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冬陽
當見到“獨”這個字時,我們想得最多的通常是什么?
孤獨?太悲觀了。
唯獨?太絕對了。
……
再細看“獨”字,犬旁。于是上網(wǎng)查詢,見網(wǎng)上引《說文》注解:“獨,犬相得而斗也。羊為群,犬為獨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則獨而不群。”因此“獨”本義為單獨、單一。
而在我看來,獨是一種狀態(tài),獨還是一種心態(tài),獨更是一種境界。 1
獨,是一種狀態(tài)。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提到治學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的“獨”便是一種狀態(tài),意為獨自、單獨。
治學需要獨自攀登知識的高峰。王安石說:“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痹跁綄W海中徜徉的人,可能因長期缺乏與他人的互動,漸漸形成一種心態(tài),這也就到了獨的下一個階段。
獨,是一種心態(tài)。
古人講:“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边@里的“獨”便是一種心態(tài)。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往往會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
曾文正公言:“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積誠為慎,而自慊之功密?!币鉃楫?shù)赖滤讲粔蚋叩娜霜氉韵嗵帟r,容易橫生妄念,久而久之,即便與眾人一起,心底里也會有一些不道德的欲望蠢蠢欲動。而道德高尚的人則能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潔身自守,自覺地將不道德的意念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所以慎獨自省是我們應當時刻秉持的一種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恰恰也是打開下一個最高境界的鑰匙。 2
獨,是一種境界。
《禮記·儒行》:“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換句話即是說,“儒有特立而獨行”。這里的“獨”便是一種境界。
漢朝使節(jié)蘇武就是這樣一個“特立而獨行”的人。他奉命出使,卻被扣押在匈奴長達十九年,其中有九成時間都是獨身一人被軟禁于北海之上。不愿“屈節(jié)辱命”的信念怎能支撐他度過這長達十九年的孤獨、寂寞呢?我認為,他正是在獨的狀態(tài)下,練就了獨的心態(tài),并將自己這種獨的心態(tài)拔高到了一個高度,進入了獨的精神境界,即是由獨而進入了無意世俗的高度。3
愿大家正確對待“獨”,更多地進入狀態(tài),跨入心態(tài),將“獨”作為一種應當追求的精神境界。
1 面對常見的單字如何衍生出一篇佳作來?本文作者給出了答案——先采用排除法,排除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消極絕對的想法,再借助網(wǎng)絡,從該字的本義出發(fā),結合自己發(fā)散性的思維,將自己對這個字與眾不同的看法呈現(xiàn)出來。
2 借曾國藩的名言說出“獨”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兩種不同的“走向”,闡明“獨是一種心態(tài)”的觀點,引用適切、新穎,思考辯證,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3“狀態(tài)”“心態(tài)”“境界”三者之間有一定的邏輯層遞性。作者通過對蘇武這一經(jīng)典素材的獨特解讀,將三者的關系闡述到位,既有邏輯層遞性,又翻出新意,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9期