但無論如何,這種對臉的改造,終究不是單純的器官變化的問題。每個人的臉,都是其生活軌跡的忠實記錄。若非走投無路,你真的愿意放棄這張臉嗎?負責記錄凱蒂換臉的《國家地理》攝影師瑪姬·斯蒂伯(Maggie Steber)見證了一張新面孔重生所需要經(jīng)歷的痛苦、掙扎和戰(zhàn)斗。她說,這張臉“與外貌無關,關乎精神。你的臉就是你生活的地圖”。

      猜你喜歡
      伊莎貝拉供體面具
      連體姐妹花
      我國活體器官移植供體的民法保護
      漫畫二則
      淺析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面具給我的驚喜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供體的觀察及護理體會
      面具中的魚
      器官也可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
      南瓜面具
      吃出“歷史的味道”
      永善县| 太白县| 京山县| 商水县| 靖江市| 张北县| 东光县| 浪卡子县| 渑池县| 乐亭县| 长沙县| 沽源县| 广水市| 霍林郭勒市| 大庆市| 盐源县| 新津县| 仁怀市| 喀喇| 保德县| 定兴县| 海阳市| 湘乡市| 澄江县| 贵阳市| 进贤县| 会宁县| 三河市| 山东省| 灌阳县| 墨玉县| 酉阳| 海城市| 南汇区| 赣榆县| 虹口区| 农安县| 邢台市| 博野县| 双鸭山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